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快速干线公路实施必要性分析

2014-12-25徐志强

交通运输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干线路网江苏省

徐志强,潘 虹

(1.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210017;2.河海大学,江苏 南京210098)

0 引言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江苏公路事业发展成就显著,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已经形成,农村公路里程迅速扩大、建设标准大幅提高。在全省路网总体规模和标准达到较高水平的同时,各层次路网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矛盾日渐显现,中间层次的干线公路成为江苏公路发展的软肋,集中表现为干线公路总量不足、等级偏低、服务水平偏低、保障能力不充分、路网间转换节点设置不合理等等,凡此种种抑制了路网整体效能的发挥。

90 年代以来,江苏省干线公路的建设指导思想经历了三个较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面临高等级干线公路十分缺乏的现状,该阶段的改造重点为道路的升级改造,江苏省重点改造和新建了数量众多的一级公路,解决了路网基本的机动化通行和路网连通目标[1-2]。

第二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发展观的改变,干线公路的改造重点也由以提高等级,增加数量为主,变为提高等级和提高道路自身质量并重,在改造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了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和安全设计。

第三阶段,随着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基本建设成网,在国家对用地指标的控紧和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的背景下[3],公路建设开始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重视对现有公路的充分挖潜,以提升干线公路的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为目标,提出了全面开展快速干线公路建设的思想。

1 快速干线的规划功能

根据《江苏省干线公路发展规划》[1],将干线公路分为主干线和次干线;主干线再分为高速干线公路和快速干线公路。具体分类结果见图1。快速干线公路是骨架干线的有利补充,担当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快速干线公路,连接地市、县级城市、沿海沿江主要港口、机场、公路铁路枢纽,省级旅游景区以及物流园区等,与主干线公路便捷衔接,提供较高服务水平的快速运输服务;实现三大都市圈地区的快速城际连接,在主要运输通道上与主干线形成“一主一辅”,实现地市与相邻县(市)、相邻县(市)之间的快速连接。

图1 江苏省公路功能分类

在江苏省干线公路发展规划中,对全省的干线公路功能层次规划见表1。

表1 江苏省干线公路功能层次规划表

快速干线公路的连通对象为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和部分重点镇。衔接的节点既包括大中城市,也包括综合交通系统中大中型铁路车站、港口、码头、机场以及物流园区等枢纽。服务于快速城市化地区内以及之间的联系,实现地市与相邻县(县级市)之间、相邻县(县级市)之间用快速干线便捷连通;民用机场、主要港口、枢纽、国家级旅游景区(点)以快速干线连通。

结合快速干线公路产生的需求背景和《江苏省干线公路发展规划》对快速干线公路功能的定位,快速干线公路层必须实现的服务功能有:

(1)连接各级城市、大的乡镇以及一定规模的交通发生源(如大型厂矿、码头、空港、风景区),主要提供市际、县际公路交通服务,提高中等距离快速运输的服务水平;

(2)作为江苏省三大都市圈内部公路网的最高层次,与城市道路良好衔接,共同服务于城际间、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间、各城市组团间的快速出行;

(3)连接高速干线公路的出入口,作为缓解高速干线公路交通压力的分流公路,为公路交通出行提供多样化选择,增强公路运输的保障能力和可靠性;

(4)连接主要的运输通道,增加运输通道间的快速联络,提高公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

2 快速干线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

当前,交通发展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快速干线系统的实施面临以下宏观形势。

一方面,随着江苏“两个率先”及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江苏产业和城镇集聚发展的态势将更加显著,交通需求变得更为集中,并越来越表现出城际交通需求的特点,要求干线公路为此提供高效的送达能力。与人口更加聚集的方式相对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出行方式进一步呈现机动化,要求干线公路提升服务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因此,无论从克服干线公路自身问题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满足外部环境要求看,大力发展快速干线公路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另一方面,公路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用地控紧。公路建设特别是干线公路建设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加之多年来持续的高强度投入,公路部门累计负债不断增加,再融资能力不断削弱,这些都给公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制约[4]。

从世界公路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在公路发展过程中,一般有两种发展模式:一是供需平衡型,二是质量效益型。

一般而言,在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公路运输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在数量方面的需求,公路发展的重点是扩大基础设施的规模和提高运输能力,发展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在需求数量与运输能力的供需平衡上,因此,大多采取供需平衡型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经济结构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公路运输的需求从量的增加逐渐转变为对质的提高上,对公路运输的发展也从提高运输能力为主逐渐转变为不断提高运输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促使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由供需平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这一阶段,社会要求交通运输提供更加可靠、快速、方便的运输服务,也更加关注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

在江苏公路的发展来看,现状已经处于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阶段。在“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下,为因应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寻求和建立一种最大限度有效利用现有国省道公路资源、节省土地、保护环境,改善现状干线交通、实现快速干线功能的途径和方法,以提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3 快速干线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3.1 社会经济发展新特点促进交通有新的发展理念

