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2015-01-05文荣学杨明高张长彪李劲松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408000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夹脊进针电针

李 翔 文荣学 杨明高 张长彪 徐 连 李劲松(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000)

粗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李 翔 文荣学 杨明高 张长彪 徐 连 李劲松(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重庆 408000)

目的观察粗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粗针组(83例)和电针组(81例),粗针组采用粗针深刺法治疗,电针组采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粗针组第1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优于电针组(P<0.05);粗针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3.98%、75.90%,均高于电针组的88.89%、54.32%(P<0.05)。结论粗针深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 粗针 深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腰骶部疼痛,可伴有患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或下肢感觉障碍,活动受限。针刺是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并推广运用[1]。笔者近年采用粗针深刺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的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只能是L4/5和(或)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年龄18~75岁;(3)接受本研究方法期间停用其他疗法;(4)自愿加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1)上位椎间盘突出患者;(2)有马尾神经症状者或经检查合并有脊柱或脊髓病变者;(3)合并有血液病、凝血障碍、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神智异常、腰骶部位或其附近有感染、肿物或畸形者;(4)精神疾病不能耐受刺激者;(5)腓总神经麻痹造成肌力丧失或者下肢肌肉明显萎缩者。

1.2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涪陵区人民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164例。所有患者按自愿原则以就诊顺序获得选取的随机数字,再对随机数字进行处理分组,分为粗针组83例和电针组81例。粗针组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19~72岁,平均(44± 7)岁;病程3 d至15年,平均(5.3±1.6)年;L4/5突出26例,L5/S1突出41例,L4/5及L5/S1同时突出者16例;中央型突出者19例,中央旁型(外侧型)突出64例。电针组男性43例,女性38例;年龄21~68岁,平均(43.36± 5.37)岁;病程1 d至17年,平均(6.13±1.46)年;L4/5突出 30例,L5S1突出 37例,L4/5及 L5S1同时突出者 14例;中央型突出者19例,中央旁型(外侧型)突出6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3 治疗方法 1)粗针组。患者俯卧位,腹下垫枕。主穴:华佗夹脊穴、腰眼穴。华佗夹脊穴:L4/5突出者取L4/5夹脊穴,L5/S1突出者取L5/S1夹脊穴,L4/5、L5/S1同时突出者取L4/5、L5/S1夹脊穴.单侧腰腿痛者,取患侧,双侧腰腿痛者,双侧均取。次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次髎、环跳、承扶、委阳、阳陵泉、承山。主穴每次必取,次穴根据情况可每次交叉取2~4个穴位,也可不取。华佗夹脊穴的针刺方法:采用“一穴四刺”针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医者戴无菌手套,取定制的直径为0.6 mm,长度为8 cm的不锈钢粗针,先将针尖斜向上30°进针,直达上位棘突根部的椎板,提插点刺几下,以松为度;然后把针提至皮下,将针尖向下30°进针,直达下位棘突根部的椎板,提插点刺几下,以松为度;然后把针提至皮下,将针尖向外20°进针,直达小关节,提插点刺几下,以松为度。然后把针尖沿小关节骨面向内侧移动,达黄韧带,此时针下有沉紧感,使针尖紧贴小关节内侧缘骨面,缓慢进针,此时患者可出现同侧下肢的酸胀或串麻感,即可出针。腰眼穴的针刺方法:垂直或略向内20°进针,直达腰四横突的中部,提插点刺横突的上下缘及横突尖,以松为度,然后将针越过横突下缘,再进针1.5~2 cm,行提插点刺松解。次穴的针刺方法:针具同前,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肾俞,垂直进针达小关节或腰三横突根部,提插点刺,以松为度;气海俞,垂直进针达小关节或腰4横突根部,提插点刺,以松为度;大肠俞,垂直进针达小关节或腰5横突根部,提插点刺,以松为度;次髎,垂直进针达第2骶后孔周围,提插点刺,以松为度;环跳,直刺,患者出现下肢串麻为度;承扶,直刺,患者出现下肢串麻为度;委阳,直刺,达骨面,以酸胀为度;承山,直刺,以酸胀为度,不可多刺;阳陵泉,直刺,以酸胀为度;所有针刺均不留针,针后嘱患者去枕卧床休息,平时不可劳累。3 d治疗1次,10次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2)电针组。主穴:肾俞、大肠俞、关元俞、次髎。次穴:按中医经络辨证取穴,属督脉病者,取命门、腰阳关;属足太阳膀胱经病者,取秩边、承扶、委中、承山;属足少阳胆经病者,取气海俞、环跳、居髎、阳陵泉、悬钟;属足阳明胃经病者,取髀关、梁丘、足三里。选择华佗牌0.30×40 mm~0.30× 80 mm毫针进行常规针刺,诸穴需得气良好,能气至病所为佳,然后接电针治疗仪,选用疏密波,跳动程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0.5 h,隔日治疗1次,15次1个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在治疗后均要求患者保持情志舒畅,饮食清淡,卧硬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避免不良姿势和腰部劳累。

