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大众文化视野中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

2015-01-06

文教资料 2014年26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大众文化影视

伏 蓉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使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网络小说巍然成风,网络小说“指首发于互联网互动性社区,如BBS、BLOG等中,在互联网上流传,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得到读者反馈并能随时修正其内容的小说作品”[1]。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来看,网络小说都呈现出迥异于传统小说的鲜明特征,它是“按照机械方式、专门化、分解化和流水线的生产形式制造”[2]出来的,具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大众文化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产物,它以商品生产为基础,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商品消费为目的的一种新类型的文化概念”[3]。网络小说是电子媒介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以网络为物质载体。网络小说不像传统小说那样通过作家对历史和生活的静观,提炼出富有哲学意味的深层涵义,或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或探寻人生的终极价值,它最初是普通大众对自己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的记录和表达,是作者借由网络宣泄情感,和别人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手段。它消解了传统文学的精英意识和写作深度,更多的是一种自娱和娱人的写作。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小说凭借电子媒介的强劲势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更通过和影视艺术的“强强联手”,在十多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8年痞子蔡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被改编为电影开始,诸多在网络上具有超高点击率和人气的作品开始走上了“影视化”的道路。如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聂海洋的《和一个美女同事一起在电梯里被困了一夜》,许悦的《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六六的《双面胶》、《蜗居》,艾米的《山楂树之恋》、桐华的《步步惊心》、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等无不被改编为电视剧,在获得不俗收视率的同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导演张艺谋将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成了“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故事”,创下了10年来文艺片的票房纪录新高;藤华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失恋33天》则捧红了白百合,以不足千万的投资获得了3.5亿元的票房,实现了“以小博大”的票房神话;赵薇选择了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交出了漂亮的答卷。2014年《盗墓笔记》、《何以笙箫默》、《华胥引》等网络小说都相继在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导演和制片人将目光紧锁在网络小说上,等小说一完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搬上银屏,既在网络产生的前期预热中保证了作品的高收视率,又凭借影视作品的热播带动了原网络小说的第二次销售热潮。在由印刷媒介转向电子媒介的当下,解读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潮,揭示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总结和思考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小说的兴盛是全球网络时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从传播内容、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和信息反馈等方面改变了传统文学传播模式,这些都赋予了网络小说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暗中契合了影视艺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规律,从而为网络小说顺利走上影视化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传播内容的“超真实感”和“世俗化”

网络小说的低门槛为芸芸大众提供了在网络上书写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和可能。传统文学写作具有强烈的精英色彩和严格的文学秩序。在印刷媒介时代,一本书的最终问世往往要经过多重考验和遴选,它无情地把普通大众拒之门外,只垂青于被冠以精英身份的知识分子。但在网络时代,只要你会打字,你就可以将自己的日常体验、喜怒哀乐诉诸文字呈现在网络上,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别人听,成为一个隐身的作者。大部分网络小说就是作者对于自己真实生活、真实情感的忠实写照,这些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熔铸了作者自己的影子。《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第一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网络小说(先被改编为电影,后被改编为电视剧),它直接开启了网络校园青春文学的滥觞。作者蔡智恒是水利系的博士,他用幽默有趣的叙事语言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网络虚幻爱情故事。一男一女在网络上浪漫邂逅,日久生情,两人从网上走到现实中。他们情投意合,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眼看就要花好月圆,有情人终成眷属,女孩却因病辞世,只留下网上日记让男孩痛苦回忆。这部网络小说诞生于1998年,描写了当时的新鲜事物——“网络情缘”,生动地刻画了现代男女通过网络恋爱时的真实心理,如对聊天对象的期待和对网下“见光死”的担忧,既有恋爱的满足感又有因网络带来的恋爱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这部当年获取无数赞许和眼泪的小说其最大的魅力就来自于它通过描写表面现代开放、实则古典传统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在这个浮躁物质的社会里人们内心深处对田园牧歌式纯洁爱情的深深渴望与向往。

