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碳汇林业推动低碳实践

2014-12-23撰文姜仲迪

浙江林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燃煤

◆撰文/姜仲迪

发展碳汇林业推动低碳实践

◆撰文/姜仲迪

编者按:

冬末春初,浙江省内频发的“雾霾锁城”让普通民众忧心。有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灰霾天气50年增20倍,最严重年份接近200天。“轻雾霾天气”似乎已成为常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如何避免和减轻雾霾天气对人的伤害?“他山之石”可作借鉴,碳汇林业大有可为,“空气旅游”正当其时,防霾妙招层出不穷,本刊带您探寻“轻雾霾天气”下的生存之法。

在1月中旬召开的浙江省“两会”上,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引发了代表们的热议。“雾霾要持续多久?饮用水健康吗?极端气候还会卷土重来吗?”代表们急切发问的背后,是对碧水蓝天和美丽浙江的深深期盼。

省长李强在2014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改革为统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条“底线”,努力使浙江人民更加富裕、环境更加秀美、社会更加和谐。今年省政府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除了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还要做好治污、治霾、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十件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李强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促进生态环境加快好转是民意所指。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减排力度,启动烟尘粉尘、总磷总氮等污染物减排及考核工作,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雾霾治理力度,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设备改造,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做好防治建筑扬尘、禁止秸秆焚烧、淘汰黄标车、推广清洁汽油等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深入开展“四边三化”行动,重点加强平原绿化,努力提高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特别要建立健全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奖惩制度、与出境水质和森林覆盖率挂钩的财政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好绿水青山。

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吹响了治霾的号角,展现了浙江省“重拳治霾”的决心。面对十面“霾”伏,浙江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探索解决之道,发展碳汇林业,推动碳汇交易,不断进行着低碳实践,为实现绿水青山的美丽浙江梦探索一条现实路径。

国际发声,学者研究推动碳汇机制建立

“我们通过林权改革试点,率先出台森林碳汇权益保障与碳汇交易相关的地方性法律和政策,为全国性政策制定与立法提供借鉴;鼓励成立民间碳汇中介组织,完善行业管理,强化人员资质培训,使林业碳汇工作有序开展,起到保护环境、缓解气候变化和惠及千万农户的目的。”在2013年11月举行的联合国华沙气候大会的“林业碳汇的产权及标准化研讨会”上,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就竹子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中国南方集体林区农户森林碳汇供给与产权保护等研究和实践工作作了主旨发言,引起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他提出,通过尝试限定额度的方式吸引国际碳汇购买者进入中国市场,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同时,提高企业或公众购买碳汇的意识,创造出市场;政府对企业实施合理的碳税政策,给企业增加压力,推行碳汇抵扣减排指标,使更多潜在的买者进入市场;强化政策研究,实施引导性政策机制,以拉动志愿者市场等建议。此前,他还在上一届多哈气候大会上,和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绿色碳基金会等机构代表共同发布《竹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全面呈现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效。

浙江农林大学非洲农林研究院院长楼一平也参加了此次气候大会,报告了浙江农林大学参与研制的“中国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在国内的应用推广情况,并介绍了该方法学在此次大会期间的发行情况和在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的试点推广情况。同时,楼一平还与国际标准组织环境委员会秘书长若泽·路易斯联合演讲,围绕下一步如何将该“竹子碳汇造林方法学”研制为国际标准组织(ISO)认可的国际标准进行了热烈探讨,并就与ISO及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方式和研制程序达成了共识和意向,将尽快把方法学发展成为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竹林碳汇造林项目,改善全球生态环境,推进国际竹业合作和技术创新。

政府主导,杭州市着力建设“无燃煤区”

伴随着北京、天津等7个省市获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下半年,一场关于企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革命拉开序幕。杭州市也积极投身其间,于2013年7月发布了《杭州市能源消费过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设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

