APP下载

新常态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农业类专业为例

2015-01-08高政平秦越华王胜永陶佩琳

现代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性常态指标体系

高政平 秦越华 王胜永 陶佩琳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关键。科学的评估体系是衡量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水平的指标,也是指导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前,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必须转变观念,深化基地体制机制改革,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教育与市场评价相结合。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何健康地建设与运行,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特别是与之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很少有人研究。因此,构建适应“新常态”的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相关概念内涵

1.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具有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基地。 从内涵上来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然是生产功能与实训功能的结合,强调实习的生产性。 这就要求实训基地能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在这样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承接企业的生产加工任务来完成实训教学任务,使学生与企业生产近距离的接触,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或服务过程中获得职业经验,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从外延来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实训基地功能的延伸。生产性实训基地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 就是通过生产,通过市场运作手段,向社会提供真实的产品,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产生经济效益。此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于具有人才、技术、设备的优势,可以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活动,产生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面向市场的生产经营性和面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性的统一体,一方面是经营的实体, 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

2.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评价内容的载体和外在表现,是评价对象在某个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体现。评价内容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对于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评估,一方面要体现生产性,即把企业的评价指标如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有机地纳入进来;另一方面,要体现实践性, 要把学生实践教学的评价如实践教学的软硬条件、实践安排、实习质量等指标纳入进来。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还必须兼顾服务“三农”、技术推广等指标。

二、新常态下指标体系的设置

1.设置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教育新理念不是对以往教育理念的否定, 而是根据新常态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教育规律,凝练形成有利于培养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高度融合人才的教育理念。因此,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必须统筹兼顾职业教育各方面的关系, 有机配合,形成体系,相互之间既不重复,又无矛盾;同时,指标的取舍、公式的推导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 只有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评价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

(2)导向性原则。 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提质增效,让“中国制造”更多的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要求我们从过去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注重内涵建设上来。 因此,评价指标要在内涵建设上发挥导向作用, 用以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 由于指标是可具体测定和比较的,部分指标甚至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如何管理好实训基地,发挥实训基地对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关键。所以,在指标体系中要突出管理,突出实训基地的综合绩效。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计算评价方法简便易行,概念明确清楚。 指标的内容不应太繁太细或过于庞杂和冗长,否则会给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测性,对一些能够量化的评估条目, 尽可能直接给出定量化评价标准,即所确定的指标值应能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测量或估测。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信息来源渠道必须真实可靠,力求能够准确体现实践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各项工作成果。 评价指标还须具有可比性,同一评价对象的各指标可以相互比较,以便能确定其相对优劣的程度。

(4)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不同层面内容,而各评价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因此,评价指标设置时,一是要注意相关性, 要运用系统论的相关性原理综合分析,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设置的指标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 二是要注意层次性,指标体系要形成阶层性的功能群,层次之间要相互适应并具有一致性,要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导向作用,即每项上层指标都要有相应的下层指标与其相适应。三是指标设置要有系统性, 例如系统分解和层次结构分析法(AHP),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再由次级指标分解成次次级指标 (通常人们把这三个层次称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

(5)开放性原则。 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力已成为提高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改革现行的体制机制,激发基地健康运行的内生动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构建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教育和劳动制度相配套、 教育与市场评价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为此,要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需要合理开放, 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多种服务;能够为中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共享实训资源;能够在自我造血、健康运转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创业、准就业平台。

2.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设计

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综合效益为总的评价目标,结合新常态下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要求,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召集相关专家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相关评价指标,对有争议的指标进行讨论和分析,直至所有专家达成一致,初步建立了评价体系框架。 评价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是基地综合效益评价的目标层(A);第二层为评价的主要构成要素层(B),包括管理水平、资源利用、实践教学和社会效益4 个指标;第三层为隶属各主要构成要素的评价因子(C),包括实训场面积等15 个指标,拟定评价因子并由好到差分为三级评分标准(见表1)。

3.评价指标权重值计算

指标权重确定,采取利用德尔菲法,即通过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将收集到专家数据计算平均值(取整数值,)形成各项指标的权重:管理水平34、资源利用25、实践教学27、社会效益为14,各项权重之和为100。 然后再利用同样的方法确定各项三级指标的权重(四舍五入取整数),最终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三、结语

近几年, 学院根据新常态下职业教育新要求,积极推动专业对接产业,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体系,“教、学、做”合一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尤其是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基地,采取由专业教师承包经营的办法, 增强了基地自我造血功能,目前市场已经打开,盈利有保证,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新常态,新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引导,以确保“工”、“学”质量。本课题通过研究所建立的该评价指标体系,无论是评价框架,还是入选指标,都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或会议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论证,指标体系结构与内容是合理可信的。 实践证明,该指标体系对于我院农业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起到了较好的管束作用,巩固了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主导地位,保障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健康地运营。

表1 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

当然,我国农业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综合效益评价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目前,学术界提出了许多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都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本指标体系中有关量化指标的大小,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对处于不同区域经济的农业职业院校, 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完善。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57-58.

[2]薛建荣,王靖,王俊.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3):156-158.

[3]王贞,陆春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67-70.

猜你喜欢

生产性常态指标体系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基于SVM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藕合评价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