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IFLA大会主题演变透视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发展轨迹*

2014-12-31于会萍刘丽斌

图书馆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图书馆学大会

于会萍,刘丽斌

0 引言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图联”或“IFLA”)的成立和发展与图书馆事业紧密相关,与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发展保持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是基于图书馆实践活动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而IFLA作为图书馆界最有影响的国际权威组织,其实践活动反映了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

IFLA经历了创建、初步发展、战后恢复、壮大的过程,每年的工作重点和IFLA大会议题都与当时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紧密相关。IFLA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世界图书馆事业以及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发展,从1966年海牙大会起,每届IFLA大会都有明确的主题,并将围绕主题所提交的重要论文刊登在《国际图联通讯》和《Libri》期刊上[1]。IFLA主题的明确使得每届大会的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显著。本文通过对1927-1965年IFLA大会内容的概述以及对1966年至今IFLA大会主题的整理和归纳,从中探求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轨迹。

1 IFLA 大会主题的演变和分析

IFLA自1927年成立以来,除因二战中断7年外,每年都召开由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年度会议,会议内容根据当年图书馆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重点而制定。笔者对1927年以来历届IFLA大会主题进行整理和分析(见表1、表2)。1966年之前的会议因没有设定明确的主题,故以归纳会议主要内容的方式展示主题。

基于IFLA历届大会主题的整理和分析,笔者按照大会主题体现的图书馆学主要学术思想进行分类,其中个别会议因主题不明确而参照其会议内容或是分主题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3。

表1 1927-1965年IFLA大会内容[1]

表2 1966-2014年的IFLA大会主题[2]

表3 1927-2014年IFLA大会主题分类

从IFLA大会内容和主题所提炼的关键词看:(1)在管理领域,IFLA在最初发展阶段以指导和推进图书馆具体工作管理为核心,侧重对编目规则的制订及其他各项具体工作标准化的制订,后逐渐发展到对超越图书馆实体本身的法律与政策的研究;(2)在技术应用领域,展现了从分类法技术到工业社会产生的机读书目、电子数据处理再到网络化协作的主题演变;(3)在社会服务领域,经历了逐步深入挖掘图书馆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类发展、民主等方面突出功能的主题拓展过程;(4)此外,在IFLA大会主题列表中,多届主题范围宽泛,且多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将这些主题归纳到“宏观、多元”的开放理论研究大类,显示图书馆学研究呈现出开放、多元的学术思想发展趋势。

2 基于IFLA 大会主题的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发展轨迹

基于IFLA大会主题的演变和分类透视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的嬗变,笔者发现在每一个主题演变的背后都可以追溯到深层次的学术思想及其理论方法的发展轨迹。

2.1 “管理”说的发展

从IFLA大会主题分类表中可以看到,反映图书馆学“管理”说的IFLA会议内容从最初关注图书馆机构内部的管理,发展到关注图书馆行业工作规则和标准、图书馆专业组织以及图书馆法的研究,体现了图书馆管理由微观层面向宏观层面扩张的演变趋势。

依此类主题的变更,追溯图书馆学“管理”说的发展。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是早期代表人物[3],关注图书馆工作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帕尼兹领导和主持编写的编目条例是现代编目法的开端,奠定了编目发展的基础。爱德华兹出版的《图书馆管理学》是最早论述图书馆管理的著作[4],为19世纪后半叶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了最广泛、最全面的图书馆管理学专业理论。随着图书馆活动从一种“职业”发展成一种“专业”,图书馆学研究突破了图书馆内部具体工作范畴,用于制定和完善行业规则与标准的图书馆学协会或学会等专业组织开始出现,这也标志着图书馆事业走过了自发性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需要图书馆界有意识地对其发展进行宏观控制的阶段。20世纪初,美国图书馆协会、法国图书馆员协会、英国国际联盟图书馆等国家级协会陆续成立;1927年,国家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宣告成立。这些图书馆行业工作规则和标准的制定等实践活动在IFLA早期的会议主题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再按照时间顺序综观IFLA大会主题,随着关键词从“文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演变,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经历了从“文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文献管理阶段即早期传统文献的搜集、加工、存储和管理阶段侧重文献的“藏”,但随着文献量的激增以及文献载体的丰富,开始从关注文献外部特征的管理转向对文献“内容特征”即信息的管理。与此相对应的是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出现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主题的专著,开始从不同角度对信息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和阐述,代表性著作为霍曼1985年出版的《信息资源管理》[5]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管理”概念出现,它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深化。英国学者詹妮弗·洛丽认为,知识管理既包括对显性知识进行提取、加工和传递,也包括对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管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创造性加工和增值以实现知识应用的创新[6]。这一管理思想体现在IFLA第56、67届大会主题中。

2.2 “技术”说的发展

从IFLA主题分类表中,我们看到体现图书馆学“技术”说的相关会议主题涉及图书分类法、机读书目、电子数据处理以及网络化等方面。“技术”说经历的是一个随着各类技术在图书馆推广应用并不断深化的发展轨迹。

