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断想

2014-12-22杨建仁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瑰宝敦煌人类

杨建仁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这一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敦煌虽然历经千年,但卓尔不凡的神韵依然光芒四射,照亮无数人前行的阳关大道。

敦煌,是人类的敦煌,是精神的圣殿。敦煌,是永久的向往,是心灵的家园。她是人类用血液和思想喂养成的最炫目耀眼的尊贵之花。她让每一个前来朝圣的人们都从内心和灵魂深处涌起虔诚的景仰和热爱。

敦煌,是一个美丽的梦。她遥远而神秘,灿烂且深邃。在时光的磨砺中,她哺育出辉煌的诗篇,令人至今高山仰止,顶礼膜拜。敦煌,是一个传承的梦。她博大而精深,浩瀚而深广。在人类的进程中,她记录下文明的心律,蕴藏着艺术的瑰宝,令人至今击节长叹,心向往之。

听,驼铃声声,梵音袅袅;看,飞天凌空,花语缤纷。这就是光华灿烂的敦煌,这就是崇高唯美的梦乡。

走近敦煌,其实是走近心灵的世界,感悟一种宁静和安详;走近敦煌,其实是寻求来路,看见曾经的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走近敦煌,其实是为了明天,蘸下斑斓的色彩,书写未来的画卷。

敦煌,有讲不完的故事,抒不尽的情怀。当飞天仙子跃上无际的天宇,向人间播雨散花之时,天地间勾勒出一派和谐、美好的景象。

听,沙海轻唱,泉水叮咚。看,佛光万丈,经卷浩荡。

一泓泉水,深含着天地的清纯。一弯月牙,折射着内心的光明。水和月,是一双情同手足的姐妹。山和泉,是一对千年相依的恋人。

来敦煌看水——那沙漠中不曾干枯的眼睛,在历史的星空下眨动着,等你!来敦煌揽月——那壁画上不曾离去的飞天,在舒缓的乐曲中飘动着,等你。

一泓清泉,让大漠有了明澈的双眸。水波声声,掠过耳畔,那是如泣如诉的爱恋。茫茫戈壁,传来叮咚作响的驼铃,这是回荡在丝绸之路上的和谐之音。

敦煌如诗如画,敦煌似真似幻。

敦煌,是人类文化融合的结晶和瑰宝。敦煌,是世界和平相处的桥梁和纽带。

敦煌,这份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将由人类共同传承珍藏。敦煌,这部世界性的百科全书,将由世界继续书写盛世华章。

敦煌,是言说不尽的浩浩天书,是不绝于耳的神奇妙音。今天,我们愿为你献上气势恢弘的世纪乐章,所有激情的旋律为你流淌,所有动听的音符为你飞翔。在这美丽的夜晚,让我们头枕着敦煌,一同进入甜蜜的梦乡。

千年一梦的敦煌,是朝圣者对人类文明庄重和虔敬的膜拜,是世界追求和平、友好、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世界上有一条人类通往文明和幸福的阳光大道,她就是我们脚下绵延千里色彩斑斓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发展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交流合作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繁荣富强之路,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希望之路。

昨天,我们曾经一起在这条古道上走过。今天,我们也将一起在这条大路上前行。明天,我们还需一起在这条道路上奔跑。

[感悟]这篇美文是敦煌的颂歌,是敦煌的赞美诗。作者用无比景仰的心情,用激情荡漾的语言高度赞美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敦煌,是艺术的宝库,是精神的殿堂,是心灵的家园,是人类文化融合的结晶和瑰宝,是世界和平相处的桥梁和纽带。文章紧扣“敦煌”这一中心意象抒情,题为“断想”,看似天马行空,实际上形散而神不散。文章行文中大量运用了对偶和排比修辞,句式整饬,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瑰宝敦煌人类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人类第一杀手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