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2014-12-18陈涔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陈涔

摘    要: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四种途径: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在作文中渗透人文精神;在阅读中渗透人文精神;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挖掘人文精神。最终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的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素质教育

迎接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的世界性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视教育创新,重视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适应,重视对人的资源的开发。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价值,要开发人的价值潜能,就要重视人的特点,尊重人的发展规律,这是现代社会,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鉴于此,中学教育,尤其高中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可是,我国人文素质现状却令人担忧,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使学生片面追求科技知识、知识技能,而忽视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社会上的一些弊端,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而是人生价值观扭曲,思想品格、道德水平低下。可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精神指整个人类文化体现的最根本精神,或许说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

教育中应该充满人文性,尤其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因为语文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文是这个民族世代创造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全部历史。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看出,语文课程不仅重视工具性,还重视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具有可行性,还很有必要性。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大致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在课本中挖掘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它特有的人文品格传递着“爱国主义的思想,人格的价值观念,人际和谐的思想和社会的责任观念”。于漪老师认为:“应充分运用语文教材,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汲取精华,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开现今中学语文课本,表现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精神的篇章和材料,俯拾皆是。诵读一篇《离骚》可以让学生辨清浊、明是非;讲析一阙《满江红》,可以催发学生的报国之心;朗读一首《正气歌》,可以激发学生的浩然之气,使他们永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教授一首《沁园春·雪》,更唤起炎黄子孙对“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对无产阶级当代英雄的仰慕。对这些精神养料,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通过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也可以通过语言品味、形象剖析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书声琅琅中释放活力、舒展灵性、发挥想象。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汲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写作是一种高度综合化的精神活动,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篇小小的文章,往往能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个性风格。所以作文教学要特别注重渗透人文性。

首先,让学生写真话。现在不少学生写作文时喜欢造假,说大道理,作文显得很空洞。言为心声,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真正的心灵自由。

其次,在写作中塑造美好心灵,形成理想人格。为使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二十一世纪人格素质的要求,进行系统训练,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具有爱心与责任感。可以培养学生从爱自己最亲近的人开始,可以拟题为:《感谢》,让学生有意识地描写亲人的关爱、邻里的互助、同学的情谊、老师的呵护,甚至陌生人的帮助,让学生逐步学会关心、同情弱小者,将自己的爱心回报于社会,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其次,培养学生具有求知、成才的伟大抱负。通过爱心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要因势利导,把这种责任感转化为求知成才的原动力。老师可以拟题:《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学生作文,使他们自学树立成才的伟大志向。此外,还可以通过作文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培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奋斗不止的品质。

最后,评语要充满人文性。部分教师在应试作文教学的影响下,所写的作文评语往往就是: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写了等于没写。基于这种情况,我都用第二人称的谈心写评语,真心倾注情感,充满人文关怀。记得有一次学生在名为《记忆》的作文中写到她失恋了,我在评语中这样写道:读着你那清新淡雅的文字,我仿佛看见了十年前的我,那时我也很迷惘、自卑,但我终于想明白:上帝创造了你,你就会有你快乐的理由。你是个优秀的女孩,终有一天会遇到欣赏你的他。笑一笑,世界因你而美丽。那次作文后,那个原本极其内向的女生变得开朗了。对话式的评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提高了对生活、人生的认识,从而健全了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精神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成了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三、在阅读中积累人文精神

课外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渠道。文学是人学,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读经典名著,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读孟子,可以感受他“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读范仲淹,可以领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读苏轼的词,便会向往他那自由豁达和乐观的天性,学习他无论富贵贫贱都始终保持亲切超脱的人生姿态和风范。从《诗经》到《红楼梦》,从《荷马史诗》到《约翰·克利斯朵夫》,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和独立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充满灵性和热情,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生命,关注精神世界,对未来充满神往和想象,对人类怀抱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人文精神

在研究性学习、专题讨论、人文知识讲座等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运用,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语文教学凸显较强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为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展示平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文章最多,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体验学习鲁迅的“硬骨头”精神和爱国情感,在教学课本中最后一篇鲁迅的作品《药》时,我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有的鲁迅作品进行一次集大成式的总结性专题研究。组织指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或自行确定的研究性论题,进阅览室、图书馆检索和阅读相关作品及研究文献资料。与此同时,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科学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认识到了新世纪仍要发扬鲁迅精神,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民主、战斗精神,学习他切实关心祖国现实和命运,对祖国前途的痛苦思考体现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课文传授的有关知识是有限的,但授给学生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将影响与伴随学生一生,甚至于他的下一代。让语文教学回归到人文教育轨道上,重视对人自身的关怀与完善,值得每位语文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钱理群.我的教师梦.

[3]朱旦年.语文教学应倡导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