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社外校对的管理

2014-12-25常高峰

出版参考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外校原稿责任编辑

常高峰

近年来,随着出版工作的重点向“优质、高效”转移,出版界对校对工作在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共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校对队伍就成为当下出版社发展的工作重点。然而,如果增加专职校对的编制,势必会增加出版社的经济负担。因此,发展外校力量,建立一支相对稳定、训练有素的社外校对队伍,以此来弥补出版社专业校对力量的不足,就成为当下出版社校对工作发展的重点。因此,如何发展并做好外校管理,就成为新时期校对管理人员面对的新课题。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对队伍

近年来,各社都从实际情况出发,在选拔、培养社外校对人才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社外校对人才的选拔

公开招聘。采用公开招聘方式,可以选拔优秀人才。首先通过网络等媒体刊出广告,公开向社会招聘;然后严格参照招聘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统一的笔试,以此考察应聘者的校对技能、基础知识、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再通过面试的方式,对应试人员的性格和求职原因和要求等进行一定了解。从招聘实践看,由于应聘者文化水平高,专业素质好,从中可以发掘不少人才资源,从而使校对队伍的基本素质得到保证。

外校人员推荐。通过外校人员推荐,也是扩大外校队伍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校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校对实践,了解校对工作的严肃性,而且考虑个人形象方面的问题,他们一般都会推荐态度端正、工作认真的人来从事校对工作。当然,事先应同推荐人明确责任,被推荐者的业务水平和校对质量问题,由推荐人负责,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对推荐人的制约。当然,出版社也应对被推荐人进行必要的考察。

2.外校队伍的稳定需要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性是多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平时的校对工作日常管理中多点人情味,可以赢得外校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保持校对队伍的稳定性。

在日常校对管理中,要特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不同校对人员实行差异化管理。在校对工作中,要用心观察每个校对人员的心理反应和行为习惯,逐步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特点,在平时工作分配和综合管理上尽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分配稿件时注意难易搭配,努力做到公平、公正,这个问题在与外校人员共事时是很重要的。对校对水平高的人员,要及时肯定并表扬,给予合理回报(可制定奖励标准)及精神上的奖励,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对水平较差人员应将下一校次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他们,给予其一定的质量压力,促使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对长期质量上不去、态度不端正人员则严格实行淘汰制。

(2)以人为本,尊重外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作为业务主管人员,要注意工作方法和批评方式,做到既达到警戒目的,又不伤和气。作为出版社主管领导,应该重视外校队伍的培养,要支持校对管理人员与外校人员进行一定的联欢、聚会,以增进友谊,使外校人员对出版社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更加珍惜这份工作。

(3)按时发放校对费,做到不拖欠。校对费能否及时兑现,关系到外校人员的切身利益,也是校对队伍能否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部分出版社校对费的发放实行书入库后方可付费的规定,外校费也是采取集中发放的方式,因此外校人员干完一份活要拖很久有时甚至要好多年后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况且校对费如果集中发放,按照规定,出版社就会扣除一定金额的税费,这种情况极不利于调动外校人员的积极性。如果校对费能按月支付,就使外校人员每月都有固定收入,心里会更踏实,就会有归属感和稳定感,就会有利于稳定的合作。

(4)认真对待外校人员所提建议,做好自我批评。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应该经常、主动地征求外校人员意见,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建议,都要虚心接受,及时采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对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长效管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科学管理的有力保证,是日常校对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校对日常管理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外校人员工作登记制度

对录用的外校人员,出版社都应该为他们建档,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学历、主要工作经历、从事校对工作时间等。这样既可以增加对对外校人员的科学化管理、合理地分配任务,又方便将来出版社校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交接和平稳过渡。

2.建立外校人员原稿管理制度

原稿是作者和责任编辑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又是校对工作的基本依据,有些原稿甚至还牵涉到保密问题,所以在日常校对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原稿的管理工作。在原稿管理过程中,应对外校人员做以下要求:

(1)外校人员在每次领取稿件时,要对原稿页码逐一进行清点,做好登记(涉及内容保密方面的稿子,责任者要签署保密协定)。

(2)负有保管原稿责任。

(3)由于对原稿保管不善造成损失时,责任者应认真写出书面报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接受一定处罚。

3.建立外校人员质量档案制度

外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认真填写校对质量登记表,以此作为其从事工作的质量档案。记录表内容应包括编号、书名、校对者名、校对收发日期和退编日期、校样和原稿页码、对原稿所提质疑及校对差错率等。三个校次都要由责任编辑签字确认,最后返回校对部门,由校对主管对外校人员所提出的差错、质疑等作出统计,归档。

建立质量档案制度有以下好处:

(1)可以直接考察外校人员“校异同”和“校是非”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起到对编辑在其日常编辑加工工作的检查督促作用,促进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改进和提高。

(2)可以增加校对人员的责任心,促进外校人员互相学习。

(3)可以增加校对人员的荣誉感,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4.与责任编辑见面制度

当部分稿件由于专业性很强,里面涉及的过多内容校对人员不能解决时,此时就需要安排校对与责任编辑见面,把他们遇到的问题当面提交给责任编辑。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社外校对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有机会使他们对编辑的工作特点有所了解,有利于在以后的校对过程中分清职责,取长补短,使其在今后工作中的校样修改符合规范;编辑也可以借此机会对校对人员的工作特点、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有个初步的了解,方便今后选择校对和培养校对。

5.建立培训制度

社外校对人员流动性大这一特点决定了社外校对管理必然是长期的、循环往复的。要通过定期培训和经常考核来不断筛选,从而不断提高社外校对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当前形势下,通过一定的培训来提高外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提高编校质量的有力保证。

6.淘汰制度

如果社外校对经过多次培训与锻炼都不能达到出版社预期的目的,那出版社只能选择将其淘汰,将精力与财力用于对下一名社外校对的培养上。这项制度需要校对主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结合建立外校人员质量档案制度与责任编辑见面制度来执行,以取得实效。

现在,放眼整个出版界发展趋势,外校队伍已逐渐成为出版校对部门高效完成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今后工作中,为了高效完成校对任务,校对主管人员要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工夫,以充分调动外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为保障图书编校质量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外校原稿责任编辑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English Abstracts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订 正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外校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外校队伍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发现同学跟外校同学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