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教学体系下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课为例

2014-12-18聂玉洲魏玉洁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读本思政理论

聂玉洲 魏玉洁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基于实践教学体系下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课为例

聂玉洲 魏玉洁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读本》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方法论。“读本”课与现实联系紧密,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理论在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引领作用。

实践教学 构建 思政课

政治理论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本》为例,以下简称“读本”)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挑战。它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长期相脱节,致使政治理论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教学与调动学生深入社会实际相结合,把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此做了初步探索。

一、“读本”课实践教学价值

(一)“读本”课的本质要求教学的实践性。

从本质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是一种方法运用,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若理论脱离了实践,理论只能成为无本之木,因此本门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实践性。

(二)“读本”课程特点要求教学的实践性。

“读本”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础,讲述了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这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读本”课生命力之所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在“读本”课教学中,必须将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如果对书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体验,学生就无法达到课程标准中对实践应用培养要求。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学的实践性。

“读本”课与现实联系紧密,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的更应该培养他们合作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把思政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充分发挥理论在今后职业生涯中的引领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困境

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接触社会,把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目前思政课在实践教学在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缺乏保障条件。

某些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重视,眼里只有操作技能,其结果只能培养出一批暂时技能熟练的技校生,忽视思想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无法承担“中国智造”的历史使命。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由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组成的复杂活动,专业课实践性教学有专项经费、固定的教师团队和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不存在或者难以创造和争取这样的条件,实践教学组织较难,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乏力,内容空洞。

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具体安排和组织上不规范、不落实,缺少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教学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主观性,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应有什么样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标准,均没有明确规定,缺乏一个客观标准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环节的实效,更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组织困难,缺乏学生的广泛参与。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课外与课内、校外与校内相结合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组织过程比一般理论教学要复杂,涉及教师、学生、经费、场所、教学安排、培训、评价等环节和因素,是一个经常性、长期性,以及全体学生都要参与的活动,因此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而思政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调查时间难以协调等原因,往往只能选择一些代表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外,如此实在难达实践教学的初衷。

(四)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现实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突破传统的以单门课程甚至章节为对象教学的实践模式,仍仅限于参观、考察等浅层次、认识层面的实践方式,致使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许多学校把思政课社会实践等仅限于或等同于校内各种文娱活动甚至课堂讨论。

三、教学观念重新构建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时代特征和教学总体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使教学实践的理念和新时期思政课教育的时代特征和课程要求相适应。

(一)确立引导性教育的观念。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把教师看做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理论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更不是一个“训导者”。引发学生对新信息的浓厚兴趣,然后作为学习研究的主体,自觉进入角色,在教师不动声色的引导下,层层解剖,步步深入,理解对象,吸取对象,最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水到渠成地获得真知。

(二)确立参与性教育的观念。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从改进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层次性和有效性角度人手,提高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实际上,思政课教学就是把所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在大学课堂上进行最典型、最浓缩的表现。通过参与运用课本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牢固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通过实践探究、解决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把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建构关于问题的知识和意义。

四、技师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按照实践资源来源划分,实践性教学可分为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类型。结合笔者在教学实际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构建。

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曾说:“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学生通过“用理论做事”过程中获得丰富知识体验,自我建构起对目标知识系统的认识,最后在实践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案例式教学。

就是将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碰到的典型事例引人课堂教学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寻找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契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事件、案例展开叙事与分析,以理论所涉及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纽带,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实战中,透析社会经济发展实际背后的、人们在各种实践中的观念、思维和方法问题;“读本”课程特点要求课堂教学直面社会热点,用“新鲜事”讲清“硬道理”、用“身边事”讲清“新道理”、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从而使大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把政治教育功能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首先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地理解并相信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有效的教学任务,运用课本理论,“驱动”学生在政治课堂中主动学习、探索,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理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共同理想和信念。在任务实施过程应注意任务设置真实性,突出时代性,设置任务要有代表性,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理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习习惯。

4.课题研究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由结合组成研究小组,开展对本课程内容相关的课题研究。根据对不同学生做不同的设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提供若干课题供学生选择。如财会专业,可以安排学生结合专业课题,谈谈我国税收体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间关系;学生的课题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学生的专业课与思政课相结合,使学生在思政课指导之下,深刻地理解、热爱本专业;在专业课背景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感。

(二)校园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指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活动、学生活动等,它对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结合校园活动开展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继续,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当前校园文化活动大多出于上级布置任务;过于偏重娱乐功能,缺乏政治教育意识。可以结合军训、实习、各项竞赛等活动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渗透,使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而且让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为将来走入社会提供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基础,这样才能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束之高阁的命运。

2.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

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年轻学子常常会深受校园网络的影响,他们更容易、更有兴趣与网络进行更密切的融合。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监控和引导。通过校园网、BBS校园学报等公共平台,解读马克思主义。弘扬主流价值,加强互动引导,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在的困惑和问题进行系统讲解分析,使学生从思想上明白、从情理上接受、在行动中践行思政课的教育。

(三)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实践,在知与行的结合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公民意识和政治理论素质,也是思政课教育的归宿。

1.结合学院社团,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将政治教育贯穿于社团活动,可以使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资金和时间等得以综合利用。例如组织学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通过在福利院、敬老院、新市民学校等公益基地做义工,当支教,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获得情感信息的体验性支撑。

2.结合专业实习,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

根据不同专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诸如电气专业的学生开展小家电修理活动、利用汽修专业和4S店联合办学机会、主动服务社会。组织学生在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之下,深刻地理解、热爱本专业;在专业课背景的基础上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感。

3.利用本土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

组织学生对周恩来纪念馆和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等红色资源进行参观和考察,使学生在理论的接受和内化过程中,获得经验事实的比照性支撑。只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才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政治书中的重大理论。

[1]叶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模式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出国与就业,2011.3.

[2]丁春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J].社科纵横,2011.1,Vol26,1.

[3]魏钢,徐仲伟,代金平,卢凤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特征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2011,Vol23,4.

[4]刘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10.

猜你喜欢

读本思政理论
雏燕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