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12-23王均华闫保罗张泰白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建议现状

王均华 闫保罗 张泰白

摘 要:该文概述了岳普湖县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对岳普湖地区设施蔬菜种植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地区设施蔬菜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岳普湖县乃至整个南疆三地州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60-04

Abstract:This text summarized current situation of facitity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Yuepuhu county,analys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facitity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Yuepuhu county,and put forward coping strategy.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s for reference for vegetable protected development in yuepuhu county and three states in south Xinjiang.

Key words:Yuepuhu county;Facitity vegetable production;Status;Countermeasure

设施蔬菜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技术含量高、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是设施农业的一部分;它利用现代工程技术、人工建造设施,为蔬菜生产提供相对可控的栽培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延长了蔬菜的生产季节,从而获得较高的产出及经济效益。设施蔬菜打破了传统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地域性限制,实现了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设施蔬菜在蔬菜实现周年供应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岳普湖县设施蔬菜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为了探索设施蔬菜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对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通过调研分析,进一步探索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岳普湖县长期以来就有种植大白菜、莲花白、恰玛古、萝卜等各种蔬菜的习惯。20世纪末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该县设施蔬菜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始建设的为竹木结构日光温室,2010年以后逐步对竹木结构温室进行了升级改造,改建为钢架日光温室。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133.4万m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黄瓜、西甜瓜等特色品种为主的日光温室示范基地10个、383座(包括育苗中心在内),建设面积66.7万m2(表1)。其中,建成现代化智能温室1座,建设面积0.667万m2;建成大拱棚瓜菜示范基地2个228座、建设面积13.34万m2(表2);简易小拱棚53.33万m2。

岳普湖县日光温室主要有越冬茬和秋延迟接早春茬2种栽培模式,分别占20%、80%。秋延迟蔬菜栽培以根菜、叶菜类为主,早春茬蔬菜以西甜瓜栽培模式为主,越冬蔬菜以西红柿、茄子、辣椒等为主;早春拱棚蔬菜栽培以西甜瓜为主,配合西红柿、辣椒、茄子、豇豆等蔬菜。本次调查结果为:温室利用率为71.5%,其中育苗占12.04%、西红柿占7.66%、辣椒占8.03%、茄子占1.82%、黄瓜占1.46%、豇豆占17.15%、叶菜类占17.88%、南葫瓜占1.09%、西甜瓜占9.85%、葱蒜类占3.65%、根菜类占2.55%、桃和葡萄占8.76%、其他比5.11%。

2 岳普湖县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优势

2.1 产业政策优势 岳普湖县地理位置特殊,过去冬季蔬菜供应基本依靠外部调运,而外地调运蔬菜运输成本很高,冬季蔬菜价格尤其高。因此,为了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岳普湖县响应喀什地区行署的规划,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设施蔬菜项目实施方案》,积极扎实地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以蔬菜种植村户为抓手,改善蔬菜生产结构,增加本地蔬菜供应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实现各季节均衡供应。

2.2 自然条件优势 岳普湖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喀什地区中部,盖孜河流域的最下游,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西沿。地处东经76°25′~77°25′,北纬38°46′~39°22′,海拔高度1 180~1 225m,居喀什平原岳普湖三角洲冲积平原的前端,属荒漠绿洲冲积平原。岳普湖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温度变化大,夏、冬季气温相对稳定。县境内自然光照条件充足,年平均日照可达2 500~3 000h,年平均气温11.7℃,>10℃积温为4 166.8~4 440℃,>15℃的积温为3 359.3~3 517.8℃,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14d。历年年降水量平均为51.7mm,县境地表水来源于盖孜河、叶尔羌河、克孜河,分属喀什噶尔水系和叶尔羌水系,3河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4.38亿m3、5 000万m3和700万m3。岳普湖县土地资源丰富,有可垦荒地8万hm2,净耕地2万hm2。县内农耕地主要为灌淤土、潮土两大类,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12%,速效氮含量为52.8mg/kg,速效磷含量为14.3mg/kg,速效钾含量为183.6mg/kg。

2.3 农业资金和科技优势 资金和技术支持是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支撑。援疆资金为岳普湖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的科技力量支持。有效的资金和科技力量投入,为岳普湖县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存在问题endprint

3.1 栽培品种多而杂,缺乏当家主栽品种 设施蔬菜栽培要求蔬菜品种既能耐低温、弱光,又能耐高温、强光,还要耐高湿。而目前岳普湖县生产上一般采用当地露地蔬菜品种在设施内栽培,适应性差、病害重、经济效益低。栽培的品种以西红柿、辣椒、茄子、小油菜、葱蒜等为主,但品种“多乱杂”,缺乏主栽品种,但未形成产业优势。

