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根”分级标准的尝试

2015-01-04蒋志洲

质量与标准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草根影视剧动画片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草根”分级标准的尝试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近年来,国内要求影视分级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2014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提出了我国首个民间的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中国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1.0版本)。分级标准一经发布,针对民间分级标准是否科学的探讨、质疑,以及对官方版本的呼吁,瞬间引爆了社会各界。

关于影视分级这个话题,在我国已经讨论了二十多年了。2007年,当时的北京中视广联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胡其鸣,就曾委托全国政协委员递交了两个提案,一个是有关加重对盗版的处罚提案,另一个就是建立电影分级制度的提议。2010年前后,影视业内曾经一度有传说官方要正式出台分级标准,但后来不知因何原因不了了之。可以说,影视业内人士一直在为中国的影视分级制度的出台而努力着。

中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的出台,且不论其分级标准是否科学,起码是对国内影视作品分级制度的一种探索。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来看,不管是规范影视行业发展,还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分级制也许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民间标准期望指导家长

2015年1月,陆宇斐博士公开表示,分级标准正在作进一步细化,细化版将于近期推出。陆宇斐说:“儿童影视剧分级在西方一些国家早已日趋成熟,但在我国还仅处于讨论阶段。因此,希望这个分级制不仅仅是制定级别,而且就每一部影视剧从教育性、艺术性、社会性等各个层面分析其适宜程度,最终做出一个观影指南给家长,指导家长在陪同孩子观看影视剧时作进一步引导。”

据悉,这次细化版特别分出了第二个级别——TV-G (6~7岁),这一年龄段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该年龄段儿童刚升入小学。考虑到我国儿童情况,“孩子刚进入小学,很多认知水平并没有适应小学,但从社会化角度来说又更进一步了。因此,相比一些西方国家单纯以7岁为界定划分等级,我们又作了进一步区分。” 陆宇斐博士表示。

据陆宇斐博士介绍,根据国际追踪30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8岁左右的儿童对影视暴力的偏爱程度,将能预测其成年后的攻击性及卷入犯罪的严重程度;学龄前儿童经常性地接受影视暴力,将导致其“暴力去敏感化”,会令儿童对暴力行为不敏感,甚至认为是可以发生的,容易导致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受到性侵及暴力伤害的可能;儿童在早期难以分清现实与虚幻,会模仿影视剧里的角色,通过角色模仿来增强其控制力和力量感,久而久之容易进一步激化攻击性行为。

由此来分析儿童影视作品问题,陆宇斐博士认为核心原因是“儿童影视剧制作人员并不具备儿童发展的常识,缺乏儿童教育学的理念”。陆宇斐博士介绍,国外针对儿童影视作品的评审委员会有各行业的专家,并要求委员都是父母,但我国尚没有这样的机构,影视剧制作人员也缺乏相应培训。她认为,“如果是做儿童剧,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儿童发展的常识,重视儿童影视剧对儿童发展的早期影响。”

对“草根”标准的赞同与质疑

对于此次发布的这个民间版本的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各界反响不一。儿童影视作品的生产者、影视传媒机构、电影界专业人士以及家长对此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儿童影视剧分级很有必要”

在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博士看来,建立儿童影视剧分级很有必要。

付小平博士认为,在暂时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家长们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小环境。比如动画片《熊出没》,很多人认为这部动画片有不文明语言和暴力倾向,应该停播,不能让孩子看这样的动画片,但《熊出没》却又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

“我女儿也很喜欢看这部动画片,并从中学到不少用词,比如该死的某某。她对家人生气的时候就会拿来用。我曾经陪她看过这部动画片,用搞笑的手法描述了砍树人和森林动物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们来说,这部片子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好笑,他们能5分钟就哈哈大笑一番。”付小平说,家长很难让自己的孩子与这些动画片和电子游戏完全隔绝,这就需要一些专业的指导,而通过分级制度,家长可以很明确地找到适合自己孩子观看的参考依据。

还有媒体人士认为,由于我国影视分级制一直没有出台,导致了所有公开上映的影视剧都不分受众群体,儿童与成年人混杂在一起观看。然而,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分清真实与虚幻,道德判断与分析能力也不足。经常看暴力节目,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使用暴力是正当的行为和手段。影视剧等公共文化产品对未成年人心智的影响,实在是不可不警觉。对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影视管理普遍采用了分级制来平衡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的不利影响。其中做法,理应成为我们的借鉴。

民间版儿童影视剧分级标准的发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同时,它也给影视拍摄者敲响了警钟,告诫影视创作者自省、自警,主动负责,不制作少儿不宜的影视片。不论这个民间影视分级标准是否科学合理,有总比没有强。家长可根据这个分级标准来引导孩子观看影视剧,对保护孩子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点赞。当然,制定分级标准只是第一步,净化儿童影视环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政府部门更应承担起责任,积极作为。

“标准在哪里?参考性不强!”

当然,除了赞同的声音,社会各界对这个“草根”分级也有不少质疑。

一位从事电影放映的人士认为,这个儿童影视剧分级依据不清,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比如,按这个标准建议《熊出没》适合于10~14岁儿童观看。但事实上,之前《熊出没》的大电影上映的时候,10岁以上的孩子对这部电影已经不太感兴趣了。”

对于电影院线来说,真正具有约束意义的,是由相关国家权威部门出台分级标准,由终端影院具体执行。在实际操作上,这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不具备约束力,甚至在市场运作上,其可参考性也不强。电影院线在具体营业过程中,会根据每一部影视作品的实际内容给家长一些服务性的温馨提示,让家长在选择前,得到更多的讯息。比如《十万个冷笑话》、《秦时明月》的内容就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

“我很疑惑,这个分级标准的依据在哪里,从公布的分级表格内容来看,好像有点自说自话。”一位家长对此有很大疑问,“按照这个分级标准,《麦兜响当当》‘尤其适合2~6岁儿童’,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父亲,我不觉得我的儿子能看懂这部电影。很显然,《麦兜》系列影片虽然‘无任何脏话、粗话,无任何与性爱有关的语言或场景’,但是这一系列动画片的台词和影片要表达的情怀,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懂。”

《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这个分级标准中被分为适合7岁以上儿童观看,原因是“有喜剧形式扮演的暴力行为”,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众多抨击,“《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猫和老鼠》类似,天天你追我打,但《猫和老鼠》在美国可是被定为父母可以放心让幼儿观看的节目。”

结语

未成年人模仿性极强,儿童影视中的一些危险、暴力、暴露等镜头,往往会成为孩子们的反面教材,这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在我国影视分级尚未立法规定的情况下,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剧分级制度,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理应得到影视业、监管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尊重。

儿童是天真活泼的,爱玩和好奇的天性,使他们不会乖乖地观看一板一眼的纯教育类节目,观看寓教于乐的影视作品无疑是对小朋友们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规范儿童收看内容的良性品质,还是很有必要的。或许,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能够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借鉴。

猜你喜欢

草根影视剧动画片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校园“三剑客”
推荐一部动画片
草根艺术家
草根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