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光照射翳风穴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28 例疗效分析

2014-12-31甘代敬屏南县医院理疗科福建屏南3523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乳突面瘫面神经

甘代敬(屏南县医院理疗科,福建屏南352300)

周围性面瘫即中医学的口僻、歪嘴风、口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口眼向一侧歪斜,起病急。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患病初起时病侧耳后疼痛,患侧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常用方法,2012 年,作者采用常规针灸加激光照射翳风穴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28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 例均为门诊患者,病程低于10 d,均经颅脑CT扫描排除中枢性面瘫及核性面瘫。28 例患者年龄14~48 岁,分为激光组和常规组各14 例。

1.2 诊断分级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1]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主要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摆设巩膜,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偏向健侧,口轮匝肌瘫痪,鼓气或吹口哨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间。

1.2.2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 采用1984 年由House 修订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2]:1 级,面部运动功能正常,没有无力及联带运动;2 级,面部运动功能仅有轻度不对称,可能有轻度的联带运动;3 级,有明显的不对称及明显的继发性缺陷,但额部有运动;4 级,明显不对称,无额部运动,面部无力且伴毁容性联带运动;5级,面部仅有轻微的运动,额部无运动,面部功能未恢复到出现继发性缺陷;6 级,患侧面部没有任何的运动。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2)病程在10 d 以内;(3)排除脑血管病、创伤性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变;(4)愿意配合针灸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2)病程超过10 d;(3)二次发病或双侧发病;(4)不同意针灸治疗或害怕针灸治疗者。

1.5 28 例面瘫患者治疗前分级 见表1。

表1 28 例面瘫患者治疗前面神经功能分级(n)

1.6 治疗方法

1.6.1 激光组

1.6.1.1 用麦迪逊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接触性照射患侧翳风穴,功率400 mW,每天1 次,每次20 min。

1.6.1.2 采用局部取穴针刺治疗,取患侧阳白、牵正、迎香、地仓、颊车、翳风、合谷等穴位,用华佗牌0.30 mm×25.00 mm、0.30 mm×40.00 mm不锈钢针,浅刺或平刺,得气后加电针刺激,阳白与牵正一组、地仓与颊车一组,选用疏密波,频率为1.2 Hz,由于所有患者均是急性期病例,不宜用重刺激手法,电流宜小,注意询问患者感受,不是以电击后面部肌肉抽动为标准。针灸每天1 次,每次30 min,同时辅以红外线照射。

1.6.1.3 对症加减穴位,迎风流泪加睛明穴,人中沟歪斜加刺人中穴,口角下垂加患侧承浆穴。

1.6.1.4 院外辅助治疗,面部保暖防吹风,瞩患者戴口罩墨镜,在家时热敷患侧面部以促进血液循环,每天多次嚼口香糖,锻炼患侧肌肉,防止局部瘫痪肌肉费用性萎缩。

1.6.1.5 肌内注射弥可保0.50 mg,每天1 次,每次口服曲克芦丁香豆素片0.20 g、地塞米松0.75 mg,每天3 次。连续1 周。

1.6.2 常规组 治疗同激光组1.6.1.2~1.6.1.5 项方法。

1.7 疗效标准 参照第5 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讨论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治疗后评估:1 级为痊愈;2 级为显效;3 级为有效;4、5、6 级为无效。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3 周疗效比较 治疗3 周后,激光组患者治愈率为42.9%,常规组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3 周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6 周疗效比较 治疗6 周后,激光组患者治愈率(71.4%)高于常规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6 周疗效比较(n)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侵入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络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噼[3]。针灸作为治疗面瘫的手段已得到医界和患者的认可,特别是在基层2 级医院,五官科同仁碰到面瘫患者,首先会建议患者转针灸科就诊,接受针灸治疗。但面瘫属于急性发作而病程较长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信心不是很坚定,因此,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和缩短治疗时间很有必要,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心态,增强患者的信心是治疗的关键,是正能量。周围性面瘫是由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神经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般认为可能是营养局部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痉挛,造成神经缺血、水肿,被狭长的骨性神经管压迫而导致面神经功能障碍[4]。面神经炎早期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出现轴索变形,以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尤为显著。有研究表明,面神经受损程度与茎乳突孔内急性炎症水肿程度和损害程度呈正相关[5],治疗急性期面瘫的首要手段是减轻神经水肿,减低面神经的受压程度。这可能是缩短疗程的有效方法。激光照射治疗主要是通过半导体激光的生物刺激效应,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炎症的渗出速度及程度,减轻充血和水肿,同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营养,促进炎性水肿吸收,减轻水肿,加快恢复神经功能[6]。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穴,也是手足少阳经交汇穴,位于乳突前下方,其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向前穿过腮腺达面部所在。为此,作者选用翳风穴作为治疗面瘫的要穴[7],设计了激光照射翳风穴加常规针灸治疗急性面瘫和常规方法治疗面瘫的对比,结果显示,激光组6 周治愈率为71.4%,显著高于常规组。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是激光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同时起到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的双重治疗作用[6],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有效缩短了疗程,显示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且无治疗并发症。作者认为本法值得临床推广。

由于本研究样本病例数偏少,且本次纳入病例均为急性期,虽然2 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临床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患者错过急性期治疗。 该治疗手段能否用来治疗非急性期面瘫;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治疗面瘫时激光的最佳输出功率、最佳照射时间是多少,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36.

[2] 孙怡,杨任民,韩景献. 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6.

[3] 石学敏.针灸学[M].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20.

[4] 张保华,蔡慧敏. 牵正散穴位贴敷治疗面神经麻痹42 例[J].中国针灸,2006,26(1):64.

[5] 方善美,冯桂梅.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 中国针灸2001,21(7):405-406.

[6] 王光宗. 半导体激光治疗周围性面瘫[J]. 应用激光,2002,22(6):592-593.

[7] 张鑫鑫,汤晓冬,李伟红. 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重症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0):13-15.

猜你喜欢

乳突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乳突线边沿细节的观察与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