3.2 农民文化素质程度差,栽培技术水平低 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种植能手;而且普通话交流能力普遍较低,难以与专业技术人员有效交流沟通,缺乏懂维语、技术精的本土专业技术人员。农户在日光温室中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的情况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蔬菜成苗定植后,即按照普通的露地栽培方式对设施蔬菜进行管理,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缺乏了解和掌控能力。

3.3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岳普湖县设施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设施坍塌严重,生产水平低下,产前服务、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弱,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调查发现,全县温室大棚利用率为71.5%,利用率有待提高。产业链延伸困难,高投入、高产出的温室大棚生产方式单一。蔬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与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的营销方式,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

3.4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服务严重滞后 该县现有县、镇(乡)2级农业科技人员60多人,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绝大多数为中专毕业,以农学专业为主,专业不对口,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指导千家万户生产常感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以及生产水平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接近露地栽培[2]。

3.5 设施蔬菜科研发展滞后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菜种子选育、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栽培技术的优先发展。设施蔬菜育种和栽培新技术在内地不断研发和推广,但在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本地区严重缺乏蔬菜种子育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种子种类繁多,但是缺乏适合设施内栽培的蔬菜品种育种,设施蔬菜的生产不能形成规模;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利用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和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相去甚远,蔬菜单产和总产都偏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6 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设施蔬菜一次性投资大,农户资金不足,但财政资金不能长久稳定投入,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没有形成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使得该县部分设施蔬菜栽培基地内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地内缺乏水利配套设施,主要依靠灌区来水浇灌,不能做到适时合理浇灌。基地用电基本是临时用电、而且时常停电,严重制约温室卷铺设备的有效使用[3]。

现有温室大棚保温性能差,外界温度低于-14℃时,冬季棚内最低温度达到5℃以下,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保温棉被、卷帘器械经常被风刮坏,沙尘落在棚膜上严重影响棚膜透光,使设施蔬菜无法正常生长。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岳普湖县农民总是囿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养成“依赖依靠政策,等靠要和拿来主义”的思想,缺失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精神。因此,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国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管理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科技人户、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菜农的栽培管理水平。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蔬菜基地,结合农事季节,通过举办培训班、办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蔬菜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蔬菜栽培技术知识培训,现场指导、解答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使广大菜农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从而提升蔬菜生产水平和档次,保障设施蔬菜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一地一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援疆资金等重大项目实施的大好时机,整合资源,拓展设施蔬菜基地规模。

4.2 加快科技创新及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利用岳普湖县地域优势,积极加强设施蔬菜品种的新品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完善蔬菜品种科研培育体系,重视种子生产,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入户率和转化率;提高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以增强品种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对蔬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生产专业户、合作社,通过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4]。

4.3 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县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特别是山东设施蔬菜主产区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管理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员;二是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种苗销售,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4.4 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5]。二是尽早开展农产品检测、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及销售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进入市场。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4.5 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 一是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利用。所有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二是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假冒伪劣种苗现象。推广种苗应做到县域或乡镇内统一生产供苗,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4.6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地内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栽培技术科研攻关,努力提高栽培水平;三是加快造林绿化,在基地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危害。

参考文献

[1]方伟,张青,惠成章,等.沈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1(1):18-20.

[2]龚凤维.浅议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3(8).

[3]温切木·阿不拉,艾尼瓦尔·玉山.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及其防止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8(3):47.

[4]郝丽霞,程智慧,孟焕文,等.设施番茄套作大蒜的生物和生态效应--套播时期对不同品种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19):5316-5326.

李静,赵秀兰,魏世强,等.无公害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理化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2):112-11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3.1 栽培品种多而杂,缺乏当家主栽品种 设施蔬菜栽培要求蔬菜品种既能耐低温、弱光,又能耐高温、强光,还要耐高湿。而目前岳普湖县生产上一般采用当地露地蔬菜品种在设施内栽培,适应性差、病害重、经济效益低。栽培的品种以西红柿、辣椒、茄子、小油菜、葱蒜等为主,但品种“多乱杂”,缺乏主栽品种,但未形成产业优势。