从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总结出,江苏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总的呈现出快速、集约、集聚、协调的四大发展特征。

快速:社会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进程等等方面都将保持着一个较快的速度,才能实现“率先”发展的目标。

集约: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比率,降低投入和能耗,提高生产效益,走集约发展道路。

集聚:八个集聚的新态势,即农业用地向种养大户适度集聚,工业向各类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集聚,外资向开发区集聚,人口有序向城镇集聚,高校逐步向大学城集聚,资本向优势企业集聚,人才向发展快环境好的地方集聚,社保、家政、卫生等服务业开始向社区集聚。

协调: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农村发展;效率提高和公平兼顾;居住环境优化和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综合协调。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也需要交通发展建设理念的更新,干线公路建设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3.2 城镇化进程催生快速通道需求

江苏省城镇化水平较高,不仅表现在城市内部的不断扩展,也表现在城市之间来往日益紧密,随着城市群、都市圈的不断兴起,服务于城际交通的快速通道需求不断增强,小时都市圈的概念凸现了城市发展对于快速、高效交通的迫切需求。

目前江苏省大中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其他城市也主要由干线公路连通。由于城市之间出行频繁,高速公路以其高质量的服务争取了大量的交通流,也导致高速公路交通状况趋于饱和,高速公路服务日趋紧张。仅靠单一高速公路支撑的快速通道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交通需求。

另外江苏省大部分干线公路沿线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成为区域内部城镇发展轴和产业带的依托,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分布集中。干线公路不仅是区域城镇群路网的一部分,而且穿越城镇的快速干线公路系统,还是城市内部道路网的主骨架[5]。建设快速干线公路系统与城镇快速路网有机衔接,可以扩大城镇的辐射吸引能力,提高城镇在区域城镇群中的可达性,提升城镇区位优势,并加强区域城镇群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6]。

3.3 区域一体化和地区分工催生快速通道需求

江苏三大都市圈的建设、沿江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以及江苏融入长江三角洲步伐的加快,都反映出江苏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加速融合期,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在区域内部联系上,经济区域内部的分工发展是江苏产业格局形成的基本方向。随着区域产业的整合,运输需求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生分化。典型如产品在一个城市进行初步加工,再到另外一个城市进行深加工,或完成产品制造的最终过程,成品运回原城市或发往其他地区进行销售。在江苏沿江地区,沿江产业群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垂直分工,这种因跨区域生产活动而产生的运输需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在区域对外联系上,江苏省对外的经济合作交流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以苏锡常和上海的关系为例,上海作为整个长江流域的物流中心和产品的出入枢纽,其较强的综合服务功能所提供的产业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创新服务、金融服务等已成为江苏苏锡常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苏锡常地区发达的制造业和广阔腹地资源为上海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紧密的经济合作将产生区域间频繁的客货运输,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化,使得需求在种类、层次和分布上更加复杂。

由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主要发生在邻近地区,运输需求以中短途为主,需求发生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较中长途运输更为分散,运输工具的选择更为灵活,对于公路运输的时效性和直达性要求很高,因此对于能够提供快速、安全的快速通道的需求也越来也迫切。

3.4 完善公路网布局结构,提高公路网运输效率的需要

江苏省高速公路骨架网络现已经基本成型,农村公路里程也迅速扩大,建设标准大幅提高。在全省路网总体规模和标准达到较高水平的同时,各层次路网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矛盾日渐显现,位于高速公路和一般集散公路之间的中间层次的干线公路成为江苏公路发展的软肋。集中表现为干线公路总量不足、服务水平偏低、保障能力不充分、路网间转换节点设置不合理等等,凡此种种抑制了路网整体效能的发挥。

这迫切需要建设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快速干线公路,以提高路网的整体运行效能,提高交通流在路网间的衔接转换效率。同时对路网中现有公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也可提高现有道路设施的运输效率,体现集约化的道路发展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江苏省借鉴了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快速路”的概念内涵,以规划的形式正式在公路网系统中设置了快速干线这一层次。通过快速干线公路的建设,可以解决现状干线公路中存在的通行速度下降导致干线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形成的速度断层、城镇段机非混行干扰严重,城市快速发展产生的快速交通需求等问题。

4 结语

快速干线公路的提出和建设既是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也是公路自身发展目标由量的增加转变为对质的提高的必然要求,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江苏省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省干线公路发展规划[R].南京: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2004.

[2] 林莺,李峰,蒋大治,等.对近期江苏公路规划的解读和思考[J].现代交通技术,2005(1):7-9.

[3] 姚建亮.新形势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5):52-54.

[4] 张可嘉.省干线公路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S1):340-344.

[5] 王新明.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跨越方式的比选优化[J].交通科技,2013(S1):87-89.

[6] 陈方红.省域干线公路网规划调整关键问题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1(6):69-72.

猜你喜欢

干线路网江苏省
基于熵权TOPSIS的高速干线物流卡车司机驾驶行为评价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路网标志该如何指路?
中小城市交通干线模糊控制的实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江苏省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