实际上,身为低碳城市试点的杭州一直在构筑一个更大的计划:到2015年底,建成“无燃煤区”。2013年5月,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无燃煤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探索建立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区域联动机制,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入推进“无燃煤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主城区和萧山、余杭及五县(市)基本建成“无燃煤区”。为此,杭州将分别实施区域燃煤总量控制、电力(热电)企业现有燃煤锅炉分批实施关停或改造、工业燃煤锅炉关停或改造、加快天然气管网及电网建设等工作。

建立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杭州出台《暂行办法》,给重点用能企业套上“紧箍咒”,采取市场化手段,用“碳排放权交易”达到节能减排目的。通过树立一批环保企业标杆,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支持生产相同产值但能耗控制得好的企业,社会意义大于经济利益。

用能单位在使用限定的碳排放指标过程中,可以将多余的排放权通过市场出售,也可以花钱购买排放权,以增加其碳排放总量。此前,杭州9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曾1年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多吨,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成功,并被杭州一家保健食品企业以2.1万元买下。这是杭州第一次在国家碳交易平台上完成的自愿减排交易。而购得碳排放量的这家保健食品公司,则可以在自己的产品上贴上“减排”的能耗标签,成为进军国外市场的“通行证”,可算是一种“共赢”的模式。

每年,杭州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会制定用能总量控制目标,然后由各区(县、市)按照分配到的指标,制定地区、行业的用能方案,核定重点用能企业碳排放权,原则上,碳排放权要随杭州市和区(县、市)每年的节能目标逐年适度下调。同时,杭州市规定,企业不可以无止境地购买排放指标,其中的重点用能企业,不免除节能减排各项目标考核以及有序用电、执行节能应急预案和行业自律等其他法定义务。对碳排放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将责令用能单位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由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

民间力量,温州商人开展企业低碳实践

近年来,温州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工作。2008年建立碳汇专项基金,至今已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全市实施32个碳汇项目,项目预算总投入1.7亿元;2011年,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首个“碳汇研究院”落户温州,开展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沿科学研究与教育培训等。2012年,温州市成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这浓厚的低碳氛围下,涌现出了许多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民间力量,这其中,“低碳商人”白琼璟格外引人注目。

2008年,白琼璟第一次接触“碳汇”概念,对“通过捐资造林,由自己出资培育的森林消除自己因工作、生活而排放的二氧化碳”的理念感到新奇不已。同年5月,温州市建立首个地级市碳基金专项——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他就以个人名义向该基金捐资10万元,成为该专项基金的发起人之一。

从那以后,白琼璟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低碳理念。2009年,他创办国内首个“零排放”低碳市场——宏锦鞋材市场。市场内店面是全部敞开式以增加采光,天花板用的是便于反光的白色亚克力板材,白天一般都不需要开灯。市场内也不见车来车往的喧嚣,因为他建立了客户QQ群,鼓励商户们尽量统一时间拼车上门提货,减少碳排放。白琼璟还请了环保专家,对市场的店铺量、客流量等进行二氧化碳排放量测算。根据测算结果,他承诺20年内每年捐资2万元,用于购买碳汇来抵消市场20年累计排放的3320吨二氧化碳。

2010年,白琼璟首次以一个温州民营企业老板的身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坎昆会议,以自己亲手打造的“低碳”市场为例,向世界介绍了林业碳汇的“温州做法”。从坎昆回来后,他益发清醒地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温州市区藤桥镇承包了1500亩荒地,成立碳汇林基地,以植树造林的方式来改善环境。目前,这片碳汇林基地已经扩大到20万亩。

眼下,白琼璟为之奔走的一件大事,是筹建鹿城区碳汇交易服务中心,推动“碳金融”。此前,他再次参加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时,就积极与有此类经验的国家代表交流,以便将来有一天,温州有了碳汇交易市场,可以马上行动起来。

雾霾之痛,概莫能外;治霾之路,任重道远。共同的境遇带来共同的诉求,共同的诉求需要共同的行动。唯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浙江方能一步步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燃煤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亚临界燃煤机组节能改造技术路线分析
巴基斯坦燃煤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增加
改进型LSTM实现燃煤电厂脱硝预警及优化
大型燃煤电厂锅炉运行现状分析
华能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北京本地发电进入无煤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