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可以避免“明斯基时刻”

2014-12-23

IT时代周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决策层金融危机杠杆

责编:刘媛E-mail:liuyuan@ittime.com.cn美编:玲玲校对:苏焕文

金融危机往往催生新的危机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主义;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则使得经济学家明斯基的思想,变得甚为流行。“明斯基时刻”,指的是一个经济体投机性融资活动与庞式融资活动占比较高之时,债务不断攀升、杠杆比率大幅提高,进而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就有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周期的风险。

如果依据上述“明斯基时刻”的特征来判断,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与经济运行,确实隐藏着很大风险。具体来看,早前“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与大规模流动性投放,造成了如今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高企、房地产泡沫积聚、影子银行迅速扩大等局面。如今,伴随着政策逐渐由应对危机时的过松转为稳健,风险点也逐一呈现。

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有多个城市爆出房屋降价现象,这在以前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几乎闻所未闻。此外,个别房地产商也爆出资不抵债的情况,房地产市场似乎面临严峻挑战。再看杠杆率方面,从M2/GDP(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来看,截至2月底,M2余额已经达到113万亿元,较10年前翻了5倍多,M2与GDP比重激增至200%。此外,中国债务结构的突出特点,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较高,约为58.6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13%,在所有统计国家中高居榜首。而影子银行的风险亦不容小视,特别是接近10万亿元的信托规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于矿产、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伴随着经济下滑,这部分必然是今年金融风险的集中点。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诸多矛盾,但认为中国面临大危机的前夜的判断仍然过于草率。正如决策层所强调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阶段,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也有诸多利好与潜力之处,比如中国决策层史无前例的危机意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以及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所产生的改革红利。

从中国最高经济决策层的发言看,最强烈一个感受是,本届中国政府的危机意识空前增加。相比于以往一片大好的乐观言论,此次几乎每个高层领导的演讲,都有相当一部分谈及风险与不确定性。无论是海外经济、地缘政治挑战,还是国内产能过剩、新型城镇化、财税改革推进面临的难度,领导人似乎更为开诚布公,希望通过搭建平台,与各界一起找寻化解问题的方法。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以往罕见的,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防范危机。从经验可知,政策失误往往发生在过于自信,认为不可能出现危机之时。

其次,通过近一阶段的观察,感受到本届政府对整体局面的把握与掌控能力强,这从反腐倡廉、强化财政约束、成立深化改革小组等诸多措施中都可窥见。

从历史的角度,情况更差的阶段也曾出现,特别是九十年代初期,中国通胀率高达20%以上,投资增速高达60%,财政赤字严重,金融秩序混乱,其后决策层不得不多年采取财政货币“双紧缩”政策,直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政策才有所转变。现在回顾,虽然上述年份中国经济遭遇了极大的国内外挑战,情况远比当前危急,但最终在中央政府强有力领导下的财税、银行及国企等多项改革措施,决策层也引领中国经济最终重回了稳定与快速发展之路。

第三,深化改革的措施持续推进,有助于释放改革红利,避免危机。仅就当前债务问题而言,可以从两方面作出努力。一是通过创新、兼并重组等化解产能过剩。从决策层最新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以及各地国企改革大幕拉开,可见这一进程已然加快。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股权融资降低债务杠杆率。从3月底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改革的措施来看,这点也已达成共识。

诸如上述改革还有很多,这意味着潜力仍然很大。因此,应该客观与理性地看待当前中国经济下滑与结构转型中的矛盾,风险意识固然重要,过度悲观反倒不必,只要坚持三中全会市场化改革和开放的总基调不变,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措施,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7%的增速,“明斯基时刻”可以避免。

猜你喜欢

决策层金融危机杠杆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内控时间背景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构建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完美的咬合——变形杠杆之齿轮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205名中央委员来自哪里?有何特点?
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博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