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葵101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2014-12-23孟庆华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品种选育秋葵栽培技术

孟庆华等

摘 要:秋葵10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商氏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逆、出口日韩专用型的一代杂交种。该文主要介绍了秋葵101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等,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秋葵;秋葵101;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6-02

山东省具有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常年蔬菜种植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其中47万hm2为保护地栽培,形成了以寿光、苍山和莘县为主,遍布全国的销售市场,加上山东蔬菜的加工和出口优势,为黄秋葵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环境。近几年来,山东省秋葵种植面积一直呈上升趋势,2014年达666.7hm2,种植效益在15万~30万元/hm2,秋葵种植、加工和贸易已成为山东省的重要产业之一。但是山东在秋葵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难以为秋葵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2]。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为省级综合农业科研机构,肩负为全省农业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历史使命,于2011年联合济南邦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商氏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和济南市国际合作项目等经费的资助下,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出口日韩专用型的一代杂交种——秋葵101,并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3-13]。

1 秋葵101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1.1 选育过程 首先将新东京5号和苏丹1号套袋自交,系统选育出母本材料R101和父本S101,然后以R101为母本、S1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1.2 植物学特性 秋葵101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30d,根系发达,直根性,株型紧凑,主茎直立,茎绿色,0果枝;矮秆,株高150cm左右;叶深绿色,掌状5裂,互生;花大而黄,着生于叶腋;果为蒴果,羊角形,5角,深绿色,有光泽;单株结果35个左右,10cm单果重11g左右,单果种子数45粒,种指6g。

1.3 品质指标 长度10cm的嫩果中含蛋白质21.78%,总糖17.32%,多糖2.00%,脂肪9.40%,黄酮2.56%;100g嫩果中含维生素A1.33mg,维生素C18mg,维生素B10.19mg,维生素B20.2mg,胡萝卜素0.37mg,尼克酸0.9mg,钙105mg,磷80mg,铁0.7mg,锌2.11mg,锰11.3mg。

1.4 丰产性 2013-2014年在山东济南、莘县、曹县、莱阳和苍山5地试验,10cm嫩荚平均产量分别为1 909.3kg/667m2、1 884.8kg/667m2、1 842.7kg/667m2、1 947.8kg/667m2、1 912.7kg/667m2,比日本新东京5号(对照)分别增产9.1%、7.7%、5.3%、11.3%、9.3%,平均增产8.5%。

1.5 抗逆性 2014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病圃鉴定枯萎病指3,黄萎病指19。

2 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前准备 播前原则上不施底肥或只施有机肥,整地作畦,畦宽1.4m,但需先浇足底水或赶墒播种。播前10d左右选晴天连续晒种2~3d。

2.2 适期播种 山东地区适宜的播期为5月1日前后,原则上选择连续3d5cm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开始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播种,每畦种2行,最好采取大小行(大行70~90cm,小行30~40cm),株距12cm;条播,每667m2栽6 000株左右,地力条件好,种植密度可适当降低,每穴播种2~3粒,覆土2~3cm。播后覆盖地膜。

2.3 田间管理

2.3.1 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除草,可采用拉索、扑草净或乙草胺等封闭性除草剂。

2.3.2 间苗定苗 破心时即第一次间苗,间去残弱小苗;2~3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选留壮苗。3~4片真叶时定苗,每穴留1株。

2.3.3 浇水 秋葵喜热耐旱,一般年份不用浇水,但特旱年份要及时浇水,特别是苗期。

2.3.4 追肥 秋葵耐瘠薄,一般生长中后期追1次肥即可。追肥以有机肥或磷、钾肥为主,不可偏施氮肥。

2.3.5 植株调整 秋葵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往往开花结果延迟。生育中后期可采取扭枝法,对已采收嫩果以下的各节老叶及时摘除;采收嫩果者适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早期产量。

2.3.6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黄萎病、枯萎病、疫病、病毒病等,发病初期用5%菌毒清WP400~500倍液或20%病毒AWP400倍液或15%植病灵1 0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防治3次,每隔7~10d施1次。常见虫害有棉铃虫、毒毛虫、蚜虫、蓟马和飞虱等,可用阿维菌素或吡虫啉或蚜虱净或10%大功臣等3 000倍液防治,也可复配使用。

2.4 采收 秋葵商品性鲜果6~10cm长度采摘最佳。加工出口用必须按照订单要求采摘,出口日韩一般收购7~12cm长嫩荚,出口欧美一般收购3~9cm嫩荚。

2.5 注意事项 (1)秋葵忌连作,也不能与果菜类接茬,以免发生根结线虫,最好选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较宜。(2)最好采取包衣种子,常用种衣剂有卫福、高巧等。(3)为防止秋葵旺长,一般在苗期、花果期使用缩节胺或矮壮素进行控长,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宫慧慧,于倩,王恩军,等.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前景[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10):131-134.

[2]单承莺,马世宏,张卫明.保健蔬菜黄秋葵的应用价值与前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2,31(2):68-71.

[3]钟惠宏,郑向红,李振山.秋葵属的种及其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J].中国蔬菜,1996(2):49-52.

[4]曹毅,任吉君,李春梅,等.不同播期对红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87-89.

[5]李春梅,曹毅.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8,06:31-32.

[6]赖李明,任吉君.不同整枝高度与不同栽培密度对红秋葵产量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74-77.

[7]曹毅,任吉君,李春梅,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红秋葵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8,(3):34-35.

[8]董迪,何自福,柴兆祥.广东黄秋葵黄脉曲叶病样中检测到烟粉虱传双生病毒[J].植物保护,2010,36(1):65-68.

[9]李学智,徐志豪,董文其,等.设施栽培黄秋葵食用嫩荚的品质变化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4,16(1):12-15.

[10]陈彩贞,王鸿博.特菜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2(6):39-41

[11]孙丽莉,董荣书,罗丽娟,等.刈割高度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99-8000,8007.

[12]彭明祥,冯恩友,蔡伟俊.湛江市春季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1(8):13.

[13]孟庆华,宫慧慧,李珍艳,等.洋葱-秋葵一年两熟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1):51-52,8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种选育秋葵栽培技术
纤纤秋葵淑女指
秋葵小炒
秋葵就要这样种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