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高淳区油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4-12-23葛启福姜方新杨金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油菜现状

葛启福 姜方新 杨金宝

摘 要:该文简析了高淳区油菜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关键词:油菜;现状;发展对策;高淳区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8-02

高淳是第一批国家级商品油基地县,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4年已连续举办了6届油菜花旅游节。但近年来,植油面积下滑,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持续降低,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油菜生产稳定增长,促进油菜产业化发展,保障食用油有效供给。

1 油菜生产现状

1.1 面积布局变化 圩区的砖墙、阳江、淳溪、古柏是传统的油菜种植大镇。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螃蟹养殖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油菜种植由原来的遍地开花,变为主要集中在山区桠溪、东坝、固城、漆桥等镇。 此外,山区几个镇农业园区发展迅速,食用菌、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挤占了粮油种植用地。2014年全区油菜面积恢复性增长1 025hm2,但也不到历史最高面积的50%(表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茬口调整不利于油菜生产 高淳区油菜生产的鼎盛时期,农户植油积极性高,油菜种植茬口基本上以稻茬为主。田间基础设施良好,沟渠配套,土壤肥力较高,连片种植面积大。而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户在稻茬上种植小麦,油菜茬口调整到旱地、边隙地。

2.2 劳动力素质和田间基础设施的影响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从事生产的多为留守妇女、老弱人员,难以组织有效人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方,田外沟渠堵塞严重、杂草丛生、排灌不畅,遇恶劣天气极易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3 管理粗放造成生产水平下降 重种轻管、粗放式田管甚至只栽不管现象抬头,与以往的精耕细作有着天壤之别。农户只求抓紧将油菜播栽完,以便腾时间外出务工。油菜越栽越稀,种植密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据调查,油菜栽植密度平均在5 800株/667m2左右,有的田块甚至只有4 000株/667m2左右。清沟理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田管措施得不到及时落实,移栽时用有机家杂肥和复合肥混合然后随根盖宕,活棵前浇施稀水肥的传统已消失殆尽,不利于油菜的早活棵和秋发冬壮。此外,农户普遍重秋熟轻夏熟,大部分农户不太重视油菜病虫害的防治。生产的不平衡性也制约了产量水平的提高。

2.4 产业化发展陷入经营困局 “十一五”期间,油菜产业化开发的良好势头因市场行情的波动不定而受到遏制。由于国内食用油自给率很低,油菜籽价格受国际市场冲击大,呈持续低迷状态。国家虽有心托市,但无力消化高价收购的油料库存,许多油脂加工企业因经营不景气而倒闭。高淳汇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原来是南京最大的油脂加工省级龙头企业,现已转让给“道道全粮油南京有限公司”。生产线减少,加工能力削弱,基本不实行油菜订单生产。

3 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认真落实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考虑到油菜种植效益低,适当提高油菜种植补贴标准;对油菜金花节沿线种植的油菜,建议实行统一免费供应良种;对油菜连片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适当奖励;开展油菜种植政策性保险,从源头上增强油菜种植的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增收。促进油脂加工企业的发展,是油菜产业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道道全粮油南京有限公司”是道道全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已于今年4月份投资建成6万t加工包装项目,基本实现了菜籽收购、初榨、精炼、精深加工、罐装一条龙。但其精炼装置还只具有3万t的年产量,与年产6万t的罐装能力不匹配。该公司计划投资新建精炼车间,迫切需要政府在建设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收贮加工能力和企业产能,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更好地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种植。

3.2 建立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依托农业、水利、国土、发改等各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抓好区域布局,打造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保持项目实施的长效性。鼓励、引导土地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通过规模化种植推广油菜机械化作生产。

3.3 认真实施油菜高产增效创建项目 利用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的有利条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各项实用技术措施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在推广高含油量品种“浙油50”和“宁杂1818”等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基础上,主推“移栽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开展油菜轻型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一穴双株”、油菜免耕摆栽覆草栽培等创新技术,减少油菜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油菜标准化生产。

3.4 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机械化水平 2011-2013年,我区组织实施了江苏省农机3项工程项目-“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秋播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在漆桥镇落实了油菜毯苗机插试验。要示范推广适宜机械作业的油菜新品种,积极开展油菜机直播、油菜毯状育苗小苗机栽、机械化收脱等油菜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提高油菜机械化水平。

3.5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层示范县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程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在提高密度和秋播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三沟”配套,在立足抗灾应变上抓突破;在实行科学肥料运筹,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上重实效。发挥示范方和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油菜生产水平提档升级。

3.6 拓展油菜产业的效益空间 利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和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业态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发动,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为继续办好“金花旅游节”打好基础。充分发挥“油菜花”在休闲农业和环境美化中的特色作用,拓宽油菜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摘 要:该文简析了高淳区油菜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关键词:油菜;现状;发展对策;高淳区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8-02

