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人才发展对策研究

2014-12-31朱丽萍

科技与管理 2014年4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人才对策

朱丽萍

摘要:海洋经济人才发展已成为宁波市“十二五”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时代对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从专业背景、层次结构与分布领域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宁波市的海洋人才发展在目标定位、研究机构层次、人才布局等方面依然存在若干问题,需从加强院、校、所建设和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两方面加以改善。

关键词:海洋经济;人才;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宁波作为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海洋经济已成为全市“十二五”时期的战略重点。随着核心示范区概念的提出,海洋经济的发展也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一支强大的海洋人才队伍,通过学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推进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已成为宁波的当务之急。

1 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1.1 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市的人才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宁波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各类人才90.3万人,其中海洋经济人才总量约3万人,是省内海洋经济人才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人才状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核心示范区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目前宁波市尚未对海洋经济人才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未针对海洋经济人才发展出台专门的政策建议和培养计划。这一方面影响到关于海洋经济人才统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市海洋经济人才发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正确性,使人才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人才的培养、引进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2)机构层次低,师资较薄弱。宁波市的海洋教学与科研机构主要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院等,这些机构以市级为主,缺少国家级和省级的综合性海洋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国内海洋经济发达城市如青岛、大连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同时,目前在甬涉海人才中,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比较缺乏,特别是国际化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人才、高新技术领军人才非常少,难以满足核心示范区对人才发展的要求。

(3)学科较单一,结构较粗放。在宁波市涉海研究机构中,专业学科集中于海水养殖、海洋交通运输物流、海洋化工、海洋工程装备等若干少数领域,虽然具有集中度高、实力较强的优势,但学科设置单一,造成的结果是缺少海洋科教综合研发能力和竞争力,人才专业领域过于集中,不能完全覆盖我市建设核心示范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从人才类型来看,人才培养集中于工程型和技能型领域,研究型人才数量存在不足,缺乏理论研究创新能力。人才空间分布方面,我市的海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基本集中于各个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有不少企业对涉海专业研发、管理和应用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却难以满足这些企业发展的需求,从而造成企业中高层次海洋人才十分缺乏。

1.2 对人才的新要求

宁波作为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新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对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才专业背景需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的发展建设对人才的专业背景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运输等专业外,同时也要求打造一支涉及物流、工业、金融、信息等非传统海洋专业的人才队伍,因而在已有的基础上,应继续扩大引进人才的专业覆盖面,尽可能涉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核心不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专业,全市应围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临港大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海岛保护和开发等几大重点建设领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石化、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重点专业,培养理工类专业与金融学、电子商务等专业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大力提升宁波市“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等新领域建设。

(2)人才层次结构需进一步提升。针对宁波市目前海洋经济人才发展存在的现状,首先应进一步壮大理论学术型人才队伍,注重吸收海洋科研发达城市如青岛的先进经验,在实践中加快学科发展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社会宏观发展的高度引进和培养具有宁波特色、具备全球战略眼光的高端人才。其次应进一步提升工程技术型人才水平,加快培养与引进重点发展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争取在若干重要研究方向有所突破和发展,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后应进一步扩大熟练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熟练技能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应进一步扩大港航服务业、临港工业、新兴海洋产业、物流、金融、信息等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提高平均工作技能,为核心示范区的快速发展提供扎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3)人才分布领域需进一步拓展。人才的合理分布对于提高人才使用效率至关重要,首先应进一步提升高校院所海洋经济人才规模,更加重视核心示范区建设对高校海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培养和吸纳优秀人才,扩大各类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海洋人才储备规模。其次应进一步推动企业高端海洋经济人才集聚。宁波市的涉海企业对于研发、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目前的人才储备已难以满足此类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需要,为了满足企业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我市需更加注重高端的研究一应用复合型、管理型和熟练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最后应进一步充实行政管理部门海洋经济人才队伍。行政部门合理的人才配置利于推动规划编制、政策制订、政务决策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同时核心示范区的发展建设更是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在决策海洋经济各项事宜时更具有前瞻性、宏观性和科学性,故而进一步充实这些部门中的海洋经济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提升宁波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对策探析

针对宁波市目前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现状,结合核心示范区建设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可采取的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优化院、校、所的设置

(1)大力提升现有的涉海科研院所。除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等少数相关机构之外,宁波市目前的涉海类专业院所基本为市级层面,故有必要对现有涉海研究机构加以提升,目前较为可行的途径应当是提升现有海洋科研机构的层次与水平,例如依托宁波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优势,争取设立海洋生物专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现有涉海科研院所的软硬件水平。如由市财政出资,设立海洋经济科研奖励基金,对重点涉海研究机构和优秀团队进行资助。提升科研场所、实验设备、信息系统等的建设水平。同时需要大力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学科专家,强化海洋科研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再教育。

