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2014-12-25王焕成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特色

王焕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改革目标。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是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一、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制度保障,创新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公共文化体系需要健全,文化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文化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等现实性问题依然存在,文化生产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因此,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转换文化发展机制,加快文化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有利于形成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现代文化市场管理机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未来,既要立足本国又要放眼世界,要树立现代问题意识,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寻求文化发展的新坐标,赋予现代文化新意蕴和新品格,增强文化的魅力。把握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宗旨,加强现代文化市场管理,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软实力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变得极为重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显得更加迫切。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让文化管理变得更加民主开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构建文化扶持机制和人文交流机制,开发国际文化企业,建立面向世界的公共文化市场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是激发文化活力和创造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必须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不仅要鼓励国内的文化科技研究和开发,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文化活力和创造力。

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四个坚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把握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除创新文化体制机制的各种障碍,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局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创新的实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把握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方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用社会主义文化推动当前各项社会经济事业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确立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为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强国与文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与文化发展的方向也是相辅相成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文化发展机制,建立接受评价、接受检验的文化管理制度,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建立和谐的文化机制体制。只有树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才能确立和实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目标。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优化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仅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更要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既抓物质文明又抓精神文明,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注重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推进文化体制机制的方法创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明确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宗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文化发展的参与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文化氛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的文化、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于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由人民共享。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民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理顺政企关系,建立文化监督管理机构,把对文化工作者和文化资源的管理作为文化体制创新的导向。《决定》从宏观上指明了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和文化体制创新的重要方式,指出了文化体制创新的政策瓶颈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提出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要求的统一,是意识形态管理方式的一大创举。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明晰产权,有利于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效益,明确文化体制创新导向。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创新的重大理论突破是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也要注重效率和公平的统一。要实现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和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就要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解放文化生产力,才能提升文化发展的效率。要解决文化体制创新带来的公平问题,就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是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核心问题。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办到管的转变是实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是文化体制创新的有效路径。《决定》强调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体现了中央政府注重文化体制创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既要注重市场体系的作用,促进文化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文化体制创新效率,又要重视政府的导向作用,建立统一开放、自主经营、公平竞争、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提出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时代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开放性特征,需用现代意识和现代观念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用现代工具加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激发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国家文化建设,提升文化的活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提炼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建设现代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先进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   佳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特色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经典来信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皮革机制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