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方式与得分效率差异对比研究

2015-01-05张利超石俊宝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快攻中国男篮命中率

张利超,石俊宝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225;2.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6战2胜4负,先后战胜了欧洲劲旅德国队和非洲冠军安哥拉队,取得第8名,完成了赛前的预定目标。在2012伦敦奥运会,姚明缺赛,易建联挑起了中国队的顶梁柱,5场比赛共拿下74分,场均14.8分,中国队5战5负未能进入八强,最后排名12。中国男篮缺乏内线支撑和整体配合,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队男篮北京奥运会6场比赛与伦敦奥运会5场比赛内外线的进攻方式与得分及命中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中国队男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以后的比赛及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方式与得分效率差异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认真阅读相关的图书期刊资料。查阅并收集关于29届奥运会和30届奥运会男篮比赛大量数据、资料,特别对有关中国男篮进攻与投篮方式及战术进行仔细搜集,共搜集267篇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了87篇文献作为参考。

1.2.2 专家访谈

通过与从事篮球方面研究华南师范大学邓飞等5位教授以及具有多年执教经验广东药学院周亚辉等6位教练员进行访谈,并将与本文研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了解和掌握了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特点和弱点。听取各位老师对本文研究中数据统计用表格提出的宝贵意见与建议。

1.2.3 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29届北京奥运会和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比赛录像的反复观看,运用新奥特喜马拉雅非线性编辑软件和Adobe Premiere Pro CS3非线性编辑软件将比赛分割出每一个回合,并在编辑线上运用快放、慢放、倒放、画面放大等方法,观察并分析比赛,统计出相应的技术指标。A内外线队员投篮成功率:内外线队员投篮次数和命中率;B内外线队员投篮区域:锁定每一次内外线队员投篮区。C内外线队员进攻方式:锁定每一次内外线队员的进攻方式,如传切、突分、掩护等。

1.2.4 数理统计法

为了更好地量化评价中国男篮两届奥运会整体实力,运用数理统计从量化的角度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对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表现做全面的探讨,揭示中国男篮能力的现实状况。

1.2.5 对比分析法

对中国男篮两届奥运会比赛录像分析和数据进行对比,找出中国男篮两届奥运会进攻方式的差异与存在的弱点,为今后中国男篮进攻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利用突破得分比较分析

突破技术对防守者能造成强有力的攻击,在比赛中若能与投篮、突分、假动作等结合运用,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个人和集体进攻的机会。[1]还能有效地增强进攻的威力,打乱对方的防守阵脚,加重防守的负担,促使对方犯规次数增多,削弱防守的势力,是进攻直接得分、助攻的重要手段。[2]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利用突破制造投篮次数、命中率和得分相比较,北京奥运会利用突破制造投篮次数少伦敦奥运会13次,投篮命中率高18.0个百分点,得分高出31分(表1)。从投篮次数上看出,两届奥运会都是以个人突破进攻为主,突破分球为同伴制造投篮机会偏少,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加强了个人突破进攻。但命中率并没有随着投篮次数的增加而增高,反而均低于北京奥运会,其中突破急停跳投与突破分球三分投篮差距最为明显。得分方面伦敦奥运会利用突破得分主要集中于个人进攻,北京奥运会相对比较均衡,突破分球三分投篮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得分点。将两届奥运会利用突破投篮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表1 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利用突破投篮方式与得分对比

表2 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利用掩护制造投篮方式与得分对比

2.2 利用掩护得分比较分析

篮球世界级别大赛防守的压迫性、攻击性较强,进攻球员不容易靠个人能力突破防守,更谈不到高质量进球得分赢得比赛。[3]在这种防守状况下,较多的使用掩护配合,在队友的帮助下摆脱防守找机会进攻就有了很大战术意义。[4]由表二可以看出利用掩护出手投篮中国队在两届奥运会上都偏重三分投篮,北京奥运会比赛中由为明显,在50次掩护投篮中,40次是三分远投。(表2)北京奥运会为无球人掩护三分投篮出手次数偏多,命中率较高,在利用掩护总得分上为无球人掩护三分投篮得分占到60%以上。伦敦奥运会为持球人掩护三分投篮次数偏多。两届奥运会利用掩护投篮得分占总得分比例都不高。说明利用掩护直接得分不是中国队主要得分手段。将两届奥运会利用掩护制造投篮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2.3 定点投篮得分比较分析

定点投篮多数是通过球的转移,和队员的穿插跑动找机会进行投篮。[5]定点投篮的出手次数及命中率,某种意义上可以反应出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6]定点投篮是中国队两届奥运会运用较多的投篮方式之一。从总投篮次数、命中率和得分上来看,伦敦奥运会均高出北京奥运会。观察录像可知,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的战术重心是姚明,主要战术特点是外线队员将球传入内线,在姚明获得有利位置或形成一对一时果断进攻,在多人包夹内线的情况下,将球传出,由外线投篮或突破找进攻机会。这样的进攻战术较为单一,容易被对手掌握进攻意图,对手在传球路线上做文章,切断传球路线或球在转移过程中,迅速调整防守位置,致使中国队外线队员接到球很难从容出手,这是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定点投篮命中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对比伦敦奥运会,由于没有姚明参赛,中国队将战术重心转移在易建联和王治郅身上,虽然在内线强攻的能力有限,但两人比较灵活,内外均能得分,这样在战术安排上比较灵活,其中两人的共同进攻特点之一都是定点投篮。将两届奥运会定点投篮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表3 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其它方式投篮与得分对比