1.4 疗效观察 1)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采用文献[3]方法测定。两组均于治疗前、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进行VAS评分。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采用文献[4]方法测定。显效=治愈+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两个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见表1。电针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表1 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第1次治疗后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粗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粗针组治疗1次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及时止痛效果;两组第1次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粗针组及时止痛效果优于电针组;疗程结束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粗针和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果;两组疗程结束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明经过1疗程治疗后,粗针组的效果明显优于电针组。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电针组同时期比较,△P<0.05,△△P<0.01。

组别 第1次治疗后 疗程结束后粗针组 4 . 4 8 ± 0 . 7 1*△1 . 4 3 ± 0 . 4 5*△△电针组 5 . 5 9 ± 0 . 3 8 2 . 7 8 ± 0 . 6 3*n 治疗前8 3 6 . 1 2 ± 0 . 9 1 8 1 6 . 0 3 ± 1 . 1 5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然均存在局限性,且复发率高,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5]。一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症状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1)椎间盘破裂组织产生的化学刺激和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神经根炎;2)突出髓核压迫或者牵张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加重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因而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3)突出物机械压迫导致的神经根缺血;4)椎管内高压[6]。然上述因素只注重到椎间盘突出后所导致的局部病理改变,没有涉及到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原因。笔者认为,腰椎生物力学失衡,特别是腰部深层肌肉的痉挛和挛缩导致的腰椎间隙压力增大,是腰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的重要发病机制。腰部深层肌主要是指多裂肌、回旋肌、腰大肌,它们的慢性损伤是导致腰椎力学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造成肌肉慢性损伤的病理因素主要是局部肌肉粘连、瘢痕和肌肉的挛缩[7],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一定程度上与慢性腰部肌肉疲劳和收缩能力下降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8-9]。颜质灿也认为,穿过椎间盘孔隙的脊椎旁肌肉缩短,可以长期使神经疾病持续下去。增加的压力可以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和脱出[10]。临床工作中,只注重对椎间盘突出局部病理改变的治疗,没注重对腰部肌肉特别是深层肌肉慢性损伤的治疗是导致该病复发率高,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其责任椎间盘相应的患侧夹脊穴处常有深压痛伴下肢放射痛,多可触及到深部的条索或硬结。笔者采用的夹脊穴一穴四刺针法,其第1、2针法主要是针对附着在腰棘突深部的多裂肌、回旋肌点刺松解,解除其痉挛与挛缩,从而缓解椎间隙压力;第3针法主要是针对小关节囊的点刺松解,以消除小关节囊的炎症、挛缩、疤痕,降低关节囊的张力,恢复其正常功能;第4针法主要是针对黄韧带与神经根,通过对黄韧带的针刺,降低黄韧带张力,减轻椎管内压,通过对神经根的触激,使神经根产生强烈的收缩,从而改变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位置,减轻神经根的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根的敏感性。腰眼穴的粗针深刺,能够使针直达腰大肌肌腹,从而缓解其紧张与挛缩。研究也发现,通过对腰部肌肉的粗针松解,可有助于改善腰部肌肉的肌力和疲劳程度,增强肌肉收缩能力,纠正腰椎生物力学失衡状态[11]。

腰椎深部肌肉的针刺,要求操作者必须熟悉解剖并且具有很好的操作技巧和针刺手感,同时对针具和消毒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毫针较软、针身细小,不易控制针尖的方向,松解力度较弱,所以笔者采用了定制的直径为0.6 mm,长度为8 cm的不锈钢粗针,其具有更强的松解力度和更好的层次手感,能精确地掌握针刺的方向和深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腰椎深层肌肉的粗针针刺松解,能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失衡,减轻椎间隙的压力,其及时止痛效果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电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 范娥.针刺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3):17-18.

[2]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6-241.

[3] Revill SI,Robinson JO,Rosen M,et al.The reliability of a lianear analogue for evaluating pain[J].Aaesthesia,1976,31(9):1191-1198.

[4] 吴少祯吴敏.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 (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700.

[5] 查证,张淑军,杨朝晖,等.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7例[J].安庆医学,2006,27(2):6-7.

[6] 刘亚琴,宫春明,杨利梅,等.浅谈深刺病变节段患侧华佗夹脊穴加水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43-44.

[7] Ward SR,Kim CW,Eng CM,et al.Architectural analysis and intraoperative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e unique design of the multifidus muscle for lumbar spine stabilit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9,91(1):176-185.

[8] Glanata KP,Wilson SE.Trunk posture and spinal stability[J]. Clin Biomech,2001,16(8):650-659.

[9] Cholewicki j,McGill SM.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in vivo lunbar spine:implications for injury and chronic low back pain[J].Clin Biomech,1996,11(1):1-15.

[10]颜质灿.慢性疼痛症的颜氏治疗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35.

[11]杨喜云,陈志茹,赵大成,等.基于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评价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针灸,2014,34(8):798-800.

R246

B

1004-745X(2015)08-148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68

2015-04-04)

猜你喜欢

夹脊进针电针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低频电针针刺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症疼痛38例
电针结合电脑中频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