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电视新闻摄像真实性的几点思考

2015-01-07丁旭辉

声屏世界 2015年6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

丁旭辉 陈 雷

栏目责编:曾 鸣

电视新闻以其独特的电子成像、编辑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用可见可闻的、图文结合的电视手段表达出来。电视新闻声画的完美结合,真实地表达了事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比如,观众可以通过清晰生动的画面看到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大壮美的场面,2004 年12 月印度洋海啸中一片狼藉的海滩。再如,2008 年的汶川地震,那一幅幅山体滑坡、道毁家破的景象真实具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牵动着数以亿计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画面上抢险队伍奋不顾身,一路奋进艰难前行救灾的壮烈情景催人泪下。这就是电视新闻独具的魅力和优势。

电视新闻的画面不同于电影、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那样讲究艺术加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同样也是电视新闻摄像的生命。

图像的画面真实,直接维护着新闻事实的本质真实

一、电视新闻摄像要时空一致。观众观看电视新闻,是通过画面形象吸收并证实信息,以满足“眼见为实”的心理感知需求。如果观众发现新闻画面中的失实因素,立即就会产生一种受骗感;如果观众在一个新闻中发现哪怕只有一点不真实,即使整个画面拍摄的很美,这条新闻也毫无意义,不仅达不到宣传效果,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试想,在2008 年的抗震救灾中,如果新闻摄像记者没有亲临现场,没有抓拍到抢险救灾的真实场面,而是人为的补拍一些牵强附会的场面,它不仅失去了电视新闻画面传播的特点,同时也达不到真实的宣传效果,甚至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而这种损失往往是无法挽回的。

因此,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必须立足于现场,在特定的时间内与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对具体的事件进行采访拍摄。必须伴随着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坚持在现场采访,保证时空一致。

二、电视新闻摄像要充分尊重采访对象。电视新闻是客观事态的纪实,它所记录的必须是真实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不以电视新闻摄像记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要从最好的角度拍摄最能体现新闻主题的画面。这就要求记者以敏锐的眼光和高超的拍摄技巧,在事态发展过程中等待、抓取,决不能为了图方便,或者为镜头画面的美观,去要求被拍摄采访对象按照事先设计好了的模式去做。

电视新闻摄像完全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事后重演或组织拍摄,人为地把一个已经消逝的场面临时搭拼起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干预和摆布生活。因此,即使画面构图匀称处理得当,也难免会留下人为的刀凿斧砍的痕迹。

干涉采访对象意愿,强令或诱导采访对象按记者的主观意向行事,指挥新闻事态的发展,只会弄巧成拙,只会破坏事态发展的节奏、破坏现场的真实气氛、破坏人物的真实感情。比如,宁波电视台获全国短新闻一等奖的《卡嘉没有走》,当时在逸夫剧院上演的是一出以牺牲在修建杭甬高速公路中的筑路英雄朱卡嘉为模型的舞剧《路魂》。当时记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拍摄技巧,拍下了饰演卡嘉的演员在卡嘉母亲走上台时,由于感动而跪在卡嘉母亲面前叫了一声“妈妈”,以及观众热泪盈眶的这样一组镜头。如果安排演员让他跪在卡嘉母亲面前叫“妈妈”,那就不含有真情表露的真实场面,叫的这声“妈妈”也不会那么真切,观众也不会受到感染而泪流满面,这个一般演出的新闻报道,也就绝对获不了奖。

因此,在拍摄采访过程中,尊重采访对象,不导演、不摆布,让事态客观、正常地发生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电视新闻摄像记者的职责只是在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选取那些最具典型意义的新闻画面。干涉采访对象的恶果,必将危机新闻的生命。

三、电视新闻摄像要讲究整体真实。由于电视新闻摄像记者所站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在不同的社会现象面前,电视新闻记者往往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摄取各自所需要的新闻素材,即使在同一个社会现象中,也会拍摄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视觉画面。

在我国,“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及人民的喉舌,这就要求电视新闻摄像记者,在选择电视画面和构图上,体现党的方针政策,体现最广大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选取电视画面时必须坚持整体真实的原则,避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以现象掩盖本质。电视新闻工作者绝不能以自己的工作手段,误导群众和影响电视新闻的传播功效。

例如,在拍摄公安干警追捕罪犯时,我们拍摄的电视镜头应着重表现人民公安的英勇神武精神。如果过多的出现抓捕犯人的暴力镜头,就可能会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再如在扫黄打非过程中,我们跟随公安人员进行采访,在拍摄卖淫嫖娼现场时,如果拍摄了那些不堪入目的画面,充其量也只能作为犯罪证据留存,却不能在电视媒体窗口播放,否则就会产生负面宣传效果。

保证画面的真实性,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

一、摄像记者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我们在看电视新闻时,有时会觉得“没看头”,主要的问题是画面内容平淡无奇,缺乏感染力,经常出现一些过时的画面,或多次重复的镜头。电视新闻画面的感染力从何而来?从记者深入新闻现场,进行观察、分析,将那些最能体现事物本质、最能阐明事理且适合的拍摄素材挑选出来,以充实画面的信息量来吸引观众。

为拍摄到真实、精彩的新闻画面,电视新闻摄像记者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对千变万化的新闻现场要倾注全部心血,甚至还要以生命换取真实。在汶川大地震救灾现场,到处都留下了摄像记者的足迹。只有以不惜献身的精神深入现场,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追踪事态发展的“热点”,才有可能获得最富于表现力的感人画面。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到什么时候也不过时。新闻的力量既源于事实,也源于公众的信念,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人人有责。在思想上树立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之一。

二、摄像记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电视新闻摄影记者不深入现场,却急于求成,主观设计场面、设计动作、设计语言,以强加于新闻人物,导致新闻人物被干预,做出一些失态的镜头。例如,让新闻人物穿上新衣服在艰苦的劳动中笑逐颜开等,这无疑反映了新闻摄像记者对新闻基本原则的曲解,同时也反映了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事态的发展过程,是不以记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发生发展的任何一个过程和任何一个阶段,都要求记者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脉络与方向,进行预见性的的等候。但千变万化的现场与过程的把握,比之主观介入控制发展节奏,不知难多少倍,长时间的等候,关键时刻的抓拍,不仅要有洞察力,还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作为党的喉舌和传播者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决不能不讲职业道德而胡编乱造,更不能为了某种功利而扰乱视听。

三、摄像记者要有良好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是保证新闻媒体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的需要,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需要,是保证在新闻宣传中出精品的需要,更是保证电视新闻真实性的需要。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比如,在采访时,笔者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社会现象,其中既有奋发进取的,也有消极落后的。如果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水平,就很难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整体真实的摄像原则,难免会正邪不分,盲目采访拍摄造成误导。这就说明,不断提高摄像记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此外,摄像记者还要在实践中善于从理论的高度认识事物的本质,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不断拍摄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闻佳作。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刍议电视新闻采访
电视新闻报道叙事形态的转化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
故事化让电视新闻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