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研究①

2014-12-24刘建任婷婷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保护传承

刘建+任婷婷

摘 要: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融合,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原本的师徒传承、学校传承、拳谱传承、社会传承,随着社会空间环境变更而变化。传承人的缺失严重影响传统武术的发展,要让传统武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就要注重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活态保护,以及对传统武术原生态技法的整体性的保护。要以传承为核心,以活态的传承人为载体,建立活态的传承人机制,促进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50-0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融合,使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而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

1 传统武术的现实窘境

所谓传统,是指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1]。传统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影响和控制,也是历史发展和继承的表现形式。所谓传统武术,指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以提高攻防能力为主要目的,以师徒制传承为主要方式,注重形神兼备,打练结合,多种自成体系的拳种总合[2]。20世纪80年代在展开的普查武术家底的工作中,查明“流传有序,拳理明晰、自称体系、风格独特”的拳种有129种,但是有书籍和历史记载的拳种的套路运动的形式并不多,由此可见的传统武术的外延不明确,还有散落在民间的传统武术,或不为人知,或未自成门派,或流传不清,或依附在民俗文化活动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根植、沉积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岁月的长河中,并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社会的转型,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冲击、融合,传统武术也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交融。如跆拳道、空手道、综合格斗的传入和推广,对原有的传统武术技法也是极大的冲击,经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碰撞,所具有优秀文化的传统武术的发展处境也是举步维艰。因此,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传承的本质是文化的延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与瑰宝,传承和保护原生态、具有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显得格外的重要,建立有效、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机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

2.1 师徒的传承——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人们特别重视家庭或家族的血缘关系,以传习武艺为基础而组成的师徒传承,从登门拜师——严格择徒——拜师仪式——登堂入室——口传身授等拜师的程序后对弟子严格训练、层层考验,经过长期的言传身授所形成的师徒关系,如“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通常把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之间,通过师徒的薪火相传模拟家族血缘制建立了“师祖”“师母”“师兄”等关系,这种严格的、特定的师承关系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中间表现的尤为凸显。师徒的传承不仅在生命形式上,还表现在师徒通过精湛的武技、高尚的道德情操、身正为范的行为来感染徒弟。通过师父淳淳善诱的口传与身体力行的身授,使得传统武术的技法得以流传,来保证武术的薪火相传、连绵不断、源远流长。但由于传统武术在传承中的保守性,处于对自己武术技法的珍视和维护荣耀感,许多门派中的功夫传男不传女,防止徒弟背叛师门,通常师父会保留绝技,导致传统武术在传承中技法的流失。

2.2 学校的传承——崇文尚武,生生不息

从周朝贵族的教育体系中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习射艺”、“习武舞”都是早期武术教育部分,发展到后来的武举制、国术馆等武术进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武术的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有传统武术在传承中建立师徒关系演变成师生关系。在大、中、小学校开展武术课程,冲击着民间传统的传承方式,有利于武术的传播、普及提高和推广。通过学校的传承可以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和扩大传承人的数量,养成崇文尚武的精神,使得传统武术在学校的传承中生生不息。

2.3 拳谱的传承——有本可依,世代相传

在古代习武之人由于所处的社会阶层底,接受教育少,文化素质不高。习武者为了保住门派的重要动作技法,拳法要领,技术口诀等通常用手工绘成简单的拳谱。尽管传统武术的门派林立、拳种繁多,但通过文字和简单绘画编成的拳谱为后人研究传统武术提供了宝贵资料,如太极拳的《十三势歌》;少林的《二十六要害穴点打法歌诀》;形意拳的《九歌》等。在长期的习练与传承中也形成了许多的武术言语,如武术谚语中的“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力从脚下起,拳从心中发,节节能发劲,攻守寸位间”,“师父不过领路人,巧妙全在自用心,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不仅是习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后人练功习武的指导。这些拳谱都不仅是各门派的精华也是传统武术的得以传承的法宝,拳谱的传承可以有本可依,世代相传。

2.4 社会的传承——和谐社会,全民健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从解决温饱向重视健康方向转变,由于工作的压力文明病、富贵病的增多,使得人们向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的渴望,武术成为人们选择的健身方式。习练武术可以强身健体、丰富文化生活、扩大人际交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传统武术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在传承中体现和谐的特征。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尚武崇德、尊师重道的思想在社会的传承中营造了良好地、融洽地和谐环境,为传统武术的传承获得社会空间。

3 传统武术的保护

3.1 传统武术传承人的活态保护

许多掌握传统技法和绝活的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呈现,使得传统技法的失传与消亡。陈式太极拳被列为遗产,不是因为它留存的拳谱、器械,而是因为历代拳师言传身教的精湛技艺,这些技艺依附在人的身上,是一种活态文化[3]。传统武术的发展在经历历史的长河、岁月沉淀奔流到今天没有干涸,就是因为有鲜活的人为载体,师徒靠口传身授、身体力行的示范这种鲜活的、具体的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武术传承就是靠这种活态的文化得以沿袭和流传,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动态传承才能保障传统武术的存在与发展。传统武术也要积极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冲击、碰撞和交融,而不是被现代社会所吞噬。因此,保护传统武术这种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活态的传承人世世代代相传,需要以传承为核心,以活态的传承人为载体,建立活态的传承人机制,促进传统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3.2 传统武术原生态技法的保护

所谓“原生态技法”,就是指历史上创造并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未经过任何刻意改变的传统的、原汁原味的文化。在竞技武术的发展和冲击下,传统武术已经出现了异化,向高、难、美、新方向偏移,充斥着传统武术的古朴、精湛、实用的特色,这时保护传统武术原生态技法显得格外重要。着重原汁原味地保护传统武术的技法理论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多种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观念来传承和保护传统武术。通过书籍、影视资料、借助现代科技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来对濒危项目施行优先保护,传承和保护传统武术的整体性,不仅包括传统武术的习练方法、技法规律、套路特色、理论方法体系等还应该对武术谚语、武林轶事、礼节道德、传承制度等多种形式的原生态的、整体性的保护。

4 结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及社会变革进程,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碰撞、摩擦,使得传统武术也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传统武术传承的空间环境也发生变化,原本的师徒传承随着社会的变更而变化,要让传统武术薪火相传、源远流长,需要传统武术的传承人肩负起传承民间传统武术的艰巨使命。保护传统武术、保护武术文化的多样性,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传统武术,以活态的传承人为载体,建立合法、合理的传承机制。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是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的补充和升华,使得传统武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形式存之于世,将原汁原味的整体性的传统武术记录、保存下来。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33.

[2]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0.

[3] 乔晓光.活态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探[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2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保护传承
传统武术怎么了?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