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2014-12-18聂琼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聂琼

(洛阳师范学院 公外部,河南 洛阳 471022)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聂琼

(洛阳师范学院 公外部,河南 洛阳 471022)

作者通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内容、方法和原则,并且对语言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和角色转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必要性 教师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社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过硬的英语交流能力的人才。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使其具有用外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因此,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文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国的英语教学历来都是重视语言教学,轻视背景文化学习,忽略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恰当、准确地应用,严重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中国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很多文化差异方面的障碍,使得他们难以克服,从而阻碍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

(一)相关社会准则的误用

社会准则指人们在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及风俗习惯,如称呼、问候、道谢、告别等。如中国人打招呼时常说:“Hi,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your lunch?”这些是中国人常用的客套话,没有任何用意,而在西方人看来,这是触及隐私的行为或以为“要邀请他吃饭”。再如西方人对别人的赞扬总是回以“Thank You.”表示接受,而中国人则是习惯性地回答:“哪里哪里(Where,Where.)。”其实这也只是中国人谦虚的表达,没有特别的用意,然而,西方人听到这样的回答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与对方谈话。类似这样的不符合相关社会准则的交际用语还很多,都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没修养或者不友好的表现,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二)误将词语的文化内涵对等

词汇具有丰富的意义。同样一个词,即使在两种语言中具有完全相同的概念意义,也可能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内涵意义。要完全理解词汇的意义,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因为它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心理特征等。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误认为英语词汇的含义和汉语词汇的含义是一一对等的,误认为英语词汇在内涵和外延上完全等同于汉语词汇。事实上,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中的很多词汇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英语中,对一个人的上一辈男性旁系亲属的称呼只有“uncle”一个词,而在汉语中,却有几个词与其对应:父亲的哥哥称“伯父”,父亲的弟弟称“叔父”,母亲的兄弟则称“舅舅”等。又如“猪”(pig)这种动物,在汉语中表示“蠢笨;懒惰”的意思;在英语中却表示“肮脏,黏糊糊,浑身污泥”的意思。所以,英语中的“Peter is a pig.”就不能简单地翻译为“彼得是头猪。”。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如果对词语的文化内涵没有深入的了解,在使用中就会产生语用失误,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三)缺乏必要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各个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语言中,背景知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交际。例如“龙”在中文中是神圣的象征,是中国人的图腾。许多关于龙的词语如龙的传人、中国龙、龙腾虎跃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对龙的崇敬与喜爱。然而在西方,圣经中的龙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经过文化转换后译为 “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蕴含在语言体系中的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含义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学生如果对这一概念差异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在与英美人交际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语义方面的错位,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四)语言结构和思维模式方面的“错误迁移”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因此容易发生“迁移”错位。中西两种文化在事物的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西方人强调个人即目的,强调个人的尊严、自主、隐私权和自我创造等。因此,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突出的是主语(除省略句外,每个句子必须有主语),英语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要清晰明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则使得汉语句子习惯以人作主语;英国人则常以物或抽象概念作主语,这也反映了中西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如下例:

A:He has never thought that she would come.

B:It never occurred to him that she would come.

上面两句中,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他”是句中主语;而在西方人的思维中,人们认为是“这种念头从没有闪过他的脑际”,因而“it”作了主语。这种文化思维的差异和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习惯于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标语,不考虑这些话语应遵循的交际规范而造成语用失误,形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相关课程和书籍较少、受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制约、部分教师本身对文化引入的轻视,等等。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文化导入,强调两种语言存在的文化差异,对中西文化中存在差异的诸如金钱、个性、效率、守时等内容进行价值观对比研究,从而使学生了解交际双方的价值标准,避免交际过程中出现失误的现象。其实,只要重视起来,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很容易实现,而且方法有很多。

(一)在词汇教学中介绍中西文化差异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课堂上,我们通常都要讲解一些词的意义、用法和搭配,但是对于词的文化内涵往往涉及不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讲解讨论词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适当注意对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学习,让学生在领会词义的隐含意义的同时,了解这个词所反映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等等。比如在讲解龙舟节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介绍“龙”这种动物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龙”在中西文化中具有不同内涵。龙在中国人眼里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人们常说“望子成龙”,是希望子女长大后能有所作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而西方人却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消灭。因此,只有了解“龙”在中外文化中的不同寓意,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才不会出现相关的失误。

(二)在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中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教师可以将中西文化差异融进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渐地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模拟各种交际情景,使学生亲身体验文化间的差异,不断增加这方面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跨文化意识,让他们懂得在运用语言时,要遵守相应的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逐渐实现不同语言条件下符合不同语言规则和交际原则的得体转化。对一些教材中涉及的但未出现的,而在英语国家中很重要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开场白的时间做一个专题介绍,结合各种文字或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节日气氛,体会异域文化风情,使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建构语言文化知识,促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语言学习真正起到“正迁移”作用。

(三)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欣赏一些有关中西方文化的电影、录像、电视新闻、纪录片等,或者展示一些关于中西方文化的图片、物品,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和感受到中西方国家之间在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或者讲座,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报刊、书籍、网站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运用时应尽量避免机械呆板,做到融会贯通、自然流畅,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相关风土人情和人文背景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理智地对待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通过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树立明确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对不同文化模式的容忍性,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性,避免产生文化偏见,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搞清他们的文化难点,精心备课揣摩教法,将文化教学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认识,使语言学习充满挑战和新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避免在语言交际行为中出现“文化休克”现象。另外,教师还要具备用外语准确表达本族文化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上所讲的文化要点必须与课文内容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文化差异的认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其次,文化导入要适量、要有针对性。导入的过程中要以语言为主、文化为辅,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再次,文化导入的内容要实用。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教师在进行文化导入时,应针对教材内容,重点讲解课文中出现的对于跨文化交际使用价值大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如果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日常所需脱离关系,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价值不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吴进业,王超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67.

[2]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64-16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