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拒礼

2014-12-26段慧群

文史月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贵重清官白银

段慧群

《曾国藩日记》曾记载他处理礼品的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湘军名将鲍超到安庆与曾国藩商量军务,来时特备了礼物,共16包,其中有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曾国藩只从中挑了一顶小帽,鲍超只好把礼物都带回去了。

曾国藩曾写信嘱咐他的儿子曾纪泽,作为官员要做到:不许下属来送礼,不收礼。理由是,任何一位前来谒见的下属,都不会空手而来,他们看中了领导手中的权力。如果领导收了贵重礼物,就得帮忙办事,满足下属的要求,而这样的办事往往是违反规章制度的。

因为曾国藩一直坚持不收下属的贵重礼物,所以大多数识趣的下属就不敢送了。在是否收受礼物这件事情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两怕”:

一怕出现“不近人情”的情况。身在官场,从始至终片礼不沾是非常难做到的,在某些情况下,“不近人情”的领导难以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影响下属工作积极性。曾国藩只收了鲍超送来的一顶小帽,这种做法说明,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只能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件价值不高的。

二怕自己默认的“底线”被突破。曾国藩曾收过美籍华人容闳的礼物。同治二年(1863年),曾国藩委托容闳以“出洋委员”身份,携68000两白银到美国采购机器,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肥缺”。两年后容闳完成任务回到中国,赴南京向曾国藩汇报工作。此时曾国藩已经离开南京,北上剿捻。曾国藩知道,按中国官场惯例,容闳一定会向他致送礼物,所以曾国藩在信中嘱咐儿子曾纪泽:“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即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收受礼品,有一条默认的“价格线”。

由此看来,曾国藩的做法是比较明智的。不收贵重礼物,也就不用办下属求他做的非分的事,这样就可以一身轻松地做好分内之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收下价值很轻的物件,接受下属一份祝福的好意,这样就控制住了自己的贪欲,明确了做事的准则。据历史学者张宏杰研究,曾国藩到任何一个地方当官,临走的时候不往家里带一两白银。

曾国藩曾经总结过中国历史上一些家庭兴衰的规律,认为大户人家优越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少有大出息的,所以曾国藩特意不往家里放一分钱。在现存资料中,我们找不到曾国藩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曾国藩只要清官之实,不要清官之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曾国藩的志向,不仅是“当清官”,而且是为更好地“做实事。”也就是说,曾国藩拒礼更是为了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贵重清官白银
不在现场
手持棍棒敲打鼎——“败”
爱,真的有这么贵重吗
赞清官郑板桥
解码白银黑平台“杀人技”
清官情结
浅议职业院校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清官之恶
“清官思想”与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