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上颌窦炎术中窦腔内分泌物细菌学分析及药敏实验

2015-01-04王守玺薛江楠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窦内窦炎厌氧菌

王守玺,薛江楠

(滨州医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慢性上颌窦炎术中窦腔内分泌物细菌学分析及药敏实验

王守玺,薛江楠

(滨州医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目的探讨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上颌窦内细菌学分析及药敏实验情况。方法选择156例慢性上颌窦炎手术患者,在术中取上颌窦内分泌物行需氧菌、厌氧菌与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慢性上颌窦炎患者156例中有112例患者培养出致病菌,细菌检出率为71.8%,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同时也检出了厌氧菌和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术中检出的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这些抗生素比较敏感。结论慢性上颌窦炎患者发病与致病菌有一定的关联,围手术期使用对致病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慢性上颌窦炎;细菌培养;药敏实验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往往长期伴有鼻塞、流脓涕、头痛等多种症状。部分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病程长,鼻腔和上颌窦内分泌物持续存在,而在鼻腔或是上颌窦的炎性分泌物中存留了大量的致病菌[1]。

对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来清除鼻腔和上颌窦内的炎性病变,开放窦口,吸引出窦腔内的分泌物,术后能达到上颌窦分泌物充分引流的目的。并且在术后采用药物、鼻腔喷剂、鼻腔冲洗、术后多次复查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治疗的方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成人慢性上颌窦炎患者156例,其中男89例,女67例;年龄范围在18~70岁,平均42.6岁;病程2~15年,平均6.2年。

1.2 标本采集均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术中对患者上颌窦内分泌物行无菌吸引器连接的注射器采集。在采集前用75%酒精消毒口唇、外鼻以及鼻前庭皮肤,吸净上颌窦内原有分泌物,用1%麻黄素收缩中鼻甲和鼻道内黏膜,待上颌窦内内分泌物再次流出方可采集。用无菌吸引器管连接注射器将脓性分泌物吸引至注射器内,将前、末段的脓性分泌物注入需氧菌培养瓶中,中间段的分泌物注入厌氧菌培养瓶一起送检。并同时用无菌棉拭子取上颌窦内分泌物送真菌实验室进行检验。

所有标本均在30min内送至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需氧菌,厌氧菌的培养、药敏试验和真菌的检出。

1.3 实验的仪器设备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抗生素敏感测试纸板(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MCO-15AC二氧化碳孵育箱(日本三洋公司生产),厌氧菌培养箱(美国碧迪医疗器械公司),厌氧菌和需氧菌采集瓶(美国碧迪医疗器械公司),培养皿和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无菌棉拭子,显微镜等。鼻内镜手术器械及相配套的设施(德国WOLF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构成比。

2 结果

慢性上颌窦炎患者156例中有112例患者培养出细菌菌株,检出率为71.79%,每例患者只分离出1株细菌。其中需氧菌占93.8%,厌氧菌占18.7%,真菌占1.8%;检出细菌以需氧菌为主,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术中送检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比(%)

在本次实验中,因为实验条件的原因,能培养出需氧和厌氧菌株,但不能分辨出厌氧菌的种类;能够检出真菌,但无法分辨真菌的菌种。

表2 84株G+球菌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术中检出的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等抗生素比较敏感;对红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青霉素G等具有耐药性。

表3 19株G-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从表3可以看出检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比较敏感,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对所有的抗生素中介率均为为0。

表4 4株厌氧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从表4可以看出对厌氧菌抗菌活性较高的抗生素有甲硝唑、亚胺培南和氯霉素,抗菌活性较低的是青霉素G、头孢呋辛和红霉素。其它的抗生素几乎对厌氧菌不起作用。

对真菌未做药敏实验研究,但在临床中显示氟康唑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治疗有效。

3 讨论

对患者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条件(条件在1.1研究对象上已说明),再者,在术前常规给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水平位和冠状位CT扫描,在CT拍片中能够显示出是否符合慢性上颌窦炎的标准,并且在术中给患者行鼻窦窦口开放时,在内窥镜下能够证实鼻窦内是否存在炎症,全部符合条件才被列入研究对象。

术中取标本严格无菌操作: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细菌,患者鼻腔直接与外界相通,在取材时怎样才能避免外界污染,保证取材的准确性,始终是本实验严密注意的问题。首先术前取材在手术中操作,杜绝其他部位和手术器械的污染[2]。患者术前查体准备充分后,常规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手术器械高压灭菌;术中用75%酒精消毒外鼻及口唇部位皮肤,并用75%酒精反复涂擦鼻前庭皮肤,在术中吸除原有分泌物,采集在切开钩突后从上颌窦内新流出的分泌物。采集时用无菌吸引器头端连接注射器,将上颌窦内的脓性分泌物吸取到注射器内,排除注射器内的空气,接上针头,将前、末段的脓性分泌物注入需氧菌培养瓶中,中间段的分泌物注入厌氧菌培养瓶。如果遇分泌物黏稠、量少或不易吸取时,吸引器连接的注射器吸出部分分泌物后,再用此注射器抽吸部分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脓液,然后再分别注射入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瓶内。同时再用无菌拭子拭取上颌窦内的分泌物送真菌实验室进行检验[3]。所有标本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在30min内送至细菌培养室,由实验室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培养分离。