电视剧《裸婚时代》根据“80后”网络作家唐欣恬的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而改编,故事描绘了“80后”的年轻人刘易阳和童佳倩在没房、没车、没钻戒的艰苦条件下抵抗住父母的压力,凭借一颗爱情的心毅然决然地裸婚。而当他们真正生活在一起后,在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孩子哭闹中,曾经的爱情被细节打败,两人渐行渐远……这部网络小说和同名电视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真实的力量。每个面临爱情和婚姻的年轻人都可以从这篇小说中看到自己的故事。结婚前以爱情为大,自信满满;结婚后的杂事缠身,激情减退;恋爱时甜蜜的浪漫和婚姻中残酷的现实让每一个走进围城的人都感同身受,它真实地抒写了当代年轻人的恋爱和婚姻生活,从而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共鸣。

大众文化从本质来讲是市民文化,它不可避免地具有世俗性。网络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当网络写手在将自己的生活诉诸笔端之时,他们的出身、经历其实已经使得他们的作品有意无意地表现和凸显了以市民阶层为主体的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影视艺术也是大众文化,网络小说和影视艺术在本质属性上的同一性使得它们之间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等网络小说对平凡人生的真实描摹符合影视艺术要求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超真实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和《山楂树之恋》中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纯净爱情的向往又呼应了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从传播内容上看,网络小说抓住了当下的热点和观众心理,符合影视艺术受众的审美要求,这为两者的“联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播方式的快捷性和交互性

网络为大众提供了新型的媒介,网络平台成为一个新的公共领域,它为所有爱好文学的人建构了一个可以自由抒写、畅所欲言的天地。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文学载体,它突破了以往加诸在文学之上的种种外在束缚,改变了传统文学作品印刷、出版、发行的传播方式。只要在网络上发表的,读者就可以看到,这无疑大大拉近了读者和文学作品的距离。依托于网络,文学的传播可以更迅速、更便捷,可以不受时空的局限,随时随地地阅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络文学用户数为2.89亿,较2013年底增长1498万人,半年增长率为5.5%。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8%,较2013年底增长了1.4个百分点。当代读者在电子媒介的陪伴下,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和手机阅读文学作品,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离纸质书籍越来越遥远,“读书”渐渐为“读屏”所取代。传播方式的迅速和便捷,使得优秀的网络小说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形成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网络媒介的交互性也改变了文学传播的单向性和封闭性。传统文学传播是在作品出版发行读者阅读之后才完成传播的过程,作者在传播过程中拥有绝对权威,而读者对作品的意见和感想都只能是延时反馈,读者对作品只是单向、被动地接受。网络小说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性、多向性的特点。在网络世界里,读者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读者可以通过发邮件、跟帖或留言的方式和作者畅谈读后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甚至可以向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和读者之间不再是过去作者对读者的单向灌输,而是作者和读者一对一、甚至一对多的频繁互动,作者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调整和修改自己的故事,使作品更受欢迎。

《失恋33天》以日记体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黄小仙在同时遭遇闺蜜背叛和男友劈腿的双重打击之下,在33天的疗伤期内艰难痛苦的心路历程。失恋后的三天内她绝望麻木又暗怀希望,失恋十天时无法躲避的回忆时时处处侵袭而来,失恋两周后依然浑浑噩噩、自轻自贱。经历了与情敌的正面交锋,对前男友的设计报复后,所有在失恋时看似过不去的坎儿、忘不了的伤痛终于在男闺蜜王小贱的暖心关怀和时间的流逝中消失殆尽。作者鲍鲸鲸从细腻的女性视角出发,细致入微地将女性在恋爱过程中特别是失恋时的那种百转千回、爱恨交加、自尊和自轻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度。这部小说的诞生就是普通女孩鲍鲸鲸在豆瓣网上把自己失恋后的生活记录了下来,这个帖子叫《小说或是指南》。谁知发帖之后追随者众多,引发了很多女孩的共鸣,她们也向作者倾吐自己的失恋故事,甚至希望自己的故事和名字也能出现在小说里。鲍鲸鲸以亲身经历结合网友们的丰富素材和经验创作出了小说《失恋33天》,被改编为电影之后成为当年电影票房的最大黑马。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大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网络小说的点击率和影视作品收视率的高低都以是否成功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为前提。投资方和制片人将目光锁定在高点击率、引起话题和热议的网络小说,将其改编为影视作品是在“剧本荒”的当下事半功倍的一条捷径。网络小说的读者大多是年轻人,影视剧特别是电影的观看人群也以青年人为主体。网络小说在连载过程中作者和读者中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断吸引读者的眼球,它所引起的话题持续发酵,当受欢迎的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剧时,网络上的长期预热和培养起来的忠实粉丝已经为同名影视作品起到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作用,网络小说的读者必定会是影视作品的忠实观众。网络小说传播方式的快捷性和交互性大大增强了传播效果,它的即时反馈和对大众注意力的高度凝聚性大大提高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成功的可能性。