2.4 限制区投篮得分比较分析

限制区是比赛双方必争之地,也是身体对抗与拼抢最为激烈,犯规最多的地方。[7]中国队两届奥运会从总体限制区内投篮次数、得分、命中率相比较,北京奥运会都要强于伦敦奥运会,尤其是在篮下挤靠投篮方面,命中率高17.3个百分点,得分高36分。(表3)观察录像可知,姚明在北京奥运会比赛中,在限制区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国队将姚明篮下强攻做为一个重要得分点。将两届奥运会限制区投篮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2.5 快攻投篮得分比较分析

快攻是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武器,已成为当今世界篮球强队普遍重视和运用最多的战术之一。[8]是在短时间将双方比分拉开最有效的策略。[9]一场比分差距比较悬殊的比赛,很大可能快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0]伦敦奥运会中国队有意识地创造快攻机会。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发动快攻22次,快攻成功率45.5%,得20分。北京奥运会快攻成功率38.5%,得10分。(表3)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增加了一些年轻队员,冲劲十足,但缺乏大赛经验,一些很好的快攻机会没有把握住。将两届奥运会快攻投篮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2.6 罚球得分比较分析

一场比赛在两支球队实力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罚球命中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支球队的胜负。[11]北京奥运会内线队员罚球次数要高于外线队员,姚明罚球次数接近中国队总罚球次数的一半。罚球命中率内外线队员都在80%以上。伦敦奥运会内线队员罚球次数远低于外线队员,命中率内外线队员平均只有 60.0%,外线队员59.0%,内线队员60.9%。(表3)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将重点放于外线突破进攻,有意增加了外线队员突破强攻,制造了一些对手的犯规,但罚球命中率显露出中国队队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抗压能力差的特点。将两届奥运会罚球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表4 伦敦奥运会与北京奥运会内外线投篮得分对比

2.7 内外线得分比较分析

球员进攻位置的全面性逐渐成为当今篮球的发展趋势。[12]从两届奥运会内外线所占得分比例来看(表4),北京奥运会内外线得分比较均衡,无明显差距。伦敦奥运会内外线得分比例差距较大。两届奥运会外线队员都是以三分球得分为主,内线以两分得分为主。北京奥运会外线队员三分投篮次数明显多于两分投篮次数,伦敦奥运会两分投篮次数多于三分投篮次数。观察录像发现,北京奥运会内线有姚明的情况下,对手协防比较多,球在多次转移后容易出现外围三分投篮机会,但对手补防速度快,球在转移时迅速做出调整,在出现漏防情况下,能迅速补防,致使我队外线队员三分受到干扰。伦敦奥运会中国队有意加强了外线的突破进攻,由于队员年轻,缺乏世界大赛经验,出手稳定性有待提高。将两届奥运会内外线得分占总得分比例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t检验,P<0.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围绕内线进攻,内线作为中枢点篮下强攻或被包夹向外转移球找进攻得分机会。缺少姚明的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队显然实力大大削减,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对比北京奥运会都大打折扣。虽然在对西班牙球队时,中国队整体有惊人表现,打出了气势,打出了高水平,但其它几场比赛,中国队内线明显表现出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缺乏稳定的得分点。中国队以快为主,偏重个人进攻,以个人突破找进攻机会。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在整体进攻时缺乏配合,在对手强有力的进攻式防守下我们的单打独斗太多,分球过少,暴露出队员个人综合能力不强,球员间配合的意识较弱,在防守方面也缺乏空间和位置对抗上的优势。

3.2 建议

1.多加强突破传球次数,在反复突破传球中找进攻机会,加强个人突破进攻成功率。2.高强度对抗比赛中,靠自己摆脱防守进攻得分难度相对较大,试着利用同伴反复掩护找进攻机会,进攻成功率会相应提高。3.增加篮下进攻命中率,在对方队员包夹篮下时,其他队员有节奏穿插跑动找得分机会。4.加强快攻次数和成功率,在形成快攻多打少的情况下果断进攻。5.加强中国队内线队员进攻多样化,具备篮下强攻、定点中投和外围远投进攻能力。6.多参加国际大赛,加强年轻队员心理素质培养,在高强度心理压力下投篮不手软。7.将国内一些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输送到欧洲或NBA联赛中锻炼。

[1]余平.篮球持球突破技术及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12:49 -51

[2]周华儿.中国男篮在第27届奥运会上与世界水准差距的同异反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137-139

[3]刘谦.浅析篮球掩护配合的组织及运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4):41 -43

[4]张松奎.从北京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男篮技战术之差距[J].体育学刊,2009,16:71-74

[5]武军.篮球比赛中三分球的作用及其对技战术影响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5):73-75

[6]王守恒,郑刚,等.论我国男篮现状及发展态势-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男篮比赛反思[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12-20

[7]陈京生,沈良晓.中国男子篮球队中锋进攻能力的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51-54

[8]曾 捷.第28届奥运会中外女子篮球快攻对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3):62-63

[9]刘克鸣.谈篮球比赛中快攻战术的运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99 -100

[10]张冉,陈国瑞.2003年世青赛中国青年男子篮球队攻防能力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51-54

[11]吴金元,李小燕.从第27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看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6-118

[12]陈中林.CBA联赛中外优秀前锋主要技术参数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2):80-83

猜你喜欢

快攻中国男篮命中率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基于文献回顾的罚球命中率与躯干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快攻战术运用的对比与分析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美国男篮快攻战术对比与分析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