3.2 农民文化素质程度差,栽培技术水平低 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种植能手;而且普通话交流能力普遍较低,难以与专业技术人员有效交流沟通,缺乏懂维语、技术精的本土专业技术人员。农户在日光温室中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的情况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蔬菜成苗定植后,即按照普通的露地栽培方式对设施蔬菜进行管理,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缺乏了解和掌控能力。

3.3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岳普湖县设施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设施坍塌严重,生产水平低下,产前服务、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弱,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调查发现,全县温室大棚利用率为71.5%,利用率有待提高。产业链延伸困难,高投入、高产出的温室大棚生产方式单一。蔬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与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的营销方式,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

3.4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服务严重滞后 该县现有县、镇(乡)2级农业科技人员60多人,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绝大多数为中专毕业,以农学专业为主,专业不对口,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指导千家万户生产常感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以及生产水平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接近露地栽培[2]。

3.5 设施蔬菜科研发展滞后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菜种子选育、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栽培技术的优先发展。设施蔬菜育种和栽培新技术在内地不断研发和推广,但在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本地区严重缺乏蔬菜种子育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种子种类繁多,但是缺乏适合设施内栽培的蔬菜品种育种,设施蔬菜的生产不能形成规模;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利用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和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相去甚远,蔬菜单产和总产都偏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6 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设施蔬菜一次性投资大,农户资金不足,但财政资金不能长久稳定投入,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没有形成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使得该县部分设施蔬菜栽培基地内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地内缺乏水利配套设施,主要依靠灌区来水浇灌,不能做到适时合理浇灌。基地用电基本是临时用电、而且时常停电,严重制约温室卷铺设备的有效使用[3]。

现有温室大棚保温性能差,外界温度低于-14℃时,冬季棚内最低温度达到5℃以下,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保温棉被、卷帘器械经常被风刮坏,沙尘落在棚膜上严重影响棚膜透光,使设施蔬菜无法正常生长。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岳普湖县农民总是囿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养成“依赖依靠政策,等靠要和拿来主义”的思想,缺失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精神。因此,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国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管理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科技人户、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菜农的栽培管理水平。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蔬菜基地,结合农事季节,通过举办培训班、办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蔬菜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蔬菜栽培技术知识培训,现场指导、解答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使广大菜农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从而提升蔬菜生产水平和档次,保障设施蔬菜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一地一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援疆资金等重大项目实施的大好时机,整合资源,拓展设施蔬菜基地规模。

4.2 加快科技创新及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利用岳普湖县地域优势,积极加强设施蔬菜品种的新品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完善蔬菜品种科研培育体系,重视种子生产,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入户率和转化率;提高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以增强品种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对蔬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生产专业户、合作社,通过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4]。

4.3 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县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特别是山东设施蔬菜主产区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管理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员;二是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种苗销售,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4.4 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5]。二是尽早开展农产品检测、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及销售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进入市场。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4.5 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 一是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利用。所有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二是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假冒伪劣种苗现象。推广种苗应做到县域或乡镇内统一生产供苗,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4.6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地内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栽培技术科研攻关,努力提高栽培水平;三是加快造林绿化,在基地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危害。

参考文献

[1]方伟,张青,惠成章,等.沈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1(1):18-20.

[2]龚凤维.浅议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3(8).

[3]温切木·阿不拉,艾尼瓦尔·玉山.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及其防止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8(3):47.

[4]郝丽霞,程智慧,孟焕文,等.设施番茄套作大蒜的生物和生态效应--套播时期对不同品种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19):5316-5326.

李静,赵秀兰,魏世强,等.无公害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理化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2):112-11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3.1 栽培品种多而杂,缺乏当家主栽品种 设施蔬菜栽培要求蔬菜品种既能耐低温、弱光,又能耐高温、强光,还要耐高湿。而目前岳普湖县生产上一般采用当地露地蔬菜品种在设施内栽培,适应性差、病害重、经济效益低。栽培的品种以西红柿、辣椒、茄子、小油菜、葱蒜等为主,但品种“多乱杂”,缺乏主栽品种,但未形成产业优势。

3.2 农民文化素质程度差,栽培技术水平低 当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种植能手;而且普通话交流能力普遍较低,难以与专业技术人员有效交流沟通,缺乏懂维语、技术精的本土专业技术人员。农户在日光温室中采用大水漫灌、过量使用化肥的情况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蔬菜成苗定植后,即按照普通的露地栽培方式对设施蔬菜进行管理,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等条件变化缺乏了解和掌控能力。

