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条件,厚积薄发
——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4-12-18林美燕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有效性

林美燕

(漳州三中,福建 漳州 363000)

创造条件,厚积薄发
——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林美燕

(漳州三中,福建 漳州 363000)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一大考点,入选初中教材的文言文,虽说内容相对简单,主旨较单一,试题形式较少变化,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文言文仍是一大难点。为解决学生的这一难题,本文结合教学者平常的教学经验及人教版七、八年级教材内容、特点,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积累字词,夯实基础;鼓励诵读,增强语感;生动教学,培养兴趣;反复练习,激活知识。

初中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华夏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它耀眼夺目、内涵丰厚,是民族古代语言的核心。特级教师于漪曾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对于个人而言,学好文言文,有助于明理、明善、修身养性。然而,现在中学生以“快餐文化”(网络文化)为主体文化,追求简易与快进,谈文言而色变。对此,钱梦龙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中考的一大考点,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入选初中教材的文言文,虽说内容相对简单,主旨较单一,试题形式较少变化,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文言文仍是一大难点。为何同一“而”字在不同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大相径庭,为何“股”字翻译为“大腿”?面对陌生的知识,学生需要不断识记、理解、运用,才能慢慢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文言知识体系。所以,为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文言文的考点要求: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归纳文章内容重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进行赏析,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的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经验及人教版七、八年级教材内容、特点,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高楼大厦平地起,根基是关键;万丈桥梁架两端,桥墩是根本;文言学习夯基础,积累是重点。文言字词繁杂,令初学者望而生畏,为突破这一难题,需要我们多鼓励,多给学生希望与信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文言打基础,最重要的是积累,需要学生从每一篇文言文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积累起。欧阳修《赠学者》:“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此诗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方能有所成就。有研究证实,知识积累具有乘数效应和可内化性,所谓“乘数效应”,即以原先积累的知识为基础,随着学习吸收更多知识,知识积累的雪球会越滚越大,知识量和知识价值都会呈倍数增加。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学习刚刚起步,需要从积累开始。这是迈向文言“珠峰”的第一步。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每单元末篇文章为文言文,上下两册共十篇文章。量少,学生易于掌握,有助于减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感。然其缺陷是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刚进入状态便戛然而止,犹如一个傍晚出海捕鱼的人,刚撒下网,风大起,不得不急速收网而归……八年级教材则将文言置于一处,四单元共二十篇文章。在学完这些文言小短文后,会有多少学生拥有独立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知识的零散,影响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面对陌生的文章,心怯然。所以,在教授文言之初,我便要求学生学会分类积累常见文言字词的义项,如“故”:①故人具鸡黍;②温故而知新;③故外户而不闭……在整理中,学生对“故”的意思有了初步认识。课外阅读中,若见“故”字,已有了八分把握。诸如此类,积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进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学会举一反三,文言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有了相应的文言字词基础,学生对于课外文言文就能做到独立阅读文章、翻译句子、赏析文段。可见,积累字词能让学生学会知识的“移用”。

二、鼓励诵读,增强语感

著名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古人有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见,熟读、诵读在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读则需讲究形式,或范读,或齐读,或小组读,或个读,或精读,或粗读……带着感情,读出轻重,读出抑扬,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读出文章内涵,更要读出自己。我们则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认知水平、感情倾向,背诵正是在读中达到极致。八年级的文言文,背诵篇目繁多。《陋室铭》、《爱莲说》简短易诵,可于课前完成。像《核舟记》、《三峡》虽只有短短数段,然而内容晦深,较《桃花源记》难背许多,使诸多学生望而生畏,即使在教师的“逼迫”之下,背诵状态亦如挤牙膏状,未能流畅诵文,而且隔天便忘。这样的背诵流于形式,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效性更无从谈起。所以我觉得此类文章的诵读需讲究技巧:

首先,理清思路。如《核舟记》先介绍舟的空间转换,再从介绍船头情形转入舟尾简介,人物介绍亦遵循一定的顺序,抓住此脉络,可为学生熟读或背诵铺平道路。

其次,小组竞赛。面对难题,学生的第一反应是退却,与其让我们在学生身后“策马扬鞭”,不如想方设法让其主动前行。初中生有爱惜脸面、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师何不依此个性特点营造你追我赶的背诵氛围?

最后,鼓励多背诵。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或课后完成背诵任务后,其余时间便无事可做,难免寻机做小动作。所以鼓励他们背诵课文未要求的段落,一则可以体现自己的能力,二则多背诵可增强语感。此外,在这部分学生的带动下,“中间力量”亦将激起强烈的表现欲。

三、生动教学,培养兴趣

一堂课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它的成效,影响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是不是多讲几个笑话,让学生在笑声中度过一节课就是生动的教学?我认为真正的生动教学,除了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身心愉悦外,还应该调动学生,使之积极思考,充分参与课堂互动,最终学有所得。这样的课堂充满活性,也对执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驾驭充满变数的课堂。这些方法在文言教学中极为适用,因为很多学生谈及文言文学习,极为不悦,认为其除了背诵,还是背诵,索然无味。为了转变学生旧有的观念,我们在日常备课中,要更多地思考一堂课要有其生发点,更要有其生动处。讲授新课时,我常变换形式,如:

穿越式。古文中讲述的内容距现代生活较为遥远,学生在学习中总难找到共同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教学时应适当穿引现代生活以加深理解。如《大道之行也》其中的内容可联系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大学生就业等问题。

链接式。文本之间,文本与其他诗文之间,有的关联甚紧。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极乐世界,据此王维写了一首七言乐府诗,反映其美好的生活理想。教师可在教学中加以联系,如此,学生对文本内容便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

故事式。单纯的文本教学显得枯燥,可以适当穿插文中人物的相关故事。如教学《核舟记》时,穿插苏轼与佛印关于“心中有什么,对手便像什么”的故事,一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四、反复练习,激活知识

文言学习,如果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识记、背诵上,那么知识仅处于冷藏状态,需要经过反复练习,不断强化,才能达到活跃的层面。另外,不断增加的新知识会无数次地冲撞旧知识,久而久之,学过的旧知识渐渐偏离轨道。这样的教学便谈不上有效,可见知识巩固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自测、同学互测、教师测试等方式巩固知识,且形式要多样化。因为学生总执著于自己出错的地方,若不适时加以纠正,则无论教师强调多少遍,错误如顽疾,难以治愈。所以,在进行下一次测试前,必须注意上一次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于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需要在下一次测试前通过讲评给予加强。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突破教材编排体例的局限,形成系统,改变零散、无序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达到此目的,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总之,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为师者在有限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教学生学会学习,将来他们学习的道路才会畅通无阻。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9-25.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34-735.

[3]王松泉等著.语文课程新理念导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42.

[4]陈日亮著.如是我读: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个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24.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有效性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