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行指令性全额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征集兵员的建议

2015-01-08仇刚勇

国防 2015年8期
关键词:兵员普通高校士兵

仇刚勇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光荣义务。在适龄青年人生选择多元、出路更宽,导致征兵工作遇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改革现行征兵体制,实行指令性全额从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征集兵员,既可大幅度提升兵员文化素质,又可化解“当兵冷、征兵难”矛盾。

实现大学生与士兵优势互补,形成军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双赢”格局。适龄青年入伍后个人发展受限,是当前“征兵冷”的原因之一。城镇户口退役士兵取消工作安置、部队考学提干名额逐年减少、地方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招聘“逢进必考”等,导致入伍当兵“出路窄”。大学毕业生文化素质高,但身体素质、政治素养、作风纪律、管理水平等方面往往不如退伍兵。让大学毕业生走进军营,接受部队全面政治思想教育,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打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同时经受身体素质、作风纪律、精神意志等全方位砥砺,可有效实现大学生与士兵的优势互补。同时,应调整相应的配套政策,为大学生士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地方人才需求来看,大学生士兵退伍后的综合素质较全面,政治上可靠。地方政府每年可拿出较多指标,降低招录门槛,吸纳更多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进入政府部门或社会机构工作。长此以往,从大学生士兵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遍布社会各阶层,可对促进全民素质整体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实现军队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推动“质量建军”突破性发展。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人。一方面,数量上完全能满足军队兵员补充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校门类众多、层次分明、专业齐全,主要专业可基本覆盖军队各军兵种专业岗位。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将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分流至军营,既能有效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能提高军队兵员整体素质。近年来,国家施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青年应征入伍,但长期实行面向社会适龄青年的“属地化”征兵模式,导致应征对象中高学历兵员“水分大”的现象。如,有的基层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高学历兵员征集任务,帮助应征青年开具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冒充大学生,既损害了单位形象,又影响了兵员整体质量。因此,实行全额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征集兵员,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国防部征兵办可根据部队各军兵种和专业的兵员需求,通过与教育部对接,在精准掌握全国高校各专业类别、分布、人数等情况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教育部按数量和专业指标把任务下达各院校,另一方面将不同专业兵员指标定向下达相关部队,从而有效实现大学毕业生所学专业与部队岗位需求专业对口,充分做到人尽其才。

实现征兵工作优化管理,形成高效低耗的征兵工作运行模式。当前,征兵机制管理层级多、时间跨度大、征集对象分散,征兵宣传、体检、政审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基层兵役机构,因人员难集中、经费消耗大而放弃宣传发动,导致兵员减少。我国普通高校基本上集中在大中城市,由省、市级兵役机关直接组织指导院校、当地医院和公安机关,在大学应届毕业生离校前开展征兵宣传、体检、政审等,更利于征兵工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应届高校毕业生经过高考前的规范体检,在校期间教育管理环境较好,相对于社会青年,身体条件和现实表现更好,体检和政审合格率更高,有利于提高兵员质量。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脱离家长呵护,生活自理能力强,到了部队后,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安心军营工作和生活,从而有利于组织新兵教育训练和管理。

猜你喜欢

兵员普通高校士兵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后备兵员精准储备的启示
门牙士兵
士兵独白
战时联勤支援保障兵员补充问题研究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关于做好战时兵员调整补充工作的几点思考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