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油松人工混交林经营技术探讨

2014-12-23张二亮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混交林油松落叶松

张二亮

摘 要:通过研究落叶松、油松混交林整个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总结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经营管理技术。其技术能有效提高林木生长速率,调整林分结构,优化树种组成,提高木材质量,为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经营管理;目标树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101-03

Abstrct:By studying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n the mixed forest of larch and pine,summ up a set of practical management technology tha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ree growth rate,adjust stand structure,optimize species composition,improve wood quality,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management the mixed forest of larch and pine.

Key words:Larch;Pine;Mixed forest;Management;Target tree

落叶松、油松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二者组成的混交林在我国人工林中同样占有很大比重。由于二者干形通直,生长速率较快,材质较好,因此也是我国主要的木材来源。据很多研究表明落叶松、油松混交林具有林木生长率、物种丰富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落叶松纯林和油松纯林的特性[1-3],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采伐利用,导致面积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次。面对这种现象,本文系统总结了一套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的经营管理技术体系,通过系统经营,能有效提高林分生长速率,增强森林生态效益,生产优质木材。

1 落叶松、油松树种生物学概述

1.1 分布区域 落叶松,学名:Larix gmelinii(Rupr)Kuzen,裸子植物门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的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在欧亚及北美均超越北回归线,达北纬63°~72°30′,分布区的南线约北纬40°。但在中国北部的恒山、五台山、吕梁山、秦岭至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可达北纬20°10′。是北方和山地寒温带干燥寒冷气候条件下具有代表性的寒湿性针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中国约有10种,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它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4]。

油松,学名: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又名红皮松、短叶松,裸子植物门松科,生长于海拔1 000~2 600m的山地,分布广,燕山北部、阴山、阴南丘陵、鄂尔多斯、贺兰山。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均有分布,油松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5]。

1.2 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为耐寒、喜光、耐干旱瘠薄的浅根性树种,喜冷凉的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有—定的耐水湿能力,但其生长速度与土壤的水肥条件关系密切,在土壤水分不足或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的立地条件下,落叶松生长不好,甚至死亡,过酸过碱的土壤均不适于生长[4]。在中国分布较广的落叶松有:兴安落叶松、华北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长白落叶松。落叶松是强阳性树种,适应性强,对土壤水分条件和土壤养分条件的适应范围很广。落叶松最适宜在湿润、排水、通气良好,土壤深厚而肥沃的土壤条件下生长,但落叶松在干旱瘠薄的山地阳坡或在常年积水的水湿地或低洼地也能生长,但发育不良。落叶松耐低温寒冷,一般在最低温度达-50℃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油松为阳性树种,深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5]。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幼树耐侧阴,抗寒能力强,喜微酸及中性土壤,不耐盐碱。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垂直深入地下;侧根也很发达,向四周水平伸展,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油松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要求并不严格,但要求土壤通气状况良好,故在松质土壤里生长较好。

1.3 形态特征 落叶松:乔木,高达35m,胸径达90cm。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皮沟深,纵裂成片状脱落,落痕为紫红色,心边材区分明显。油松:乔木,树高可达30m,胸径可达1m。树皮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裂缝及上部树皮红褐色。

1.4 木材质量及用途 落叶松边材黄白色微带褐色,心材黄褐至棕褐色,年轮分界明显。木射线细,木材略重,硬度中等,有树脂,耐久用,可供土木工程、器具、枕木、电线杆、造纸等用。树干可提取树脂,树皮可提取栲胶。

油松木材富含松脂,耐腐,适作建筑、家具、枕木、矿柱、电线杆、人造纤维等用材。树干可割取松脂,提取松节油,树皮可提取栲胶,松节、针叶及花粉可入药,亦可采松脂供工业用。

2 经营管理技术

根据林分的生长发展阶段分为新植林抚育、形干阶段抚育、疏伐阶段抚育和收获阶段抚育4个部分。

2.1 新植林抚育 新植林是指经人工播种、栽植或天然更新形成的新造林地,特点是林木处于幼苗期,抗寒、抗寒、抗风能力差。

此阶段常见抚育措施有:扩穴、割灌、折灌、防寒、灌溉、施肥、整形修剪等,其中扩穴、割灌比较常用,折灌主要适用于对萌生枝条的清理,防寒适用于当年造林幼苗越冬防寒防风,灌溉和施肥同样在特殊需要时实施。一般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和林分实际状况,有选择地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endprint

落叶松与油松皆为强阳性树种,因此前期抚育主要是通过割灌、折灌措施抑制灌草生长,由于其抗寒抗旱能力较强,一般不用采取防寒和灌溉[6];如果是林冠下的造林,就要考虑大强度疏伐上层乔木,保证充足的光照。此外考虑到油松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初植密度不宜过大,及时清理周边灌草,进行必要的整形修剪,保持良好的冠形[7]。