3.3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程度低 岳普湖县设施蔬菜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许多设施坍塌严重,生产水平低下,产前服务、产后加工和市场拓展能力弱,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持续性。调查发现,全县温室大棚利用率为71.5%,利用率有待提高。产业链延伸困难,高投入、高产出的温室大棚生产方式单一。蔬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与现代蔬菜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为主的营销方式,影响了农产品的销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

3.4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服务严重滞后 该县现有县、镇(乡)2级农业科技人员60多人,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绝大多数为中专毕业,以农学专业为主,专业不对口,真正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指导千家万户生产常感力不从心,碰到技术难题更是束手无策。由于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以及生产水平不平衡,相当一部分日光温室的产量和效益接近露地栽培[2]。

3.5 设施蔬菜科研发展滞后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菜种子选育、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栽培技术的优先发展。设施蔬菜育种和栽培新技术在内地不断研发和推广,但在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本地区严重缺乏蔬菜种子育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岳普湖县设施蔬菜种子种类繁多,但是缺乏适合设施内栽培的蔬菜品种育种,设施蔬菜的生产不能形成规模;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研究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利用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和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相去甚远,蔬菜单产和总产都偏低、产品质量差、档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3.6 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设施蔬菜一次性投资大,农户资金不足,但财政资金不能长久稳定投入,持续发展严重受阻,没有形成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使得该县部分设施蔬菜栽培基地内水、电、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基地内缺乏水利配套设施,主要依靠灌区来水浇灌,不能做到适时合理浇灌。基地用电基本是临时用电、而且时常停电,严重制约温室卷铺设备的有效使用[3]。

现有温室大棚保温性能差,外界温度低于-14℃时,冬季棚内最低温度达到5℃以下,不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的温度需求,遇到极端低温天气,就会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风沙危害较重,保温棉被、卷帘器械经常被风刮坏,沙尘落在棚膜上严重影响棚膜透光,使设施蔬菜无法正常生长。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教育和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岳普湖县农民总是囿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养成“依赖依靠政策,等靠要和拿来主义”的思想,缺失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精神。因此,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国民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管理技术操作水平和市场经济观念,真正把广大农民群众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科技人户、科技下乡、专题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菜农的栽培管理水平。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蔬菜基地,结合农事季节,通过举办培训班、办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蔬菜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蔬菜栽培技术知识培训,现场指导、解答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使广大菜农掌握先进的栽培技术,从而提升蔬菜生产水平和档次,保障设施蔬菜的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借助一地一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援疆资金等重大项目实施的大好时机,整合资源,拓展设施蔬菜基地规模。

4.2 加快科技创新及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利用岳普湖县地域优势,积极加强设施蔬菜品种的新品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完善蔬菜品种科研培育体系,重视种子生产,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入户率和转化率;提高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以增强品种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整合有关农业发展项目资金,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对蔬菜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扶持现有的蔬菜生产专业户、合作社,通过联合、重组,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走龙头带产业、产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4]。

4.3 强化技术服务 一是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县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人员编制,面向区内外特别是山东设施蔬菜主产区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产管理特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民技术员;二是加强现有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促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充分发挥种苗公司技术力量的作用,通过种苗销售,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报务;四是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种植能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

4.4 强化监控,狠抓标准化生产和品牌保护 一是把好蔬菜生产环节关,坚决堵住农药残留。进一步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强化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农民认真汲取青岛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训,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生物农药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5]。二是尽早开展农产品检测、健全完善监测体系。现有的产地及销售市场要建立健全检测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进入市场。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地进行抽检,积极探索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4.5 狠抓种苗质量和供应管理 一是严格程序,规范品种引进利用。所有引进的新品种必须按照有关法规严格进行试验、示范,经有关部门评审鉴定,登记备案后方可推广。二是加大对种苗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向农户销售假冒伪劣种苗现象。推广种苗应做到县域或乡镇内统一生产供苗,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4.6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一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基地内供电线路改造,为提质增效提供基本保证;二是加强栽培技术科研攻关,努力提高栽培水平;三是加快造林绿化,在基地外围和主干路两侧建设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危害。

参考文献

[1]方伟,张青,惠成章,等.沈阳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1(1):18-20.

[2]龚凤维.浅议设施蔬菜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3(8).

[3]温切木·阿不拉,艾尼瓦尔·玉山.温室蔬菜连作障碍及其防止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08(3):47.

[4]郝丽霞,程智慧,孟焕文,等.设施番茄套作大蒜的生物和生态效应--套播时期对不同品种大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19):5316-5326.

李静,赵秀兰,魏世强,等.无公害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理化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2(2):112-11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议现状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