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

2014-12-22吴彩林夏兴国

关键词:办学校企实训

吴彩林,夏兴国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31)

校企一体化办学是指学校和企业围绕共同发展目标,以资产或契约为纽带,以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文化传承创新等合作项目为载体,整合双方或多方资源,共建办学实体,实现深度融合,结成利益共同体的过程。[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共享、取长补短,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直接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3]如此,把高职教育与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继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率先对高职教育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进行探索后,我院从创新高职办学模式出发,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至深层次的企校融合,积极主动进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虽有不足,但已大幅度提升我院在适应市场需求的环境下为地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一、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内涵

回顾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相关理论百家争鸣,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也是呈现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和机制。说到底,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真正深度融合是二者文化的融合。当前,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把高职教育办成更有职业特征和理念,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到学校的育人中,让学校做成企业“自己的学校”,体现企业在办学中的重要地位。[4]

我院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使校企融合达到最大化,建立符合当前高职教育规律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为企业及社会“五服务”状态,如图1。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主要体现为三个“一体化”。即一是组织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全了统一的生产和教育组织体系和一系列实施办法;二是功能实体一体化,共建实体、重构课堂,将生产和教学真正融为一体;三是创新模式一体化,发挥各自优势,强化合作意识,创新运行机制和育人模式。

二、校企联动,全面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成立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为了又快又好地建设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由学院倡导,系部组建,聘请了企业行业专家与技术能手、校企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本科高校教授、同类院校教师、市人社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领导、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共20人组成的团队,成立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工作章程和详细的工作计划,主要工作内容有:协助指导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和考核;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在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了工学结合的校企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现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校企合作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建精品课程等。

(二)创建大师工作室,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为进一步提升本专业建设,学院聘请马钢技师学院退休电工专业高级技师来我院工作,成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将企业生产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以及新项目、新产品开发、企业培训、师生技能竞赛等,与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工学结合的典型体现。大师工作室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升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了专业在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品牌效应,也带动了相关专业群的整体发展。

(三)开设“冠名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先后与安徽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精诚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中杭集团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冠名班”人才培养工作,迄今已成功组建5届“精诚班”、5届“泰尔班”和4届“中杭班”,并在“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合作建设教学软环境、共同组织教学工作、共同注入教育资金、共同开展教学评价”等8个方面与上述企业深度合作。不仅为企业量身打造出一批又一批“专用规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条件。

(四)开办社会化高技能“技师班”

为了推进校企合作、服务于地方产业,本专业为合作企业员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每年秋季组建由合作企业中技术工人组成的社会化高技能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技师班”,利用晚上和周末来院上课,学制2年半,考核合格后毕业能拿职业资格技师和学力证书,充分发挥了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作用,构建了院校与企业之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形成了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三、重构课堂,构建基于职业分析的办学体系

本专业在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进程中主要体现为“六合一”办学模式,如图2所示。这样,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接受教育,学好岗位技能,达到顶岗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状态,毕业后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

图1 “五服务”状态示意图

图2 “六合一”办学模式示意图

(一)教学方式不断改进

以本市及周边地区制造类企业的本专业岗位人才需求及工作特点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的专业岗位特点,选择实际生产的产品做项目载体,按照产品生产的整个工作过程实施项目教学,适应企业文化,学习工作过程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建设精品课程,编写专业教材,从而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本专业已与相关企业一起编写校本教材10本,公开出版教材3本,可用在学生课堂和企业员工岗前培训中。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得到了合作企业的广泛认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作企业对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的参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对于人才培养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紧密度有效加强。

(二)实践教学不断加强

通过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直接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企业从人才、技术、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全面支持学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学院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通过企业捐建、捐赠等形式,本专业校内现有25个现代化的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室,实验实训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1 000万元。为本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满足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教学需要,实现了专业认知、基本技能训练、仿真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一体化,同时可进行校内外维修电工、无线电调试、电子装接等工种的中、高级工和社会化技师培训和鉴定。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建的原则,本专业近几年先后与20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与15家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与部分企业合作,将企业的生产车间与学院的实训基地有机结合,已建立生产性实践教学场所“校中厂”2个、“厂中校”15个。

与企业一起,构建了学生技能培养的“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实践教学条件在教学功能上形成体系化,“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与能力的培养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的能力培养过程

(三)顶岗实习和就业不断完善

为了和合作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学生的培养、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我们制定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规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运行管理规程》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运行评价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等,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和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工作、奖惩办法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的任务、考核方法。每年度都对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定量考核,对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效运行,并对在实训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全面组织开展了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安排教师培训学习和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企业兼职等措施,将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结合起来,使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和企业沟通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专任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在发表科研论文和出版高职专业教材、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专业团队已成为省级教学团队。以校企全方位合作为基础,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实际,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与能力培养工作。一是大力引进合作企业专家承担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教学工作;二是通过校内模拟生产线与教师的岗位互换引入企业技术人员长期担任兼职教师;三是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企业合作,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灵活聘任兼职教师。高质量兼职教师的聘任,有效地解决了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问题,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能力、水平。

四、建设成效

(一)转变毕业生就业理念,增强服务地方观念

在我院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优秀合作企业文化进课堂,强化学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爱马留马”的精神。近5年,本专业毕业生留马就业的比例不断升高,服务地方观念显著增强。

(二)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近几年来,本专业广泛开展社会培训和鉴定、技术服务,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支撑地方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三)示范与辐射,有效促进专业群的发展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相关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我院于2011年和2013年又成功申报汽车电子技术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两个全新专业。在本专业承担了“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等多项教科研课题的建设成果影响下,2013年,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专业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支持,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数控技术专业也相继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示范与辐射效应显著。

[1]何万一.高职校企一体化办学的产生条件与运行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3(29):68-71.

[2]孙红艳.建立高职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机制[J].机械职业教育,2009(6):13-15.

[3]廖红.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2(1):48-50.

[4]费重阳,张巾帼,等.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2(3):26-27.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实训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