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那县勒乡茶园严重发生“茶饼病”成因及农业防控措施

2014-12-23金建忠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茶树

金建忠

摘 要:该文介绍了勒乡茶园发生严重“茶饼病”的概况及“茶饼病基本特征”,详细分析严重发病的原因,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农业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损失。

关键词:茶树;茶饼病;农业防控;错那县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50-02

1 勒乡茶园发生茶饼病概况

作为安徽省第二批专业技术援藏人员之一,5月至10月有幸被派到错那县勒乡开展为期半年的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服务工作,其中茶园巡查是日常工作之一。7月20日的一次例行巡查中,首先在格林久茶园发现1棵病株,而后在老茶场发现20余颗病株,有蔓延重发的趋势。进入8月份后,持续15d的低温阴雨天气,8月17日天刚放晴便到茶园查看。这次看到的结果是:9.6hm2成年茶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其中,茶叶协会的1.4hm2茶园发病率约占1/4,而农牧民个人的8.2hm2茶园发病率的约占2/3。部分严重发病茶园的茶树新梢已枯死,同时新出的芽叶又发生感染;梯田茶园正被感染蔓延。42hm2新辟茶园的部分茶苗有不同程度感染。

2 茶饼病的基本特征

2.1 田间症状 芽下的2、3片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mm,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叶背面下陷。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膨肿并扭曲,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该病主要侵害茶树的幼嫩芽梢,不仅对产量影响极大,而且用为害后的茶叶制成的干茶,味苦、质脆、碎片多,品质显著降低。

2.2 病原 外担子菌学名为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属外担菌目外担菌科外担菌属,病斑背面隆起部分的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子实层。担子圆筒形或棍棒形,单胞、无色,顶生2~4个小梗,每个小梗上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肾形,长椭圆形,单胞无色,成熟时产生一隔膜,变成双胞。

2.3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潜伏于病叶的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翌春或秋季,平均气温在15~20℃,相对湿度85%以上时,菌丝开始生长发育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初侵染,并在水膜的条件下萌发,芽管直接由表皮侵入寄主组织,在细胞间扩展直至病斑背面形成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传播进行再次侵染。一个成熟的病斑在24h内可产生近100万个担孢子,病菌寄生性强,当病组织死亡后,其中寄生的菌丝体也随之死亡。担孢子寿命短,2~3d后便丧失萌发力,在直射阳光下,0.5~1h即死亡。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也与气温、湿度和日照的关系密切。一般日平均气温为19.7℃时,为3~4d;15.5~16.3℃,需9~18d。山地茶园在适温高湿、日照少及连绵阴雨的季节,最易发病。就茶园本身来说,低洼、阴湿、杂草丛生、采摘过度、偏施氮肥、不适时的台刈和修剪以及遮阴过度等,也利于发病。茶树品种间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通常小叶种表现抗病,而大叶种则表现为感病,大叶种中又以叶薄、柔嫩多汁的品种最易感病。

3 勒乡茶园重发茶饼病的原因分析

3.1 独特的地理环境,阳光不充足、低温高湿为茶饼病的扩散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 勒门巴民族乡位于错那县南部的娘姆江大峡谷,距县城52km,全乡平均海拔2 300m,常年温暖湿润,气候宜人,温差小,气温基本在0~25℃;尤其4~9月,气温为13~22℃,雨量充沛,一般上午以晴好天气为主,下午则为阴天多雨;多数坡地茶园频繁出现雾气蒸发现象,有利于病源借住水雾扩散,茶树病害的发生呈现出由茶园底部向高处扩散蔓延的趋势。

3.2 杂草丛生、土壤肥力低下,茶苗弱小 过度采摘而致茶树树势衰退,抗病性减弱,茶树极易感染病害。

(1)近2a直播的茶园,出苗率还可以,达90%以上。但普遍存在杂草丛生、茶苗株高仅4~5cm,因施过肥而致芽叶黄化;部份地块茶苗受冻害严重,出现顶芽叶焦枯,多数茶苗弱小抗病能力差。

(2)全乡成年投产茶园自20世纪70年代初起陆续直播而成,在正常管理情况下,应该正值生产旺盛期;然而,勒乡以生产门隅佛芽为主,原料为完全木质化新梢的叶片,多数为尽底剪采,采割期接近深秋,每年带走了大量的化合产物,造成了茶树养分过多流失,严重地削弱了树势,因而多数茶树出现了未老先衰,即附有苔藓、地衣生产力低的茶树群体;甚至出现了少数毫无生产力的秃杆茶树;同时仅5月份锄过1次草、杂草丛生,少施厩肥或不施肥,茶树抵抗病害侵袭的能力明显减弱,极易发生病害。

3.3 农牧民缺乏田间管理经验,防病意识淡薄 7月20日茶园第一次发现少数病株时,向附近农牧民咨询,了解到以前茶园也发生过,但不严重,同时缺乏管理经验,不曾防治。随后建议茶叶协会负责人立即组织农牧民召开病害防控现场会,但因防控意识差,认为危害不大,并没有重视。以近期较忙为由,而给耽搁了没能及时处理,致使茶园病害加重。

4 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进行防控,将病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8月22日,乡政府组织茶叶协会骨干成员在勒村村委会召开了“茶饼病防控”工作布置会。会上,根据上午现场查看的情况,结合本地生产“藏清茶”的要求,依据本地“不提倡或杜绝使用药物防治病虫害”的原则,提出了该病农业生态防控技术方案。会后,乡茶叶协会组织44个农牧民花了6d时间采取农业生态防控,有效地将“茶饼病”的危害控制到了最低限度。

(1)乡茶叶协会应适时组织会员参加茶叶专业知识培训,增强茶园病虫害防控意识、提高茶园管理技能;加强日常巡查,及早发现病虫枝叶、及时摘除并带出茶园集中烧毁,消灭病源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拔锄杂草,增强茶园通风透光性能,破坏病菌繁衍场所;同时进行施肥提苗促壮苗,确保增强树势,减轻发病。具体方法为:新辟茶园距茶苗根颈15cm处挖25cm×20cm×20cm施肥穴,将腐熟的厩肥施入后盖土,667m2施厩肥1 000~1 200kg;投产茶园在2茶行中间开挖1条宽深30cm×30cm施肥沟,将腐熟的厩肥施入后盖土,667m2施厩肥2 500~5 000kg。

(3)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尽量少留嫩叶在茶树上,以减少侵染机会;采取台刈、重修剪等方法改造衰老茶树,应至少提前在病害流行期前50d进行,确保复壮茶树抽出的新梢达到半木质化,提高抗病性能,避过病害发生期。

(4)加强巡查,若发现防控成效不佳,病害继续蔓延,可以考虑采用植物制剂、微生物农药及矿物质进行生物防治;建议乡政府及时与县农牧局联系储备防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长沙县主种的茶树品种
《茶树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茶树良种嫁接技术研究
古茶树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