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甘薯引种试验初报

2014-12-23彭宣和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引种试验十堰市甘薯

彭宣和等

摘 要:十堰市于2014年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徐薯18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等。结果表明,鄂薯6号鲜薯产量高,达3 554.5kg/667m2,比对照增产8%,可以作为高淀粉含量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甘薯;引种试验;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 S3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1-02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4 sweet potato varieties comparison test in Shiyan city in 2014,by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with Xushu 18 as control,to study plant shoot traits of the different varieties,root traits and tuber yield etc..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fresh sweet potato Eshu No.6 is higher,reaching 3554.5kg/667m2,the yield increased by 8%,and can be used as processing type variety with high starch content planted in Shiyan.

Key words:Sweet Potato;Introduction experiment;Shiyan city

甘薯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种植作物,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居世界首位[1]。甘薯生物产量和淀粉产量都很高,耐旱性和耐瘠性强,在荒山、荒坡和荒滩均可种植[2],是十堰市地方传统栽培作物,与玉米、龙须草齐名,并称为“郧阳三大宝”。但目前十堰市甘薯产业中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种性退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托湖北省甘薯发展专项项目,笔者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了解这几个品种在十堰市种植的性状、产量、品质表现等情况,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甘薯新品种,为进一步提高本地甘薯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徐薯18、广薯87、商薯19号、秦薯5号、鄂薯6号,其中对照品种为徐薯18(ck)。

1.2 试验设计 5个甘薯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m2(2m×6.66m),垄作,每小区起2条垄,每垄种植2行,每小区留苗40株,栽植密度2 000株/667m2,田间周围设保护行。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清凉寺村,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播前经犁耙后起垄,施足基肥,栽后40d追肥,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14∶16∶15)50kg,结合中耕除草。2014年5月4日移栽定植,11月3日收获。

1.4 调查内容 于封垄期调查顶叶色、叶形、叶色等形态特征,参照《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生长60d左右调查蔓长、分支数、茎粗;收获时调查薯形、薯皮色、薯肉色、鲜薯重等。

1.5 数据统计分析 对鲜薯产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比较 各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见表1。由表1可知,顶叶形有心带齿形、心全缘形、深裂复缺刻形,其中有3个品种为心全缘形;顶叶色有绿色和淡绿色,以绿色居多;叶形有心带齿形、心全缘形、深裂复缺刻形,参加试验的各个品种叶形都与顶叶形一致;各品种叶色都为绿色;叶脉色除徐薯18为紫色外,其他品种均为绿色;蔓长以徐薯18最长,为273.3cm,其他依次为鄂薯6号(269.3cm),广薯87(233.7cm),秦薯5号(205.0cm),商薯19号(202.7cm);分枝数以秦薯5号最多,鄂薯6号最少;茎粗也以鄂薯6号(0.72cm)最粗,其次为徐薯18,为0.69cm,秦薯5号为0.61cm,广薯87和商薯19号均为0.55cm。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主要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产量性状进行考察,其它农艺性状(薯形、薯皮色、肉色、茎色、叶形、叶色等)作为参考。综合评价表明,鄂薯6号单产3 554.5kg/667m2,居第1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少,薯块大,而且其鲜薯淀粉含量高,除了丰产性表现较好以外,还具有抗病性较强,薯块外观品质较优等特点,适合作为加工粉条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刊,2004(9):21-22.

[2]宋红叶,赵日全.生物质能作物——甘薯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J].杂粮作物,2006,26(5):369-370.

[3]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植资源描述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3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十堰市于2014年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徐薯18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等。结果表明,鄂薯6号鲜薯产量高,达3 554.5kg/667m2,比对照增产8%,可以作为高淀粉含量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甘薯;引种试验;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 S3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1-02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4 sweet potato varieties comparison test in Shiyan city in 2014,by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with Xushu 18 as control,to study plant shoot traits of the different varieties,root traits and tuber yield etc..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fresh sweet potato Eshu No.6 is higher,reaching 3554.5kg/667m2,the yield increased by 8%,and can be used as processing type variety with high starch content planted in Shiyan.

Key words:Sweet Potato;Introduction experiment;Shiyan city

甘薯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种植作物,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居世界首位[1]。甘薯生物产量和淀粉产量都很高,耐旱性和耐瘠性强,在荒山、荒坡和荒滩均可种植[2],是十堰市地方传统栽培作物,与玉米、龙须草齐名,并称为“郧阳三大宝”。但目前十堰市甘薯产业中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种性退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托湖北省甘薯发展专项项目,笔者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了解这几个品种在十堰市种植的性状、产量、品质表现等情况,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甘薯新品种,为进一步提高本地甘薯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徐薯18、广薯87、商薯19号、秦薯5号、鄂薯6号,其中对照品种为徐薯18(ck)。

1.2 试验设计 5个甘薯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m2(2m×6.66m),垄作,每小区起2条垄,每垄种植2行,每小区留苗40株,栽植密度2 000株/667m2,田间周围设保护行。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清凉寺村,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播前经犁耙后起垄,施足基肥,栽后40d追肥,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14∶16∶15)50kg,结合中耕除草。2014年5月4日移栽定植,11月3日收获。

1.4 调查内容 于封垄期调查顶叶色、叶形、叶色等形态特征,参照《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生长60d左右调查蔓长、分支数、茎粗;收获时调查薯形、薯皮色、薯肉色、鲜薯重等。

