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军队住院结核病患者10 年资料分析

2015-01-08吴小梅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6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结核

吴小梅,蔡 颖,刘 巍

结核病包括肺结核、 结核性胸膜炎及肺外结核,是危害部队官兵健康,影响战斗力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位于军队传染病报告病种第1 位[1],结核病防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完成结核病控制规划目标,为部队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现将我院近10 年军队住院结核病患者病例资料的构成、分型、分布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5~2014 年住院患者病案信息库,以我院保障军人患者为对象,包括离退休干部、在职干部、战士、士官、学员,参照2004 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临床诊疗指南》为诊断及分型标准进行检索,共677 例确诊结核病住院军人,所有病例排除疑似病例。所有数据采用Excel 进行整理,按住院时间、结核病分型、结核病患者身份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军队结核病患者情况作出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5~2014 年收治军队患者总数22 741 例, 同期收治军队结核病患者677 例,占2.98%; 同期住院军队传染病1375 例, 肺结核454例,占33.02%。 男性629 例,占92.91%;女性48 例,占7.09%; 年龄 18~89 岁; 少数民族43 例,占7.38%;离退休干部23 例,在职干部71 例,合计94例,占13.88%;战士(士官、学员)583 例,占86.12%;43 例少数民族患者均为战士。年度干部战士住院结核病患者分布见表1。

表1 2005~2014年军人住院结核病患者分布情况(例)

2.2 结核病总体构成情况 总体顺位情况依次是肺结核第1 位,共454 例,占67.06 %。 按结核病分型顺位,继发性肺结核448 例,占98.68%;血行播散型肺结核4 例,占0.09%;原发性肺结核2 例,占0.04%。 痰检率为81.13%, 痰菌涂阳32 例,占7.05%;复治肺结核36 例,占7.93 %。 总体顺位第2位是结核性胸膜炎,共136 例,占20.09%,其中肺结核合并胸膜炎57 例。14 种肺外结核病累计141 例,占20.83%,其中肺外结核合并肺结核或胸膜炎119例。 肺外结核单病种前3 位依次为浅表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 各型结核病住院病例总数年间呈波浪式变动。

2.3 不同身份结核病患者分布情况 肺结核干部73 例,占16.08%;战士381 例,占83.92%;涂阳肺结核干部2 例,占6.25%;战士30 例,占93.75%。 复治肺结核干部3 例,占8.33%;战士33 例,占91.67%。结核性胸膜炎干部39 例,占28.68%;战士97 例,占71.32%。 肺外结核病干部17 例, 占12.06%; 战士124 例,占87.94%。 消化系统结核病累计病例干部、战士均排第1 位;单器官组织肺外结核,干部以支气管内膜结核排第1 位, 战士以淋巴结结核排第1位;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病例构成以战士患者为主。 各年度结核病总数、各类型结核分类计数构成比,战士明显高于干部。 见表2。

表2 肺外结核病例分类及构成情况(例)

3 讨论

我院为设置结核病专科的中心医院,是部队区域卫勤保障链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资料可以真实地反映近10 年我院军队结核病患者分布、分型、构成特征情况,为部队结核病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结果显示,2005~2014 年军队住院结核病患者总数呈波浪式缓慢下降趋势,肺结核仍为传染病住院人数第1 位,与全军结核病疫情一致[1]。 结核病患者由于军队人员构成比的差异, 以青年男性战士占多数,因此性别、年龄、身份是影响军队结核病患者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因素。

94 例干部患者中,23 例为住院高龄离退休老干部,多在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诊治过程中发现。 这类群体结核病构成主要为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中复治肺结核3 例,结核性心包炎、胃结核各1 例。 总体来看,离退休干部结核病发现早、疗效和预后好,分析原因与老干部较好的休养生活环境和预防保健体系完善相关。71 例在职干部住院结核病主要构成仍为继发性肺结核及结核性胸膜炎,无复治病例,肺外结核主要为消化系统结核病,与战士一致。 反映出在职干部与战士军营生活有一定相似性,差异之处可能与干部自身较好的健康卫生防护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好有关。

583 例战士结核病患者中, 少数民族占7.38%,肺结核患者381 例,涂阳肺结核、复治结核占比高,血液播散型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等重症结核也多见于低龄士兵。分析原因,是由于地域发展不平衡,免疫水平、免疫屏障存在差异所致。 特别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人群未及时接种、有效初种卡介菌,也未经历自然感染,进入相对封闭密集居住的军营,因为特殊的训练和生活习惯改变,结核菌感染的机会随之加大。研究证实,结核病易感基因在不同人群、环境与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差异[2]。 重症结核、多器官结核患者受累组织器官最多者达6 个部位,这类患者诊治难度大,易复发。 刚入伍新兵除了需要适应环境因素外,还因情绪波动、接受强度较大训练,处于个体免疫力低下状态,成为结核病高危人群。 另一方面,因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担心疾病影响进步,受他人歧视等因素,不及时就医导致结核病加重,也是局部暴发流行的潜在因素之一。 因此,开展新兵结核病筛查很有必要,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仍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3]。

统计资料显示,淋巴结结核在战士肺外结核单病种中排第1 位, 因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效果,最终多数形成冷脓肿、破溃,延长病程。消化系统结核病为官兵累计发生第1 位的肺外结核病,部分病例存在多部位、多脏器感染,大多数以急腹症发病。有研究表明,间歇性高强度运动期间,胃肠排空较静息状态慢[4],非适应性训练使胃肠蠕动受到抑制,形成阻塞进而感染发病。 肺外结核可单独存在或与肺结核并存,尽管单纯肺外结核不构成传染源,但早期无肺结核典型症状,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而且抗结核疗程长、疗效预后不佳,易成为复发的根源。

综上所述,结核病仍是军队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传染病,战士是结核病高发人群,尤其是新兵和低龄士兵,是结核病防控工作重点。 但是,目前在发现病例方式上仍采用被动发现(因症就诊)方式。 虽然推行强化期住院治疗、巩固期门诊管理,但出院后缺少基层医疗机构督导环节等具体措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职能优势未充分发挥,现有结核病防治策略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军队结核病防控实际需要,亟待改进。

[1] 孙海龙,马纯钢,李申龙,等. 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与防范对策[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8(6):391-393.

[2] 郭艳玲,刘洋,宋长兴,等.结核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09, 1: 62-64.

[3] 张文宏,李忠明. 全球结核病控制六十年规划的成果、现状和展望[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33(1): 47-55.

[4] 李小丽,郝锐,赵保民,等. 新兵5 km 长跑对胃肠动力学健康状况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 24(1):65-67.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结核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激素的疗效观察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