高淳是第一批国家级商品油基地县,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4年已连续举办了6届油菜花旅游节。但近年来,植油面积下滑,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持续降低,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油菜生产稳定增长,促进油菜产业化发展,保障食用油有效供给。

1 油菜生产现状

1.1 面积布局变化 圩区的砖墙、阳江、淳溪、古柏是传统的油菜种植大镇。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螃蟹养殖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油菜种植由原来的遍地开花,变为主要集中在山区桠溪、东坝、固城、漆桥等镇。 此外,山区几个镇农业园区发展迅速,食用菌、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挤占了粮油种植用地。2014年全区油菜面积恢复性增长1 025hm2,但也不到历史最高面积的50%(表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茬口调整不利于油菜生产 高淳区油菜生产的鼎盛时期,农户植油积极性高,油菜种植茬口基本上以稻茬为主。田间基础设施良好,沟渠配套,土壤肥力较高,连片种植面积大。而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户在稻茬上种植小麦,油菜茬口调整到旱地、边隙地。

2.2 劳动力素质和田间基础设施的影响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从事生产的多为留守妇女、老弱人员,难以组织有效人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方,田外沟渠堵塞严重、杂草丛生、排灌不畅,遇恶劣天气极易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3 管理粗放造成生产水平下降 重种轻管、粗放式田管甚至只栽不管现象抬头,与以往的精耕细作有着天壤之别。农户只求抓紧将油菜播栽完,以便腾时间外出务工。油菜越栽越稀,种植密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据调查,油菜栽植密度平均在5 800株/667m2左右,有的田块甚至只有4 000株/667m2左右。清沟理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田管措施得不到及时落实,移栽时用有机家杂肥和复合肥混合然后随根盖宕,活棵前浇施稀水肥的传统已消失殆尽,不利于油菜的早活棵和秋发冬壮。此外,农户普遍重秋熟轻夏熟,大部分农户不太重视油菜病虫害的防治。生产的不平衡性也制约了产量水平的提高。

2.4 产业化发展陷入经营困局 “十一五”期间,油菜产业化开发的良好势头因市场行情的波动不定而受到遏制。由于国内食用油自给率很低,油菜籽价格受国际市场冲击大,呈持续低迷状态。国家虽有心托市,但无力消化高价收购的油料库存,许多油脂加工企业因经营不景气而倒闭。高淳汇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原来是南京最大的油脂加工省级龙头企业,现已转让给“道道全粮油南京有限公司”。生产线减少,加工能力削弱,基本不实行油菜订单生产。

3 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认真落实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考虑到油菜种植效益低,适当提高油菜种植补贴标准;对油菜金花节沿线种植的油菜,建议实行统一免费供应良种;对油菜连片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适当奖励;开展油菜种植政策性保险,从源头上增强油菜种植的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增收。促进油脂加工企业的发展,是油菜产业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道道全粮油南京有限公司”是道道全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已于今年4月份投资建成6万t加工包装项目,基本实现了菜籽收购、初榨、精炼、精深加工、罐装一条龙。但其精炼装置还只具有3万t的年产量,与年产6万t的罐装能力不匹配。该公司计划投资新建精炼车间,迫切需要政府在建设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收贮加工能力和企业产能,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更好地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种植。

3.2 建立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依托农业、水利、国土、发改等各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抓好区域布局,打造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保持项目实施的长效性。鼓励、引导土地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通过规模化种植推广油菜机械化作生产。

3.3 认真实施油菜高产增效创建项目 利用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的有利条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各项实用技术措施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在推广高含油量品种“浙油50”和“宁杂1818”等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基础上,主推“移栽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开展油菜轻型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一穴双株”、油菜免耕摆栽覆草栽培等创新技术,减少油菜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油菜标准化生产。

3.4 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机械化水平 2011-2013年,我区组织实施了江苏省农机3项工程项目-“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秋播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在漆桥镇落实了油菜毯苗机插试验。要示范推广适宜机械作业的油菜新品种,积极开展油菜机直播、油菜毯状育苗小苗机栽、机械化收脱等油菜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提高油菜机械化水平。

3.5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层示范县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程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在提高密度和秋播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三沟”配套,在立足抗灾应变上抓突破;在实行科学肥料运筹,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上重实效。发挥示范方和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油菜生产水平提档升级。

3.6 拓展油菜产业的效益空间 利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和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业态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发动,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为继续办好“金花旅游节”打好基础。充分发挥“油菜花”在休闲农业和环境美化中的特色作用,拓宽油菜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摘 要:该文简析了高淳区油菜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机械化水平等。

