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2015-01-05郭利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8期
关键词:丹红供血基底

刘 震 乔 阳 郭利平 任 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

·研究报告·

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刘 震 乔 阳 郭利平 任 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和会议论文,参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8篇共包含870名患者,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和临床显效率方面丹红注射液单独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是肯定的,在这8个随机对照试验中,没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进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然而因纳入研究质量低且样本量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故上述结论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丹红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又称后循环缺血,主要是因椎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黏度增高等导致大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血管腔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因而引起脑干、小脑等脑组织缺血,出现以眩晕为主的主要临床症状。VBI的临床症状包括眩晕、呕吐、一侧共济失调、言语艰涩、视野缺损等[1]。

VBI病发以老年人居多,椎-基底动脉及分支大部分发生硬化,血黏度增高,血流速变缓,血栓逐渐形成,造成大脑缺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增大,VBI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本研究旨在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VBI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取 1)纳入标准: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文献出版年限为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试验要有明确的结局指标。2)排除标准:非RCT试验;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或结局指标;剔除数据错误及不完整的文献、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不明显的文献、无法获取数据的文献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3)患者类型:VBI发病期、性别不限,年龄35岁以上;研究对象诊断符合公认的权威的VBI的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经TCD证实存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过敏者不配合治疗者及资料不全者。4)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为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7 d以上,剂量不限。5)结局指标:预期获得的结局判定标准明确,治疗结束或随访期末VBI疗效以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消失,在观察期内无眩晕发作)、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但不伴有自身及视物旋转感)、有效(眩晕减轻,伴随轻微视物旋转感)、无效(症状无缓解或者加重)表示;不良反应发生,过敏和不明原因的器官功能异常(如肝脏、肾脏、胃肠、血液、心脏、呼吸系统等)等,不良反应评估至少包括上述一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状况。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CNKI(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维普数据库(VIP,2007年 1月至 2014年 12月)、万方数据库(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工检索相关资料及各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1.3 数据收集 剔除重复发表的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相关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检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统一的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数据收集和分析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听取第3位研究者意见解决。质量评价标准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RCT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随机序列的产生、分配隐藏、盲法、结局资料的完整性等)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包括6个方面,即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患者和结果评估盲法、完整地结果数据、选择性报告数据、其他偏倚[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类变量结果采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连续性变量用WMD来表示。分类变量和连续性变量区间都用95%CI可信区间表示。各试验间异质性用χ2统计来评估,当统计异质性(P>0.1或者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果统计异质性(P<0.1或者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选择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和临床显效率作为主要分类变量进行Meta分析。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 见表1。与纳入研究特征排除54个不符合纳入标准、信息不全或错误的研究,最终纳入8个RCT共870例患者。所有纳入的RCT均在中国进行,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了比较,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情况的VBI症状,疗程在7 d以上。采用的基础治疗降压、降脂以及营养神经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常规用药。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治疗VBI有效率。见图1。有8个RCT报道了治疗VBI发作的临床总有效率,各试验问异质性较小(P=0.98,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VBI有效率较高[RR=1.21,95%CI(1.15-1.28);Z=7.45,P<0.00001]。2)有8个RCT报道了治疗VBI发作的临床痊愈率。见图2。各试验问异质性较小 (P=0.96,I2= 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VBI有效率较高 [RR=1.48,95%CI(1.26-1.73);Z=4.74,P<0.00001]。3)有7个RCT报道了治疗VBI发作的临床显效率。见图3。各试验问异质性较小(P=0.69,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丹红注射液组治疗VBI有效率较高[RR=1.36,95%CI(1.08-1.72);Z=2.57,P=0.01]。4)不良反应评价。所有纳入研究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故无不良反应评价。5)死亡与生存质量评价。所有纳入研究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死亡,故无生存质量评价。6)风险偏倚。见图4。所有被纳入的8篇试验均报道了“随机分配”,但都未描述随机分配方法,并且所有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可能导致选择偏倚。只有1篇试验采用了盲法,其他均未提到,可能导致实施偏倚,并且都未提及分配隐藏。在所有试验中的结果评估和选择性报告均未描述,可能导致测量偏倚和报告偏倚。凡是提及随机、盲法、分配隐藏、完整的结果数据,本研究都设为低风险文献。

3 讨 论

丹红注射液是根据中医药验方经过现代科技提取加工而成,于2005年由步长制药公司研制成功,目前使用范围仅限于我国境内[12]。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所有研究均针对我国人群,纳入的8篇文献也均为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丹红注射液治疗VBI。我国从2007年开始相关报道逐渐增多,故检索起始年限定为2007年1月。复方丹参注射液是我国治疗VBI应用比较成熟的药物,因此选择其作为对照进行检索。

图1 丹红注射液治疗VBI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图2 丹红注射液治疗VBI临床痊愈率的Meta分析

图3 丹红注射液治疗VBI临床显效率的Meta分析

图4 Risk of bias graph

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丹红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VBI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和临床显效率进行了逐一分析。结果示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相比,丹红注射液在改善VBI症状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本研究评价纳入研究均未针对是否采用分配隐藏进行描述,仅有1篇文献提到使用盲法,但未加以说明,文献均未说明使用何种随机方法,反映出目前国内的临床试验水平和医护人员对临床试验设计的方法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亟待提高。此外,因对随访重视不够,导致随访数据不尽全面,无可靠的依赖率进行统计,故丹红注射液在降低VBI远期残疾率方面的效果尚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试验来验证。

[1] 李嘉琦,张秀菊,李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154-156.

[2] 潘正文.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586-4588.

[3] 曾宪涛,包翠萍,曹世义,等.Meta分析系列之三: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工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3):183-185.

[4] 范鑫.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1例[J].陕西中医,2010,3(2):146-147.

[5] 陈志强.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TCD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78-179.

[6] 江秀利,齐共海.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5):41.

[7] 黄建亮.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9(1):7-8.

[8] 黄荣炳.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8):45,94.

[9] 潘敏娟,杨威英,胡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2,33(10):1798-1799.

[10]曹柱,吴立宽,林晰敏,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191-192.

[11]薛美,任永强,黄成龙.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4例[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6(9):735-736.

[12]彭丽虹,余正,盛春雷.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56-63.

Systematic Review of Danhong Injection on Vertebra Basilar Insufficiency

LIU Zhen,QIAO Yang,GUO Liping,et al.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073,China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anhong injec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VBI(Vertebra Basilar Insufficiency)compared with the compound salvia inje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Methods: Databases were electronically searched from CNKI,VIP,and Wanfang Data(January,2007 to December,2014),and reference lists of all paper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 and evaluated by two assessors.Revman5.3 were used to undertake Mata-analysis.Results:Eight trials involving 870 patients were included.Meta-analysis showed that:Danhong injection was to be confirmed that it had a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for VBI.No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ported in the 8 RCTs.Concluion:Danhong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vertebral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and appeared more curative and safer. Further high quality RCTs are required to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VBI.

Danhong Injection;Compound salvia injection;VBI;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

R743

A

1004-745X(2015)08-1317-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8.001

2015-1-2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课题(2012CB518401);教育部 “创新团队发展计划”(No. IRT1276);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天津市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renming2008@126.com)

猜你喜欢

丹红供血基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辣语
a-C基底对WSx 薄膜组织结构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