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对策

2014-12-18王刚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化价值观历史

王刚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1)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对策

王刚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1)

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使生活化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目前,中国高中课程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在此背景下,各学科教学都趋向生活化,特别是更具人文性的历史学科,肩负着推进生活教学实践的使命,坚持学生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和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正所谓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历史教学要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凸显历史学科的特性,并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生活化 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使命、教育信仰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一切都以育人为核心,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部分教师没有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实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历史教师教育理念仍然陈旧,没有站在育人的角度去思考课堂和课程,而是就知识论知识,把知识的记忆学习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升华完全分割,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历史结论的记忆,忽视生活中的历史故事,没有研究学情,无法走进学生,让原本体验式的历史教学变得枯燥无味。长期下去,历史生活化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二)部分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缺乏了解。

推行历史生活化教学是大势所趋,实施的条件之一即是充分调研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方面做得不够,除了课堂教学,他们很少关注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经验、成长经历,认知结构。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愿意主动去跟教师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很少有生活上的敞开心扉的交流,彼此之间难以形成教学上的默契。即使在课堂上,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培训和调研力度不够,也难免经常对学生提出的生成性问题束手无策。

(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内容单一。

评价是最好的管理,评价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评价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增添生活化的元素至关重要,创新评价方式,不应采用单一的传统课堂下的考试方式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时候体现出过程的精彩、结果的成功,关注学生生活化教学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新课改提倡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但是许多教师不理解考试考的是什么,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考试而单纯地讲解知识,过于强调取得高分这样一个结果,甚至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目中无人。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育人,是培养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考试的目的也是育人,考试考的是人品,人品即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有毅力、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不衰的激情斗志、是否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演讲能力,等等。因此,我们在评价的时候理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学历史生活化教学应符合当前课改的新要求,有助于将生活与评价结合,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推行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对教师来说,世界观可以具体为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决定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支配教学实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和成就自己。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更应该了解学情,关注学生,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其理应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分析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等等,下面主要从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三方面加以论述。

课程观方面,评价一个学校的办学层次主要看课程水平,而教师课程水平体现在对国家课程的研究,同时能够将国家课程生本化、师本化。历史自古至今与生活密不可分,历史教师应该在宏观把握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体验生活、参观名胜古迹、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将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加入国家历史课程,真正实现体验式、生活式教学,充分体现深刻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的教育理念。

教学观方面,教学的目的是育人,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理应深刻理解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有机统一。通过学生学习了解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以此为载体来提高学生主动研究历史发展历史的能力,并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通过自主合作式的体验学习,掌握从生活中研究历史的方法,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感受我们的历史。历史教师要树立全面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并且使之建立在丰富的生活素材上。

学习观方面,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一定要把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具有一定特点的人。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可以把这些视为重要的资源积累,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一定的了解,对人生及对前途有一定的认识。我们要以生命发展的意义促进认真学习,树立远大理想,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指导并交流,进一步地实现历史的生活化。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

在新课改以后,很多教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增加了更多的相关内容,但在真正的生活中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够创造一定的条件。此外,教师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仅凭教科书上面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在生活中进一步发掘新的历史教材,这样才会让历史知识散布到各个角落。在生活中不断寻找相关的资料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使教学不再单调,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触方方面面。

另外,各地的历史遗址、故事、人物,以及文化风俗、博物馆和档案馆等固有的乡土风俗类的资源同样是非常好的生活方面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能够使学生真实地看到、摸到,而且感觉亲切熟悉,具有直观生动的优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这类的乡土资源素材,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显得枯燥乏味,更能够引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精神。

四、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采用生活素材的课堂导入方式。

在一节课的开始,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开始,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如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所以,历史教师讲课时,要尽量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爱好等方面联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给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吸引注意力的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历史老师可以选用这些课堂导入方式,如故事类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在初中教学中经常采用,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还有情景导入、时事导入和经验导入,等等。

(二)通过情景方面的教学方式,拉近现实和历史之间的距离。

历史是讲过去的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无法再次出现的,这就使我们无法更加真切地感受历史故事中的情节,所以需要通过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设计出能够再现历史特点的情景,更加真切地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历史事件的学习内容。情景教学能够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更加真切地感受和领悟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开展历史教学,有很多方式能够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如印象、角色、问题等方式,都能够使学生认清历史,掌握和了解历史事实。

(三)组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亲身体验。

课堂上可以通过采用辩论、演讲、话剧小品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成长。课堂活动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姿多彩教学活动的设计最终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感受,情感升华,体验历史的真实感。

[1]翟世英.西洋教育思想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207.

[2]裴斯泰洛奇.裴斯泰洛奇教育论著选(夏之莲等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8.

猜你喜欢

生活化价值观历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历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