三、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

网络小说与影视艺术的“联姻”已走过10个年头,其中既有赚足眼球的成功之作,又有让人大失所望的失败作品。如何在声势高涨的网络文学的“第二次浪潮”中慧眼识珠,选择出那些符合大众审美趣味,满足大众审美期待的小说作品,又应该采用何种恰当的视听语言将其影视化都是当下不容回避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想将网络小说成功地改编为影视作品,首先在前期的遴选过程中除了选择具有“超真实感”,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和欣赏口味的作品之外,更要从影视艺术的特点出发选取那些叙事线索清晰明确,矛盾冲突分布均匀,具有连续悬念和戏剧高潮的作品。这类小说具备了相应的影视元素的属性,改编起来更易获得成功。

获得广泛关注的家庭伦理剧《双面胶》开播就成为收视冠军,这部作家六六的网络小说处女作由于在网络上具有超高人气而被改编成电视剧。作品讲述的是婆媳之间、甚至是两个家庭之间的硝烟大战。故事以上海媳妇胡丽娟和东北婆婆之间矛盾为主要叙事线索,一次次的含沙射影,一次次的针锋相对,让原本婆媳二人之间的鸡毛蒜皮的矛盾逐渐蔓延到两个家庭,最终酿成悲剧。作家六六同时也是本剧的编剧,她的小说情节丰富,胡丽娟与婆婆、大姑子、亚平表姐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且在每集都有几次小高潮,每当看似峰回路转之时,又隐藏和孕育着更大的戏剧冲突,每集结尾设置的悬念更是引起观众急切的期待心理,真正让人欲罢不能。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甄嬛传》是2012年最热播的电视剧,之后屡次重播皆能获得不俗的收视率。该剧在台湾也掀起了收视狂潮,甚至还被美国买走版权,在美国主流电视台播出。《甄嬛传》以不谙世事的甄嬛入宫之后的传奇经历为故事主线,面对接踵而至的阴谋、威胁、背叛、离别,甄嬛变了,是残酷的环境和冷漠的人性逼迫她改变和成长。该剧以甄嬛为焦点人物,同时塑造了皇后、华妃、安陵容、皇帝、果郡王等一系列血肉丰满的性格人物,他们彼此之间建构起复杂的网状结构,共同谱写了一曲女性的传奇史诗。这部戏情节跌宕起伏,故事环环相扣,电视剧参照原著小说在每集都设置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悬念迭出,层层推进,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选择好适合改编的小说作品之后,影视艺术的创作者们必须认识到小说和影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正如夏衍在《杂谈改编》中说的:“从一种样式改编为另一种艺术样式,就必须要求在不伤害原作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之下,增加更多动作形象— —有时不得不加以扩大,通过稀释和填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形式。”电视剧《泡沫之夏》也改编自网络人气小说,这部纯爱作品在网络上获得了无数青年男女的追捧,但改编为电视剧后结果却差强人意。这部作品改编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原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精妙,这为人物的动作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小说可以用文字描写揭示人物瞬息万变的内心世界和隐秘的潜意识,可这一切在电视剧中必须以可见的画面呈现出来。《泡沫之夏》的影视改编者并没有将原小说中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通过外化的动作或声音元素表现出来,导致人物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动机,让观众感觉情节生硬牵强,自然不受欢迎。

网络小说的大众文化属性与影视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相契合,“超真实感”和“世俗化”的传播内容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口味,传播方式的快捷性和交互性可以牢牢抓住大众的注意力,这些是网络小说顺利实现影视改编的前提。此外,要想成功地将网络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实现二次辉煌,则必须以犀利的眼光在浩瀚的网络小说中选择那些具备影视元素,文本中充满“电影化想象”的作品,以视听语言的手法为观众讲述动人的故事。当下,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未来网络小说与影视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网络与影视的和谐交融仍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1]苏晓芳.网络小说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2]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3]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发展视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大众文化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