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项目带动 促转型升级

2014-12-25李建红

出版参考 2014年21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升级出版社

李建红

2013年8月,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推出的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主要通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一大批中央文化企业,尤其是出版企业将从中受益。这一重要举措,从理论层面,将会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提高中央文化企业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从实践层面,优先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中央文化企业势必会以老带新、以点带面、以中央带地方、以先进带后进,推进整个新闻出版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支持一批新闻出版企业、实施一批转型升级项目,带动和加快新闻出版业整体转型升级步伐——这就赋予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更多含义和紧迫感,当然,也给予业界更多期待。

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共有53家出版单位和21家技术企业入选,于2014年正式进入建设阶段,并计划于2015年1月底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如今岁末将至,时间紧迫,各实施单位项目具体进度如何?实际成果怎样?能否如期完成并通过项目验收?项目能否尽早推动新闻出版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本刊记者采访了总局数字出版司与多家项目实施单位。

步骤清晰、管理有序,项目整体进展顺利

据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处处长冯宏声介绍,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启动以来,今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这些都标志着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步入实质性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为全面有效地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及时高效完成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总局与财政部等多个政府部门制定了多项保障措施,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管理步骤清晰、管理有序、指导到位。

整个项目在流程上分为前期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与审核、软件供应商招标、项目管理培训、项目建设、项目调试、项目验收等多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详细的时间进度表;在项目具体建设上,既考虑了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又考虑了不同出版单位的数字化基础,根据数字出版的实际步骤提出数字化加工软件等“六个包”供出版企业选择。

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跟进及实际管理过程中,总局数字出版司科技处分工明细、专人负责、及时指导。项目实施以来,总局数字出版司组织了多次专项培训、专项调查、阶段性会议,以全面掌握项目执行情况,提高项目执行效果。

2014年3月,组织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政策与项目管理实践培训班,针对各个传统出版单位社领导、财务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分别就规范国家项目的实施、监管和验收等问题进行培训。

同年7月,举办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旨在总结推广各地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带动传统出版单位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开展项目执行情况调查。截至2014年10月,共有53家出版企业、16家技术企业填报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对项目实施单位的软硬件安装情况、资源数字化情况、项目管理情况、项目标准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显示,项目整体进度情况顺利。53家出版企业项目整体进展正常的有49家,占比92.5%。16家技术公司中,项目整体进展正常的有15家,占比93.8%。通过此次统计调查展望项目进度,预计到2014年底,51家出版企业能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占比96.2%;16家技术企业均表示能够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

2014年10月,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阶段性工作会召开,会议通报了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并对项目验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项目带动、成果显著,企业打造五个“一”

通过与多家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分享,记者了解到,项目实施单位,尤其是出版企业,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不仅在软硬件、资源建设、产品表现形式等方面按总局要求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重建或者说完善了整个企业的数字出版生态环境,具体可以表述为五个“一”:形成了一套数字出版方案,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标准,建立了一套数字出版机制,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人才。

1.形成了一套数字出版方案

项目通过指导实施单位采购本单位数字出版必备的软硬件系统,帮助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出版的基础建设,形成加工、协同编纂、资源管理、产品封装发布及终端应用的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

总局要求各出版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全面梳理相关业务,从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表现形式两个方面实现全面、完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支持采购两大类软件及系统:一是对传统的出版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的软件及系统,以实现出版流程的完整性,包括数字化加工软件、内容资源管理系统、编辑加工系统、产品发布系统等四种软件及系统;二是对多种属性的内容资源进行关联、复合应用的软件及系统,以实现出版产品表现形式的完整性,包括关联标识符编码嵌入软件、复合出版物生产和投送系统等软件及系统。在硬件方面,项目支持企业采购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所必备的基础性硬件设备,包括通用硬件设备(含与之配套的系统软件)及专用硬件设备。

据统计,目前,各出版企业基本完成硬件采购和软件安装,完成硬件采购的有51家,占比96.2%;完成数字化加工软件安装的有47家,占比94%;完成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100%;完成编辑加工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94%;完成产品发布系统安装的有47家,占比95.9%;完成关联标识符编码嵌入软件安装的有33家,占比94.3%;完成复合出版物生产和投送系统安装的有32家,占比86.5%。

2.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

从此次阶段性统计数据来看,整个资源数字化建设进度不一。53家出版企业中有45家完成了加工资源的筛选和准备,占比84.9%。各单位已完成资源数字化的存量资源共计92786本(册),增量资源共计15643本(册),但资源数字化整体进度不一,仅有13家出版单位的资源数字化完成比例在50%以上,其中12家出版单位还未开展资源数字化工作。在已开展资源数字化加工的出版企业中,8家以自加工为主,17家以外包为主,25家采用自加工与外包结合。

虽然进度不一,但项目实施为出版单位建设了一批数字资源,而且有不少是特色资源,有利于出版社打造专业资源库。多家出版社结合自己的资源特色策划了不少专业数字产品,如中国林业出版社的“森林调查专用数据库”、在线资格培训等,人民交通出版社的“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主要课程助教资源包”“高职教育汽车类专业资源包”“全国海事系统职工继续教育学习平台”等。