1.5 数据统计分析 对鲜薯产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比较 各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见表1。由表1可知,顶叶形有心带齿形、心全缘形、深裂复缺刻形,其中有3个品种为心全缘形;顶叶色有绿色和淡绿色,以绿色居多;叶形有心带齿形、心全缘形、深裂复缺刻形,参加试验的各个品种叶形都与顶叶形一致;各品种叶色都为绿色;叶脉色除徐薯18为紫色外,其他品种均为绿色;蔓长以徐薯18最长,为273.3cm,其他依次为鄂薯6号(269.3cm),广薯87(233.7cm),秦薯5号(205.0cm),商薯19号(202.7cm);分枝数以秦薯5号最多,鄂薯6号最少;茎粗也以鄂薯6号(0.72cm)最粗,其次为徐薯18,为0.69cm,秦薯5号为0.61cm,广薯87和商薯19号均为0.55cm。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主要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产量性状进行考察,其它农艺性状(薯形、薯皮色、肉色、茎色、叶形、叶色等)作为参考。综合评价表明,鄂薯6号单产3 554.5kg/667m2,居第1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少,薯块大,而且其鲜薯淀粉含量高,除了丰产性表现较好以外,还具有抗病性较强,薯块外观品质较优等特点,适合作为加工粉条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刊,2004(9):21-22.

[2]宋红叶,赵日全.生物质能作物——甘薯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J].杂粮作物,2006,26(5):369-370.

[3]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植资源描述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3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十堰市于2014年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徐薯18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等。结果表明,鄂薯6号鲜薯产量高,达3 554.5kg/667m2,比对照增产8%,可以作为高淀粉含量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关键词:甘薯;引种试验;十堰市

中图分类号 S3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3-41-02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4 sweet potato varieties comparison test in Shiyan city in 2014,by using randomized block design,with Xushu 18 as control,to study plant shoot traits of the different varieties,root traits and tuber yield etc..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fresh sweet potato Eshu No.6 is higher,reaching 3554.5kg/667m2,the yield increased by 8%,and can be used as processing type variety with high starch content planted in Shiyan.

Key words:Sweet Potato;Introduction experiment;Shiyan city

甘薯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种植作物,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居世界首位[1]。甘薯生物产量和淀粉产量都很高,耐旱性和耐瘠性强,在荒山、荒坡和荒滩均可种植[2],是十堰市地方传统栽培作物,与玉米、龙须草齐名,并称为“郧阳三大宝”。但目前十堰市甘薯产业中也存在着品种单一、种性退化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托湖北省甘薯发展专项项目,笔者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试验,旨在了解这几个品种在十堰市种植的性状、产量、品质表现等情况,从而筛选出适合本地的甘薯新品种,为进一步提高本地甘薯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包括徐薯18、广薯87、商薯19号、秦薯5号、鄂薯6号,其中对照品种为徐薯18(ck)。

1.2 试验设计 5个甘薯品种,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2m2(2m×6.66m),垄作,每小区起2条垄,每垄种植2行,每小区留苗40株,栽植密度2 000株/667m2,田间周围设保护行。

1.3 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杨溪铺镇清凉寺村,沙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播前经犁耙后起垄,施足基肥,栽后40d追肥,每667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N∶P2O5∶K2O=14∶16∶15)50kg,结合中耕除草。2014年5月4日移栽定植,11月3日收获。

1.4 调查内容 于封垄期调查顶叶色、叶形、叶色等形态特征,参照《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3];生长60d左右调查蔓长、分支数、茎粗;收获时调查薯形、薯皮色、薯肉色、鲜薯重等。

1.5 数据统计分析 对鲜薯产量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比较 各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见表1。由表1可知,顶叶形有心带齿形、心全缘形、深裂复缺刻形,其中有3个品种为心全缘形;顶叶色有绿色和淡绿色,以绿色居多;叶形有心带齿形、心全缘形、深裂复缺刻形,参加试验的各个品种叶形都与顶叶形一致;各品种叶色都为绿色;叶脉色除徐薯18为紫色外,其他品种均为绿色;蔓长以徐薯18最长,为273.3cm,其他依次为鄂薯6号(269.3cm),广薯87(233.7cm),秦薯5号(205.0cm),商薯19号(202.7cm);分枝数以秦薯5号最多,鄂薯6号最少;茎粗也以鄂薯6号(0.72cm)最粗,其次为徐薯18,为0.69cm,秦薯5号为0.61cm,广薯87和商薯19号均为0.55cm。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主要对参试的5个甘薯品种产量性状进行考察,其它农艺性状(薯形、薯皮色、肉色、茎色、叶形、叶色等)作为参考。综合评价表明,鄂薯6号单产3 554.5kg/667m2,居第1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少,薯块大,而且其鲜薯淀粉含量高,除了丰产性表现较好以外,还具有抗病性较强,薯块外观品质较优等特点,适合作为加工粉条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庆昌.甘薯在我国粮食和能源安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导刊,2004(9):21-22.

[2]宋红叶,赵日全.生物质能作物——甘薯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J].杂粮作物,2006,26(5):369-370.

[3]张允刚,房伯平.甘薯种植资源描述和数据标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0-3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引种试验十堰市甘薯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菏泽牡丹在克拉玛依地区的引种试验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二元柯西不等式的一个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