关键词:油菜;现状;发展对策;高淳区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8-02

高淳是第一批国家级商品油基地县,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4年已连续举办了6届油菜花旅游节。但近年来,植油面积下滑,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持续降低,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油菜生产稳定增长,促进油菜产业化发展,保障食用油有效供给。

1 油菜生产现状

1.1 面积布局变化 圩区的砖墙、阳江、淳溪、古柏是传统的油菜种植大镇。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螃蟹养殖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油菜种植由原来的遍地开花,变为主要集中在山区桠溪、东坝、固城、漆桥等镇。 此外,山区几个镇农业园区发展迅速,食用菌、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挤占了粮油种植用地。2014年全区油菜面积恢复性增长1 025hm2,但也不到历史最高面积的50%(表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茬口调整不利于油菜生产 高淳区油菜生产的鼎盛时期,农户植油积极性高,油菜种植茬口基本上以稻茬为主。田间基础设施良好,沟渠配套,土壤肥力较高,连片种植面积大。而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部分农户在稻茬上种植小麦,油菜茬口调整到旱地、边隙地。

2.2 劳动力素质和田间基础设施的影响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从事生产的多为留守妇女、老弱人员,难以组织有效人力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方,田外沟渠堵塞严重、杂草丛生、排灌不畅,遇恶劣天气极易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2.3 管理粗放造成生产水平下降 重种轻管、粗放式田管甚至只栽不管现象抬头,与以往的精耕细作有着天壤之别。农户只求抓紧将油菜播栽完,以便腾时间外出务工。油菜越栽越稀,种植密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据调查,油菜栽植密度平均在5 800株/667m2左右,有的田块甚至只有4 000株/667m2左右。清沟理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田管措施得不到及时落实,移栽时用有机家杂肥和复合肥混合然后随根盖宕,活棵前浇施稀水肥的传统已消失殆尽,不利于油菜的早活棵和秋发冬壮。此外,农户普遍重秋熟轻夏熟,大部分农户不太重视油菜病虫害的防治。生产的不平衡性也制约了产量水平的提高。

2.4 产业化发展陷入经营困局 “十一五”期间,油菜产业化开发的良好势头因市场行情的波动不定而受到遏制。由于国内食用油自给率很低,油菜籽价格受国际市场冲击大,呈持续低迷状态。国家虽有心托市,但无力消化高价收购的油料库存,许多油脂加工企业因经营不景气而倒闭。高淳汇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原来是南京最大的油脂加工省级龙头企业,现已转让给“道道全粮油南京有限公司”。生产线减少,加工能力削弱,基本不实行油菜订单生产。

3 促进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认真落实油菜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考虑到油菜种植效益低,适当提高油菜种植补贴标准;对油菜金花节沿线种植的油菜,建议实行统一免费供应良种;对油菜连片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适当奖励;开展油菜种植政策性保险,从源头上增强油菜种植的抗风险能力,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增收。促进油脂加工企业的发展,是油菜产业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道道全粮油南京有限公司”是道道全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重要生产、销售基地,已于今年4月份投资建成6万t加工包装项目,基本实现了菜籽收购、初榨、精炼、精深加工、罐装一条龙。但其精炼装置还只具有3万t的年产量,与年产6万t的罐装能力不匹配。该公司计划投资新建精炼车间,迫切需要政府在建设规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收贮加工能力和企业产能,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更好地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种植。

3.2 建立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依托农业、水利、国土、发改等各部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抓好区域布局,打造规模化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保持项目实施的长效性。鼓励、引导土地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流转。通过规模化种植推广油菜机械化作生产。

3.3 认真实施油菜高产增效创建项目 利用农业部油菜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项目的有利条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各项实用技术措施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在推广高含油量品种“浙油50”和“宁杂1818”等高产优质双低油菜品种的基础上,主推“移栽油菜秋发冬壮高产栽培技术”,开展油菜轻型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一穴双株”、油菜免耕摆栽覆草栽培等创新技术,减少油菜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油菜标准化生产。

3.4 开展试验示范提高机械化水平 2011-2013年,我区组织实施了江苏省农机3项工程项目-“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秋播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在漆桥镇落实了油菜毯苗机插试验。要示范推广适宜机械作业的油菜新品种,积极开展油菜机直播、油菜毯状育苗小苗机栽、机械化收脱等油菜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工作,提高油菜机械化水平。

3.5 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基层示范县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科技人员全程技术服务,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在提高密度和秋播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三沟”配套,在立足抗灾应变上抓突破;在实行科学肥料运筹,开展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上重实效。发挥示范方和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油菜生产水平提档升级。

3.6 拓展油菜产业的效益空间 利用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区和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业态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发动,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为继续办好“金花旅游节”打好基础。充分发挥“油菜花”在休闲农业和环境美化中的特色作用,拓宽油菜产业的发展空间,提升油菜产业竞争力。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油菜现状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