(2)整合优化全市海洋科研院所布局和结构。针对宁波市目前涉海科研院所实力弱、较零散的现状,可积极探索整合优化这一途径。整合布局需要注意,应尽量将部分研究领域相近的院所进行整合,将部分层次低、人员少的院所进行整合,以及将部分学科设置既相关又各具特色的研究院所进行整合,通过整合提升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发挥好规模效应,强化跨学科研究能力。同时,也要做到科学布局涉海院所。一是体现集中布局。将科研资源具有互补效应的海洋科研院所集中布局,以提升研发效率。二是体现差异化发展。科研能力强、科研资源丰富的较大型科研院所应向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综合性海洋科研院所发展,而实力较弱的科研院所则应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在从事领域具有一定领先优势的专业性海洋科研院所。

(3)设立高层次综合性海洋经济研究机构。在提升与整合现有涉海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宁波市应积极探索设立高层次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这既是提升我市海洋经济研究能力的紧迫任务,也是国家战略对宁波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还是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宁波市可参照中国南海研究院的模式,争取由国家相关部委、省政府与市政府共同投资,新建一家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机构,为省政府下属单位,并按照互利共赢、分工合作、突出特色的原则,通过战略联盟、课题管理等形式,逐步整合现有的研究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任务除了开展海洋经济宏观发展战略、模式及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之外,更应承担起海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

2.2 优化人才政策体系

(1)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政策。产学研合作教育利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应大力推进涉海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合作,推动高能力、高经验、高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培育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深入挖掘涉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相互的需求动力,开拓合作空间,同时政府部门充分发挥领导、协调功能,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加强引导,提供政策保障;二是积极培育产学研管理体制,尝试在平等自愿、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联合政府有关部门、涉海企业、高校、院所各方组成集教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管理机构,发挥统筹、协调与指挥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向规范化、制度化、稳固化的目标顺利发展;三是制定产学研合作培养相应对策,切实找准各方利益结合点,制定有效的合作战略,开展全面合作,同时以加强构建实践基地,积极构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为培养优秀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2)刚柔并重的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引进是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宁波市可采用刚性与柔性并重的引才方式,加强海内外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引进。一是探索改革刚性方式的人才引进。应当积极开展探索,可适当弱化对于户口、工资等刚性条件的要求,强化引才补助、优惠政策等方面的配套工作,为宁波市能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保障;二是积极拓展柔性方式的人才引进,在整合优化高端人才界定标准、创新激励措施、明确岗位设置要求与福利最低标准、明确成效评价标准、强化政策内容涵盖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加强柔性引才政策配套与引才工作本身的同步配套,真正吸引上海、杭州甚至深圳、青岛等地的高端海洋人才为宁波市所用。

(3)财税金融支撑的人才配套政策。财税金融政策是指在人才教育和培训投入、引进和创业条件投入、工资福利和奖励投入等方面开展的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和金融投资方案。宁波市应当积极抓好海洋人才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撑,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一是加强发展财税政策工具。对海洋经济重点学科领域,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支出。对社会投资海洋经济领域办学实行税收优惠。设立海洋人才专项资金,强化各类单位人才开展有计划的培养;二是强化金融工具在海洋人才开发中的应用。进一步强化助学贷款的发放与管理,加大对海洋经济重点学科的倾斜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发起设立海洋教育基金,尝试发行教育债券,融通社会闲散资金,补充教育投入缺口,积极参与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三是加强人才资金的规范使用。充分发挥政府人才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促使有限的人才资金投向海洋经济各重点领域,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干部教育的倾斜力度;四是建立和完善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机制。综合考虑各类海洋人才的不同需要,建立起包括物质奖励、荣誉激励、职称职务晋升、科技成果转化后的股权奖励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奖励体系。

(4)有效的人才流动引导政策。健康的人才流动机制有助于加强学术和技能交流、增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沟通,对推进海洋经济领域的综合化、全面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培育人才良性流动机制。在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由政府部门引导建立合理、良性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参与高校、涉海企业之间的各方交流,促进人才过剩行业与相关人才紧缺行业的人才互补平衡,最大化利用人才资源;二是引导人才流向重点领域。针对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领域和人才紧缺领域,政府有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人才流向此类领域;三是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在人才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知识产权也随人员流动而发生流动,从而可能带来侵权。因此必须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首先应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其次应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再次应引入竞业禁止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

(5)切实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人才创业扶持政策是以创业带动新兴产业引入、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重大举措。支持更多的人才从事海洋经济创业活动,对创业者是巨大的鼓励,从而推动劳动力转移和海洋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金融支持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资金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支持海洋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办海洋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二是以健全服务着力构筑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继续加大对创业孵化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创建创业服务网络,探索多种组织形式,为人才创业提供包括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服务等方面的创业服务。

(6)人才发展公共服务政策。人才公共服务是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才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打造海洋经济强市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一体化的服务网络。全市各级政府应以服务地方海洋经济人才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开展人事档案管理、人事代理、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交流信息发布、专家和留学人员服务、职称评定、人事考试等各项工作提供体制保障;二是要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等公共服务平台,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根据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专业或岗位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搭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才的不同需求。三是要加强对人才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大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在已有的工作范畴之外积极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测评、职业能力鉴定、高级人才搜寻、人才培训、管理咨询以及专家服务等较新的公共服务产品。

[编辑:王劲松]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人才对策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