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后备兵员精准储备的启示

2020-11-30曹志刚张国刚

国防 2020年5期
关键词:后备储备部队

曹志刚 张国刚

内容提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给我军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带来了诸多启示。疫情防控的突发性、联动性、专业性、全域性,启示我军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必须立足长远、早做准备,常态对接、定期训练,需求牵引、供需匹配,依法规范、优化机制,努力提高后备兵员精准储备的质量和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形势、英明决策部署,组织全民思想发动、动员力量参战支前、组织物资补充前送,有效遏制了疫情,迅速扭转了态势。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给我军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工作带来了诸多经验启示。

一、疫情防控的突发性,启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必须立足长远、早做准备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速度前所未有,仅2个多月时间确诊病例就突破8万,医护力量、医疗物资、医院床位等需求出现“井喷”,这对各级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一场严峻大考。未来与强敌作战,武器装备杀伤力大、破坏范围广,兵员损耗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兵员补充突发性进一步加大,后备兵员作为战时兵员调整补充的重要来源,其储备必须立足平时、平战衔接,着眼长远、早做准备,确保一旦需要,管用够用。

强化打仗意识。牢固树立备战打仗观念,切实把握未来作战对抗激烈、节奏加快、进程缩短等特点规律,清醒地认识到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切实把后备兵员精准储备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一环、助胜之招,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无备。

强化主体理念。要清醒看到,我国周边形势严峻复杂,一个方向有事,很可能引发其他方向连锁反应,各方向都将担负相应作战和战备任务,一旦出现大量兵员伤亡,很可能没有过多现役兵员可供选调,必须把后备兵员作为战时兵员调整补充主体突出出来,加强储备、强化训练,确保一旦需要,能够召得来、用得上。

强化底线思维。立足最困难、最复杂的局面,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既要突出通信、炮兵、装甲、工程、司机等需求量大的普通岗位和通用专业后备兵员储备,又要抓好雷达、航空、舰艇、导弹、网电、特战等高技术岗位和紧缺专业后备兵员储备,提高后备兵员储备的“精准度”和“含金量”。

强化快反能力。未来与强敌作战,后备兵员补充需求可能会非常突然,反应时间极其短暂,倘若因后备兵员储备工作不及时、不精准、不够用,导致兵员补充跟不上,将会贻误战机、酿成恶果。因此,必须强化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快速反应、快速征召、快速补充能力,增强后备兵员补充的质量效益。

二、疫情防控的联动性,启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必须常态对接、定期训练

此次疫情防控,党中央举全国之力、集优质资源,迅速调派380多支医疗队、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赢得抗疫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制胜在战场、功夫在平时,医务人员的精湛技能,主要来源于平时的岗位训练。这启示我们,常态化的储备对接和定期的返岗训练,对后备兵员精准储备至关重要。当前,后备兵员储备与需求对接不顺畅问题还普遍存在,兵役机关反映“部队储备需求想当然、不现实,经常临时提出、要得太急”;作战部队则抱怨“地方兵员储备不精准、不具体,往往过于粗放、难以补充”,造成“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

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方向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牵头指导作用,按照作战部队与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点对点对接储备后备兵员的模式,搭建作战部队与兵役机关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平台,做到“平时对口储备、战时精准补充”。

常态组织对接。作战部队与兵役机关,每年至少进行1次后备兵员精准储备情况对接,由作战部队提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需求,兵役机关通报后备兵员精准储备情况;定期组织后备兵员实力会审,及时协调解决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

定期返岗训练。作战部队每年定期组织对口储备的后备兵员进行返岗训练,并结合重大演训活动、日常战备值班和专项应对行动,组织后备兵员征召补充演练,不断提高后备兵员的应战能力,确保战时能够召得来、补得快、用得上。

力求征补一体。积极推进专业技术士兵储备区建设,建立定向征集模式,尽可能把军兵种部队征集任务划分到有相应预编兵员动员任务的地区,逐步使征集与储备相协调、建设与动员相衔接,实现后备兵员的征集、储备、动员“无缝对接”。

三、疫情防控的专业性,启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必须需求牵引、供需匹配

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性强,疫情防控需要依靠专业力量、采取专业手段、提供专业保障,否则就会混乱无序、工作低效。当前,我军士兵专业岗位达几千种,士兵岗位分工精细化、标准化趋势愈加明显。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精确储备理念,按照“精兵高效、适度够用、重点建设”的原则,实现后备兵员精准储备。

控制规模。科学规划专业种类,精确计算数量规模,详细登记技术特长,准确掌握位置分布,科学控制兵员储备数量,既要防止规模过大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又要防止规模过小满足不了作战需求,做到“两个适应”:与作战任务需要相适应,尽量储备作战急需的主战专业、关键岗位兵员;与兵员动员潜力相适应,充分考虑各地区文化、教育、科技和工业等资源分布情况,对条件不具备的要及时调整任务,防止以次充好、降低兵员质量。

合理布局。在储备方向上,充分考虑各地区交通情况、动员潜力等实际,针对担负的作战任务,重点抓好重点方向的后备兵员储备,特别是主要作战区域的预置预储;在储备地域上,充分考虑大城市与二、三线城市人力资源分布差异、兵员主要输出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后备兵员差异,科学统筹不同地区储备任务,形成以城市为主、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以地方企事业单位、院校院所、军工厂家为主的储备格局,提高后备兵员精准储备质量。

科学编组。当前,各地在后备兵员编组上,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兵员、预备役部队预编预备役兵员和基干民兵重复编组现象较为普遍,经常是“哪里需要哪里搬”,影响了兵员储备效率。必须自上而下加大后备兵员储备“统”的力度,着眼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和兵员成分调整变化,适时对后备兵员的种类、组织和专业比例进行调整,科学编组、合理搭配,确保后备兵员储备契合战时需求、契合部队需要、契合各地实际。

四、疫情防控的全域性,启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必须依法规范、优化机制

此次抗疫,全国全军上下同心、众志成城,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但也暴露出局部地区疫情初期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缺乏快速有效应对带来的防控被动。这启示我们,后备兵员精准储备作为一项涉及军地双方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大限度挖掘后备兵员潜力;另一方面,必须紧盯后备兵员精准储备领域制度机制这个关键,建立健全上下衔接、横向配套、贯通末端的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制度机制。

健全的法规制度体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等法律的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后备兵员储备征召专项政策法规,统一规范不同类型后备兵员的基本定位、职能使命、建设目标、社会责任和训练要求,确保后备兵员精准储备工作有法可依。

权威的组织指挥机构。充分发挥联合作战指挥机构职能作用,平时以作战部队为需求主体、兵役机关为储备主体,加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战时在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全面负责精准储备后备兵员的动员征召和调整补充工作。

完善的信息指挥手段。建立完善兵员管理信息系统和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充分整合军地信息资源,实时获取兵员潜力信息,全程对后备兵员和部队兵员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和分析,实现现役部队兵员管理信息系统与国防动员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增强后备兵员精准储备的科学性、实效性。

有效的动态管控机制。严格落实请示报告、登记统计、集结点验等制度,确保人员时刻都在组织管控之中;充分发挥地方党政机关、家庭的作用,建立相互联系机制,通过互通信息、召开联席会议等活动,准确掌握人员动态,确保后备兵员随时能够联得上、找得到、召得回。

猜你喜欢

后备储备部队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俄部队军演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