从本次实验中证实在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上颌窦内普遍存在着细菌,而且以革兰氏阳性需氧菌为主。在156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中有112例培养出细菌菌株,检出率为71.79%。曾有学者对慢性鼻窦炎鼻道内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阳性率也较高。我们选取的患者鼻窦内炎症明显,上颌窦内往往有长期的潴留性的炎性分泌物,检出率也高。

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看出,术中检出细菌的阳性率高。而且在患者多次复查和术后综合性治疗之后,大部分患者的鼻塞、流涕、头痛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是消失。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给患者手术治疗,还有对患者使用药敏实验结果中敏感的抗生素,术后鼻腔的定期冲洗、鼻腔喷药和复查处理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治疗[4]。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临床中采用的这些方法对大部分患者还是有效的,不仅能够改善鼻腔和上颌窦的功能,而且能够清除鼻道内有害细菌,改善鼻腔和上颌窦内微环境。

本实验在术中检出标本以需氧菌为主,占检出细菌的87.76%,厌氧菌占8.2%,真菌占4.1%;厌氧菌和真菌所占比例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1)在一些上颌窦炎患者的鼻道或是上颌窦内确实存在着厌氧菌,但上颌窦内因和外界直接相通,不适合厌氧菌的生长,所以上颌窦内分泌物中厌氧菌存在的几率低,所以检出率也低。2)慢性上颌窦炎患者窦腔有炎症,致使窦腔内和鼻道内微环境复杂,分泌物长期潴留,多种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其中厌氧菌菌株往往难以成为优势菌株而被分离出来,或者其他菌株的生长抑制了厌氧菌,所以检出率明显低于需氧菌。3)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要求条件高,在实际操作中稍有失误将会造成培养结果的失败[5-6]。在获取分泌物时我们虽然已经严格无菌操作,但是这样也难免使一些分泌物造成其他方面的污染,导致结果失败;再者在细菌室培养过程中可能也存在空气的污染介入,这些都会影响厌氧菌的检出率。

[1]BielMA,Brown CA,Levinson RM,etal.Evaluation of themicrobiology of chronic maxillary sinusitis[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98,107(11):942-945.

[2]Jun Kim H,Lee K,Yoo JB,et al.Bacteriological findings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 tibility in chronic sinusitiswith nasal polyp[J].Acta Otolaryngol,2006,126:489-497.

[3]李小敏,樊韵平,陈舒琳.慢性鼻窦炎手术前后分泌的细菌学对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19(4):390-392.

[4]左可军,史剑波,樊韵平,等.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7):524-525.

[5]邓群,彭平,刘曼舒.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特征及药敏试验临床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 9(4):827-828.

[6]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Ch ron ic M axillary Sinusitis in Sinus Cavity Discha rge Ana lysis and D rug Suscep tibility of Bacterio logy Experiment Research

W ang Shoux i,Xue Jiangnan
(Bingzhou MedicalCollege,Binzhou 256600,Shandong)

ObjectiveResearch on chronicmaxillary sinusitis in patientswithmaxillary sinus analysis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of bacteriology,within the intraoperative inmaxillary sinus secretions to do bacterial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e test,to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andmedication.MethodsSelect156 cases of patientsw ith chronicmaxil⁃lary sinusitis surgery in intraoperative takemaxillary sinus in discharge line of aerobic bacteria,anaerobic bacteria and fun⁃gi culture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analysis ofmonitoring results.ResultsIntraoperative inspection results in 156 of 156 patientsw ith chronicmaxillary sinusitispatientsdevelop pathogenic bacteria.Bacteria detection ratewas 71.8%,main⁃ly forgram positive bacteria.Also check out theanaerobic bacteriaand fungi.Mainly for the epiderm is staphylococcusau⁃reus,staphylococcus aureus,streptococcus pneumoniae,etc.Intraoperative detection gram-positive aerobic bacteria to vancomycin levofloxacin,w ith nitrofurantoin,ciprofloxacin and benzeneazoleWestwood these sensitive antibiotics.Con⁃clusionPatientsw ith chronicmaxillary sinusitis incidence has certain correlation w ith pathogenic bacteria,perioperative use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more sensitiveantibiotics can play abettereffect.

Chronicmaxillary sinusitis;Cultivated thebacteria;Medicine sensitiveexperiments

R765.42;R446.5

A

1008-4118(2015)02-0043-04

10.3969/j.issn.1008-4118.2015.02.016

2015-04-01

王守玺(1978.3-),男,现在菏泽市立医院工作。研究方向:免疫学。

薛江楠。E-mail:xuejinagnan@263.net。

猜你喜欢

窦内窦炎厌氧菌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2019年河北省血流感染厌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缺血性脑卒中部位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CAS-KIT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上海地区厌氧菌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上颌窦内提升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一例颅内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患者的护理
治疗鼻窦炎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