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4-12-19王平安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30期
关键词:建立联系会计专业毕业

王平安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系,重庆 永川 402160)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王平安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系,重庆 永川 402160)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办有会计专业,各院校都基于不同的角度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通过比较研究,各高职院校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没有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作为重点进行思考,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准备基于培养期限的角度,紧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方向,来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在本院校进行深入实践,以期对各院校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二元制;模式创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轻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重视目前职业的需要,轻视学生终生学习的考虑。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职业教育的始终。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前,关于什么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讨论很多,没有统一的定论,都是从自己认为的侧重点来下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其内涵来说,一般认为应该由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质量规格、系统设计和培养方式等构成。只要把这几方面的问题探讨清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就应该是科学的。

1.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像传统教育一样开展,应该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更应该注重学生情商教育、创新思维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化的特长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等,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来思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任何专业都应该思考,我们准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回答的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怎样的人才才是合格的人才回答的就是培养规格问题,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问题。

3.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系统设计”。要实现培养目标和达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我们必须对人才培养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目标规格体系(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内容方法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质量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与保障、教学运行与管理、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与实施、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估等)。

4.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是“培养方式”。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的人才培养方式是“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这样的培养方式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加以思考。

二、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综述

(一)国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

1.“CBET”人才培养模式。CBET模式的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首先由国家资格委员会制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确定能力标准;然后,由国家各方制定全国通用的资格证书,学生参与考试,学校进行学习成果的认可。

2.“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德国的高职院校采用,该模式的根本标志是学生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3.“CBE”人才培养模式。CBE模式的主要代表是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家,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模块式”教学,由行业专家委员会和学校专业委员会根据教学目标和岗位能力确定教学模块,制定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以上是国外高职院校具有代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各有特点,但是也有其共同之处,比如: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主要是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灵活、手段多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开展课程改革、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质量评估等。

(二)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很多,侧重点都不相同,以我国首批28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例:基于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代表学校主要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他们的各专业构建了“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培养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代表学校主要是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职业大学等,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管怎么进行表述,都是注重对学生的培养途径,通过有效的培养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培养期限的人才培养模式,代表学校主要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他们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分布到大学三年的时间内,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教育与培训;基于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代表学校主要是山西财税专科学校等,他们把课程体系划分为很多个领域和模块,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基于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代表学校主要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四川工程职业学院等,他们根据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把关键因素融合进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表述。

三、“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及特征

评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在离开学校后继续学习国家的经济类法律法规和不断变化的会计技术、会计制度等,活到老学到老;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实际工作、解决会计工作的突发事件,并且能够不断进行经验积累和知识积累、从工作中获得协调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职业职位上和待遇上不断提高,最终获得职业发展。这种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与协作、学会创新,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缘由

1.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都是基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创建,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很多方案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出关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类高职院校的主打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现在的高等院校都有这样的思想,即“学生毕业,任务完成”。现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都是基于大学时间,大学几年把学生送出去了,任务就完成了,而没有去更多地关注学生毕业过后的发展。而很多大学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有一个茫然期,工作忙忙碌碌、认认真真,工作之余,就是娱乐,只知道自己在从事该工作,不知道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为自己在这条路上能走更远而做准备。

同时,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校时,有教师进行培养,带领着进行学习。但是走出校门后,由于目前高校存在“学生毕业,任务完成”的思想,学生在工作中失去了教师的引导,没有了教师这支“拐杖”,也就没有了前进的方向,不知道怎么进行学习,也不想去学习,以为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都已掌握,没必要进行学习了。

3.高职教育有一种“够用”的思想。什么是“够用”?是毕业的时候满足就业“够用”?还是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够用”?是满足最基本的工作需要“够用”,还是满足更高层次职业也“够用”?其实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如果学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仅仅就是满足学生基本的职业要求,那对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是很有问题的。

正是基于以上的现实,高职院校应该认真地思考学生的培养问题,应该着眼于学生毕业后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设计。

(二)“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于以上缘由,本文提出了把学生的培养分为“校内培养”和“校外跟进”两个阶段,建立学校“培养”和校外“送”一程相结合的“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将人才培养时段分为“两段”。将人才培养时段进行延伸,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的人才培养主要就是大学三年时间,主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准备;校外时段长短不定,主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而确定,主要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带着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和职业发展生涯中走一程。当然,校外时段,可以不作为高职院校的法定义务,但是,应该作为学校和教师应尽的社会责任。

2.将人才培养路径分为“两线”。第一线,主要是: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送入社会参加工作→职位晋升待遇提高→职业发展,这主要通过学校的培养和学生工作后的自身努力而完成;第二线,主要是:在校期间为就业做准备(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等)→为职业发展做准备(如取得初级资格证书,以及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等知识)→工作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不断学习→提升知识、积累经验(目的是获得职位晋升的资本)→职业发展。两线同步进行,相互渗透。

3.将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项”。在校期间主要是“培养适应会计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两线共同作用、两段分步实施,终极目标是在学生职业生涯中实现不断的职业发展。

4.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重新描述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培养时段延伸至校外,课程体系中应增加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比如:分行业的会计课程、今后资格考试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知识。

5.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应转变“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引导式教学模式”;教学技巧上,尽量少谈“是什么”,尽量多谈“为什么”,让学生养成用会计的思维来思考会计问题,当学生脱离教师这支“拐杖”时,还是能够独立行走;教学方法上尽量采取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示例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等。

基于以上的探讨,可以将“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用图表示为:

(三)“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该人才培养模式与一般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实现三个延伸:

1.打破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维,突破“学生毕业,任务完成”的思想,对学校的培养任务、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校与教师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延伸”;

2.打破了传统的三年制高职教育理念,突破三年的培养界限,对学生毕业后还要进行跟踪引导和培训,将人才培养期限进行了“延伸”;

3.打破了“学校”的一元培养空间,将人才培养设计为学校的“培养”和校外的“送”一程相结合,实现“二元”结构的空间构架,将培养空间进行了“延伸”。

如果能很好地实施这三个“延伸”,我们一定能培养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难点

当然,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真正实施,会遇到很多难题,比如: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观念,不能认为把学生送出了校门,任务就完成了,应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跟踪,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其次,教师增加了工作量,学校也就会付出更多的教育成本,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三,财经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是一个大专业,如果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问题;第四,即使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毕业后的联系,学校层面也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但是,不能保证每位教师都能非常尽心地与学生进行引导、沟通,对他们的人生疑惑进行解答,辅助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地走一程。

四、“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我校是成立于1956年的财政干部培训学校,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重庆市财贸系统的学历教育中确立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07年升格改制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年年为重庆市所有高职院校中招生人数最多、就业满意度第一的专业,在重庆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具有引领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开始关注学生在社会的中职业发展问题,建立了教师与毕业学生的联络机制,开始对部分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的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建立校外的知识辅导和职业指导制度。样本选择:为了进行比较,选择的学生起点一样,都是在学校期间已经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选择学生在毕业时教师与学生建立联系和未建立联系两组数据各100名,未建立联系组按照毕业学生辅导员的档案信息进行随机选择;考察学生毕业后直至现在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情况等。研究思路:将两组数据的学生,按照相同毕业时间、相同起点进行比较,主要是比较他们在会计及相关工作中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情况,从而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缺陷:在样本选择时,很可能会存在选择教师熟悉的学生、也可能会偏重于发展较好的学生,不自觉地规避所做工作与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学生,所以,研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表1统计教师与学生建立毕业后继续联系,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督促其继续学习,辅助其不断成长的情况。表2统计教师与学生未建立毕业后联系,由学生进行“散养式”成长的情况。表1和表2对比分析:

1.学生毕业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其中50名学生还取得了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我校是2007年升格为高职院校的,第一届学生是2010年毕业,2009年的学生取得的是中专学历,2010-2013年为大专毕业生。2009年是中专学生、2010年是第一届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初级资格的不多。

2.分析毕业后0.5年到4年的工作情况(为了便于比较,按照5年的统计数合计分析)。建立联系的学生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比例分别为88.80%(其中2013年统计的100名学生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是92%,他们毕业时的专业对口率为97%,说明到12月时,有部分学生离开会计及相关岗位。全校会计专业在毕业时的专业对口率为85.12%),比未建立联系的学生从事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比例77.00%,高出11.80%;通过1到4年(2009-2013)的不断成长和教师的辅助,学生成长为会计主管或经理的比例为5.50%(2013年的毕业生只有半年时间,扣除这一届不算),比未建立联系的比例1.75%,高出3.75%。以上分析,说明建立联系比未建立联系,学生在会计及相关岗位上更加稳定,并且职业更有发展前景。

表1 建立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情况统计表(100名)

表2 未建立教师与学生联系的情况统计表(100名)

3.分析学生目前的状态及为未来所做打算。对于毕业时未取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的50名(或者90名、80名)学生来说,建立联系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初级资格的比例为33.37%,比未建立联系的比例9.52%,高出23.85%;对于取得初级资格后参加或正准备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学生来说(按财政部规定,高职学生属于大专毕业,应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但是部分地方要求不是很严,通过一定途径是可以参加考试的),建立联系的学生参加中级资格考试(或者已取得)的比例为13.00%(甚至有3名学生已取得资格),比未建立联系学生的比例2.80%高出10.20%,甚至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大比例的学生正在为参加考试做准备(或者正在参加,只是还一科也没合格而已)。同时,建立联系的学生有7.75%参加了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执业资格的考试(扣除2013年的毕业生,他们还基本没这样的打算。部分学生通过了部分学科的考试,有1名学生已经取得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还有14.75%正准备参加考试,比未建立联系学生的1.50%、2.75%分别高出6.20%、12.00%。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有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加相关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储备资本,职业方向更明确,职业规划更清晰。

4.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分析。建立联系的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比例为94.80%(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会计及相关工作,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基本上就不再拿书本了,状态就是上班挣钱,下班看电视、逛街、打牌等),学习专业知识的比例为87.00%,比未建立联系学生的比例84.60%、58.60%高出10.20%、28.40%。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毕业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继续保持比较好的学习热情,并且对自己的专业很是热爱,并不断地学习进步。

五、研究结论

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建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将培养期限延伸至毕业后,将对毕业学生的引导和辅助作为学校和教师的一种社会责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会保持其应有的学习热情和对会计专业的热爱,会用在学校养成的学习方法继续进行学习。教师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为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出谋划策,促进他们为了职业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学生终身学习的热情,又有利于学生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成运花.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启示[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12,(05).

[2]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6).

[3]张荣娟.邢学鹏.“三为一体”“三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2,(14).

[4]李国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选择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5]魏小瑜.中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G642.0

A

1674-9324(2014)30-0258-03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203181)阶段性论文成果。

王平安(1969—),男,重庆江津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研究方向:会计学、税务学。

猜你喜欢

建立联系会计专业毕业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学会建立联系,提升语文基础性学力
浅析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毕业歌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