新植林中鼠兔危害比较严重,尤其在冬季雪后,要注意预防鼠兔害,保证幼苗健康生长。

2.2 形干阶段抚育 形干阶段主要抚育措施是折灌、透光伐、定株、整形修剪、疏挖和病虫害防治。以上抚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林内透光性,防止林木过度自然整枝,如果是采伐迹地造林,通过折灌、透光伐或定株伐除林内萌生的先锋树种枝条,为目的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对于落叶松来说为了促其形干,透光强度不宜过大,要保持较大密度,保证高径比在80~100范围之内[8]。对油松来说,为了保持良好冠形,降低密度,使每棵树都有展冠的空间,因此对于混交林来说,落叶松和油松应采取不同的密度,建议采用群团状混交,这样既能保证落叶松较好干形,又能保证油松良好冠形。

随着林龄增加,对光的需求越来越大,应逐渐解放空间,增加透光,透光措施应以多次少量为原则,防止一次性大强度改变森林环境,苗木不适应,出现干稍或死亡。疏挖是为油松解放空间的有力措施,既保证了保留的合理空间,又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

林木整个生长周期内,时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虫害大发生。

2.3 疏伐阶段抚育-目标树经营 形干阶段结束后进入疏伐阶段,疏伐阶段主要的措施是疏伐、疏挖和修枝整形,按照目标树经营的技术路线[9],首先选择目标树,进行目标树标记,伐除干扰树,对目标树修枝,目标树外的林分进行均质经营。

目标树选择,两个树种的目标树比例应维持在1∶1左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目标树的总量应保持在每667m28~12株,每个树种大约4~6株,尽量均匀分布,对目标树进行标记。油松目标树的分布要充分考虑后期母树更新的问题,因此在整个林分中,作为母树的油松应均匀分布,争取照顾到整个林分。目标树标记完成并在首次伐除干扰树后,需要对目标树进行修枝,前期为了保证树木较快生长,修枝强度不宜过大,基本保持在树高的1/3即可,后期随着林木的生长逐渐加大修枝高度。油松冠形较好的可以辅以人工整形修剪,提高其观赏价值,通过疏挖产生经济效益。

目标树选择完成后,就要进行干扰树的确定和伐除,对目标树经营来说,只伐除对目标树有影响的林木,而对均质经营的林木来说,只伐除残次林木,不考虑均匀保留和林间空隙的问题,疏伐时间和强度应充分考虑林木不同个体间竞争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5~7a疏伐1次,但应充分结合林分实际需要,可以适当调整。杜绝一次性对森林环境做过大改变,如果一次性采伐强度过大,突然较大强度增加林隙和光照,致使林内空气急剧加速,有可能造成死亡或高生长滞缓、次生枝桠丛生等现象。

落叶松和油松混交林的经营其实是落叶松林的目标树经营和油松林的苗材兼用经营的有机结合,两条路线结合穿插使用。

2.4 收获阶段抚育-采伐、更新 收获阶段主要的抚育措施是收获采伐、二次建群、更新层抚育和病虫害防治。

对达到预期胸径的目标树进行采伐,采伐过程分多次进行,防止一次性强度过大造成森林环境变化巨大。采伐过程中注意保护林下幼树和更新层。为了保证顺利二次建群,辅以破土、割灌等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尤其围绕油松母树进行辅助措施[10],促进油松更新,对已形成的更新注意保护,以新植林的措施对其抚育,保证其能健康生长,尽快成林。如果天然更新不能满足需求,可以在收获疏伐结束后人工植入幼苗,保证更新苗木数量。对更新层和后生树密度较大的林分,可以进行定株和透光抚育,伐除残次木,待形干结束后,继续进行目标树标记。

更新层的形成不一定在主林层采伐前,在主林层疏伐阶段,如果出现更新,也要加强保护,促其尽快成林。此时出现的更新一般为油松更新,因油松更新能力较强,此时结合落叶松更新情况,可以考虑后代继续培育混交林,同时也可以培育油松恒被林。

亚林层和后生树层的目标树标记时间应根据自身生长阶段进行,与主林层没有绝对的关系,如在主林层收获前进行,数量要加大,防止主林层目标树采伐过程中对亚林层造成一定的破坏。

参考文献

[1]赵阳,余新晓,吴海龙,等.华北土石山区典型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1(06):148-152.

[2]周国娜,袁胜亮,崔书文.不同林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特征及生物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18):4052-4056.

[3]张玉荣.人工混交林与林地生态关系的初步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1(04):26-29.

[4]田茂贤,敖润涵.河北省塞罕坝地区落叶松造林技术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09):50.

[5]时春波.油松育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239.

[6]纪连军,范俊海,周良政,等.华北落叶松幼林抚育试验的调查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7(S1):29,39.

[7]马田余,罗宏伟.油松绿化苗木培育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8):175-176.

[8]马存世.舟曲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1999(03):24-27.

[9]支乾坤.华北落叶松大径级材目标树经营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5):113-114.

[10]韩文娟,袁晓青,张文辉.油松人工林林窗对幼苗天然更新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11):2940-2948.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混交林油松落叶松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China tendrá nuestro apoyo para ingresar al CPTPP”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营造混交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马尾松、巨尾桉及其混交林土壤微量元素调查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