依此类主题的变更追溯图书馆学“技术”说的发展,早期“技术”说所主张的观点是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德国图书馆学家艾伯特在其著作《图书馆员的教育》中提到: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7]。持此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还有美国图书馆学家麦维尔·杜威,其代表作是《十进制图书分类法》,他宣称:“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无论在任何问题上,哲学上理论的正确性都应让位于实际的技术应用。”[8]这种思想又被人们称为“实用派图书学”。这些观点在IFLA早期的会议主题中均有体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研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以机读书目、电子数据处理以及网络化在图书馆的应用等为主题的研究开始引入图书馆学研究体系中,“新技术”说开始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兰开斯特,他在其代表作《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中指出:“电子存取能力的发展正在使传统图书馆消失。”[9]他还在另一本专著《走向无纸信息系统》中做出了“未来图书馆也就是电子信息系统”[10]的论断。IFLA第46、48、49、50届大会主题都体现了“新技术”说的学术思想。

20世纪90年代,数字图书馆概念开始出现,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发实践和相关理论的研究热潮。对今天数字图书馆发展影响深远的研发实践当属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美国记忆”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计划(DNLP)[11]。数字图书馆的实践带动了其理论研究,相关的理论著作开始不断涌现。2012年第78届IFLA大会单独设置了“信息技术新发展对图书馆专业发展的影响”分会场,体现了图书馆学研究对技术因素的高度关注。毋庸置疑,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不断赋予图书馆“技术”说以新的内涵。

2.3 “社会”说的发展

“社会”说的核心思想是将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这一学术思想是系统论和社会学理论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19世纪30年代,美国图书馆学家巴特勒等人将社会学理论引入图书馆学,考察社会与图书馆的互动,他认为“图书馆是将人类记忆移植于现在人们意识中的社会装置”[12]。而更系统地阐述图书馆与社会关系的代表学者是卡尔斯泰特和兰德赫尔。卡尔斯泰特在1954年出版的《图书馆社会学》一书中提出:“图书馆是维持和继承社会精神的不可缺少的社会机构,担负着把社会精神传递给社会成员的功能。”[13]此外,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也是图书馆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其标志性理论是“社会认识论”。他认为“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于1970年出版了《图书馆学的社会学基础》[14],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认识论”观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图书馆在社会各个领域作用的深化,图书馆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开发,图书馆与经济、图书馆与教育、图书馆与文化等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

IFLA大会第53届至第76届的主题大多围绕这一学术思想展开,涵盖了图书馆在社会、经济、教育、文化、人类发展、阅读、民主等环境中的作用的研究。这也说明了“社会”说的研究逐步走向分支细化的道路,超越了早期只将图书馆置于整个社会中来讨论其功能的阶段,将图书馆置于社会的某一方面来对其“社会性”进行深入、细化的研究。

2.4 “宏观多元”的开放理论研究

从IFLA主题的演变和分类中可发现,具有鲜明学术思想的主题揭示了图书馆学传统学术思想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但这些主题往往侧重从某一角度对图书馆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另外一些IFLA会议主题则从图书馆事业这一“宏观”层面对图书馆的发展和未来进行了探讨,这些内涵宽泛的主题恰恰体现了图书馆学走向开放、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代表性学术思想有20世纪后期出现的图书馆“事业说”“规律说”“活动说”“未来说”等。这些思想不但拓宽了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领域,也因其关注图书馆事业与外界环境的复杂关系,为图书馆学研究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在IFLA大会相关主题中采用的“全球意识”“自我超越”“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等关键词都体现了图书馆学“宏观、多元”的开放性学术思想。

现代科学虽然主张多学派并存的多元化格局,但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应由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性以及所揭示事物内在发展规律的客观性来决定。图书馆学理论多元格局的出现为图书馆学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是一门科学走向成熟的必然发展阶段。

3 结语

依据IFLA主题的演变和分析,大体勾勒出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发展经历了研究内容由经验描述走向理论构建、研究层次从微观走向宏观、理论格局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的发展轨迹。但值得说明的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影响着图书馆的存在形态。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图书馆存在形态息息相关,所以多元的图书馆存在形态势必会导致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及学术思想的多元化。图书馆学新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被图书馆实践反复验证且能揭示图书馆实践活动规律的漫长积累过程。

[1] 丘东江. 国际图联(IFLA) 与中国图书馆事业(上) [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2-32.

[2] 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IFLA General Conference and Assembly[EB/OL].[2014-01-15]. http://www.ifla.org/.

[3] 吴慰慈,董炎. 图书馆学概论[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

[4] 石呈祥. 图书馆学概论[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215.

[5] 马费成,李纲,查先进. 信息资源管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2.

[6] 乔治·旺·科鲁夫. 知识的创新:价值的源泉[M]. 北乔,译.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23.

[7] 吉士云. 图书馆学导论[M].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48.

[8] 袁咏秋,李家乔. 外国图书馆学名著选读[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25.

[9] 兰开斯特.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M].郑登理,陈珍成,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5.

[10] 徐引篪,霍国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兼论资源说[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 (3):3-13.

[11] 唐琼,张玫.“美国记忆”与“共享工程”比较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 (1):7-9.

[12] 王志国,王泽武,马淑坤. 图书馆与图书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55.

[13] 范并思. 20世纪西方与中国的图书馆学:基于德尔斐法测评的理论史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292.

[14] 杨文祥,刘丽斌. 美国图书馆学学术源流与方法论思想历史嬗变的理论反思———关于21 世纪图书馆学方法论体系及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之三[J]. 图书与情报,2008 (3):1-8.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图书馆学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图说大会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