3.推广和应用了一系列标准

刚刚发布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标准化工作,支持企业对《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CNONIX)》国家标准开展应用,支持企业对《多媒体印刷读物(MPR)》国家标准开展应用,鼓励企业围绕现行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开发,未来还将有更多国家标准的推广应用纳入支持范围;支持企业面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开展企业标准研制。

2014年初,总局数字出版司委托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中央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成立了5个起草组,确立了项目管理、基础应用、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流程接口5大项、18小项项目标准。据统计,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中,51家出版企业中有17家参与了项目标准的编写,占比32.1%。23项标准中有21项在60%以上出版单位得到了执行。

与此同时,国家标准MPR在多家中央文化企业得到应用,丰富了出版社的内容产品,其中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单位的MPR产品还在今年的深圳文博会上进行了展示。据中国MPR注册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MPR出版单位在线注册单位已达284家。

4.建立了一套数字出版机制

数字出版既是“一把手”工程,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出版企业若要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备、标准统一规范、系统安全可靠、与出版社未来发展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体系,必须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家项目实施单位的经验证明,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中,项目启动要遵循任务分解、明确职责、严格预算、设定进度、规范程序的原则,通过项目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的数字出版机制。

据统计,出版单位中共有45家出版企业设立了数字出版部门,占比84.9%;共有41家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占比77.4%;有9家项目建设内容有变更,占比17%。根据调查,16家技术企业中有14家建立了项目管理制度,占比87.5%;有4家项目建设内容有变更,占比25%。

多家出版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台了《数字出版资源内容管理办法》《数字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支持数字出版发展的激励措施》《社多媒体课件制作标准》《社视频制作标准》《社动画制作标准》《社音频制作标准》等多项管理办法,既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也完善了社里的数字出版机制。

5.培养了一批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化转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锻炼了实施团队,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既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与管理性,又提升了其互联网思维、数字出版产品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实现了出版单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可以说带动了整个出版行业的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等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务已经由数字出版骨干扩大至普通编辑人员,很多编辑人员已开始运用编辑加工系统进行图书的编辑编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获得了相应的数字化编辑编纂宝贵经验。

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国连在交流时说,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培训工作非常到位,如今,知识产权出版社已使用真实的数据走正式出书流程策划了一系列新选题。

这些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有利于建立起市场需求信息共享机制,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出版单位未来数字出版盈利模式与商业运作打下基础。

培育人才、面向市场,加速转型升级

通过近一年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的实践经验,项目实施单位不管是技术企业,还是出版企业,都提出不少共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个难题是人才的问题。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的时代,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才(劳动者),也必将对新闻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推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目前看来,人才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不少员工不能主动接受媒体融合的理念,更有甚者,对项目实施带来的出版社业务流程再造呈现抵触情绪,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二是技能缺失,有待提高。编辑若要深入参与数字出版,则不仅仅是进行选题策划,更要结合产品渠道设计产品形式与具体架构,目前这方面的人是少之又少。三是专一人才多,高端复合人才少。目前数字出版工作人员中单一的技术人员或编辑人员多,能综合数字技术、产品设计、行业需求、产品渠道等能力于一身的高端人才少。因此会出现出版社用户对项目需求的不明确和不理解,导致需求不能确定,变更风险增加。此外,数字出版部门及数字出版人员在出版企业通常处于相对边缘地位,新闻出版行业对数字出版人员的职称评定、资格认定等评估体系尚未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

因此,出版企业应利用人才培养、引用、定制等多种途径,通过项目实施、全员培训、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由骨干而员工、由少数而多数,在企业内部逐渐普及数字出版的理念、媒体融合的概念、数字产品的设计及应用技能等,加快本单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从而带动整个新闻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个难题是成为市场主体的问题。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最终解决的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的问题。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单位在项目运作中存在思想误区,不少单位还没有将项目实施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一些单位在申报和实施政府项目的过程中,不乏“等、靠、要”的观念,没有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本单位的数字出版便不发展;还有一些具体项目负责人,对项目实施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完成项目,完成上级单位任务即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层面上。

刚刚发布的《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希望通过财政扶持与企业自身投入相结合,引导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技术装备、推广相关标准、探索市场模式,加速转型升级步伐,避免重复建设走弯路。真正意识到战略机遇期重要性的出版社,则是本着抓住机会、自觉发展的方针,在自力更生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同时,充分用好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历史性机遇:以项目培养数字化队伍,以项目推动技术升级,以项目促进产品研发,以项目实现在数字出版市场的“跑马圈地”,促进出版企业以更加先进的技术装备、更加顺畅的流程机制、更加适销对路的数字产品,融入数字出版新业态中,探索出版企业的市场模式,实现整个出版业态的转型与升级。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升级出版社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我等待……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回暖与升级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最美的书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首次等级评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