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2014-12-18刘生荣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历史探究能力

刘生荣

(张掖市第六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切实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刘生荣

(张掖市第六中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在自主阅读、自主构建知识、自主探究问题、自主学习方法中培养能力。放手给学生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 农村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要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学会自主阅读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课前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自己主动学习新知识,做一定的预习笔记,如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思考课本中黑体字,等等,主动接受知识的效果明显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因而课堂上应着重解疑解惑,没必要把书上的东西一股脑全“灌”给学生。学生有准备地听课,在教师帮助下把疑惑解决,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优点是图文并茂、补充材料多,这些材料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因此就要求学生自读这些材料,以加深对教师讲述的理解。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则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略或不理解和理解不深刻。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白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否则有些学生只会把课本中的图画当成好看的画面欣赏,并没有通过看图获得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上教师只需讲重点知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

二、学会自主构建知识

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启发性即循循善诱;主体作用的核心是独立思考与学习”。这一步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要求教师理解、吃透教材,在备课上多下工夫,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课实际指导学生自主编写提纲,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第一指导学生按历史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和历史事件发展的三部曲(背景、经过、结果)阅读课文,列出知识提纲,教师简述归纳。第二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具体情况可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学案,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让学生做自学笔记,学生以此为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如美国内战这一历史事件:1.背景原因:①根本原因;②直接原因。2.经过: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转折点;⑤结果。3.解决问题方式。4.历史意义。对涉及的主要历史名词,请学生把所查到的资料给大家讲述或制成幻灯片播放,教师再补充。

三、学会自主探究问题

思维从疑问开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的,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层层推进、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过程。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推理和假设,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对比、借鉴提出问题,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则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等等。这些假设的提出,说明学生已经以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探究历史真谛。

自主探究问题还可创设新情境来探究知识,学生体验或再现的内容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重大历史事件的简要发展过程及主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作为等。如①角色定位和扮演目标:假如你是左宗棠,你将如何收复新疆?②制作要求和目标:假如你生活在半坡文化时期的陕西西安地区,需要制作一些能够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器具,你将如何探索并制出新器具?③材料分析和运用要求: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是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④历史场景设计要求和目标: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反映五四运动的场景,你将设计哪些内容以反映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爱国学生的壮举?

四、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每一个知识点、概念都有其不同的记忆方法,发现并掌握其规律,合理加工处理知识信息,探究便捷的记忆技巧,有利于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率。一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技巧,供学生借鉴。如教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指导学生提取以下知识点记忆:三个年代(1206年,1271年,1276年)、三个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忽必烈,文天祥)、三件大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更多的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如学完《甲午中日战争》后,指导学生从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等方面列表比较记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的有关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牢固掌握知识。

五、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历史融入生活

课程改革的实施,尽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仍然没有突破“读问讲练”这种模式,寻求和创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空间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错:①主题辩论,教材提供的辩题很多,如秦始皇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②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或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孙中山的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等。③知识接龙,如中国古代史出现的成语。④师生相互问难、单元历史知识擂台赛、学生自拟试题。⑤情景复现,指导学生创作排演历史戏剧,如一些成语故事,文成公主入藏等。⑥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城北的琉璃关,县城中的红军遗址。⑦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让学生就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办一份小报;模拟记者撰写历史新闻;与历史人物通信。⑧推荐学生阅读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历史教学不是为培养未来的历史研究员打专业基础,也不是打造储存大量历史知识和史料的人脑资料库。我们要借助书本历史,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历史,通过观察分析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反观自我、折射现实,为人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努力。历史学科以其广博的内容和充分的借鉴价值,为这种培养提供了可能。

六、加强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阅读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限制了学生发展。但不少学生由于抓不住重点或者阅读不仔细,致使答题不准确或者用词不规范,每逢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中文字、图片等各种历史材料使用意图,分析问题与内容的联系,正确的答题思路,在教材大量历史材料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技巧,使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真正懂得怎样正确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知识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试编。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从而把学生引向新的高度。

总之,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能简单理解为由教师来“解放”学生,而应逐步培养学生“解放自己”和“自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历史探究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