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与建议

2014-12-18佘梅溪

文教资料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大学生

佘梅溪

摘    要: 本文以江苏大学本科生为抽样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多函数比较法,对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其中阅读意识不强、阅读热情不高、阅读时间偏少、频率下降、读物的类型结构不合理等是主要问题;阅读受到以网络等新兴媒质为载体的消遣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经典特别是文学经典的阅读情结逐步淡化。本文通过从阅读上巩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具体措施的探讨,力图为美丽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外阅读    美丽校园

目前,各高校正积极响应党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号召,将美丽校园纳入大学的重要内涵和长期建设规划,力图以“美丽校园”为抓手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美丽校园”不仅仅表现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氛围等外在之美,更需要校园主体特别是大学生的内在美来支撑。一所缺乏内在美的大学就像无花之春,无雨之夏,无果之秋。大学创造内在美的渠道很多,阅读对于涵养大学生的内在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卡尔维诺所说:“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变。社会结构的重组、经济关系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思潮的涌入、信息爆炸等带来的价值多元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他们的心智。由于大学生的区分能力、自我净化能力和调整能力尚在形成中,因此某些学生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以致“有知识缺文化、有欲望缺理想、有目标缺信仰”。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不应只是专职教师的责任,而是整个大学的职责所在。阅读经典无疑是开展以上教育的一种开放灵活的隐性教育资源,润物无声又直达心田。中央电视台“我爱阅读”的公益宣传片就曾说:“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进心里。”“阅读让内心强大,敢于面对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为更好地发挥文学经典在大学生心灵滋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只须首先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

一、阅读渠道多元化,阅读性消费趋降

今天大学生的阅读渠道大大拓宽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网络和图书馆这样价廉甚至免费的途径获取阅读,二者所占比例都在半数左右。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书店和报刊亭获取阅读的人成为“非主流”,前者占29.37%,后者占17.06%。书店这样需要较大阅读代价的途径呈持续缩减趋势。以年级为单位,可以发现大一学生有45.71%的人通过在书店购买书籍阅读,而大二、大三、大四则降至30%、20.49%、19.74%,年级高,购买书籍的愿望反而低。不少同学坦诚,即使去书店购书,一般也是参考书、样卷等学习资料,而非通识性读物。

图1 大学生获得阅读的渠道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支付意愿趋弱。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随着年级增长,父母对于子女的生活费的限制往往趋于宽松,大学生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却呈上升之势,这就进一步意味着阅读支出在大学生全部消费中的相对“缩水”。调查过程中,不少大学生承认大部分生活费花在服装饮食方面,购书的开支基本不在考虑范围。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大学图书馆藏书的丰富和借阅的便捷。以江苏大学图书馆为例。它是一座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现拥有校本部馆和梦溪、北固、中山校区馆,以及人文、外语、工商、艺术学院资料室。馆舍总面积31000平方米,截至2010年7月,中外文纸质图书260万多册,电子图书近100万多册,中外文纸质报刊3600多种,电子报刊37000多种,全文数据库34个,二次文献数据库15个,包括各种知名的大型综合性数据库、各类权威的专业学会出版物全文数据库,还有“古籍数据库”、“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江大文库”等自建数据库[2]。此外,该图书馆还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信息基础环境及数字化资源,可为读者提供多层面、多方位的文献阅读和信息服务。

第二,网络平台和电子图书的低成本和高便捷度影响了纸质图书的阅读和购买。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他们的成长过程适逢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中国,通过网络就可以方便地阅读。特别是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阅读。2014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56亿,超过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5.8%的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青少年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21亿,截至2013年底,青少年网民使用手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三种上网设备的比例分别为86.3%、71.2%和51.2%。手机是青少年上网使用最多的设备且使用热度持续上升[3]。虽然此次报告并未统计青少年网络阅读现状,但根据2010年的报告,青少年网民在网络文学上的使用率就已达到48.1%[4]。电子书较之纸质书,极大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并使阅读成本大幅下降。网络上有海量可供免费下载的电子书,即使需要付费,其价格也远远低于纸质书。市场上十几、几十块钱的纸质书,电子书只要几块甚至几角钱。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选择便捷价廉的电子书就不足为奇了。

不容忽视的是,低廉的阅读成本并没有提升课外阅读在大学生空暇生活中的地位,阅读渠道的便捷化未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一些实质性问题。比如,手机上网的碎片化特征导致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较之传统的纸质阅读,大大降低了经典阅读中的精神享受感。

二、课外阅读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资源的丰富,网络的突飞猛进及电子产品的普及,当今大学生拥有充裕的物质条件进行社交、社团和娱乐、购物等活动。大学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作为净化灵魂、让内心强大的阅读却逐渐被边缘化,“没有时间”是相当普遍的理由。在此次调查中,有54.64%的学生认为可供阅读的时间不足,虽然随着年级增长,认为时间充足的学生数比例略有上升,但最高也只有58.20%,见图2。

图2 阅读时间是否充足

在“是什么占用了你的阅读时间(可以多选)”的调查中,认为专业学习占用了课外阅读时间的比例占55.51%,位居首位,在医学、经济和一些理工类专业持这种认识的学生比例更是达到69%。有52.27%的同学认为是观看各种网络视频,只比花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的时间低不到3个百分点,位居第二。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占用阅读时间的同学有36.78%,其次是玩网络游戏,占21.81%,逛街网购虽居末位,但也有15.51%的比例。

图3 是什么占用了阅读时间(多选题)

即使阅读时间少一些,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就会有不少收获,然而调查发现,有连续或坚持性阅读习惯的学生也是极少数。71.9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频率在下降,且年级越高,下降幅度越大,如图4所示。在关于导致阅读频率下降的因素中,有49.68%的学生选择了娱乐消遣活动。

图4 阅读频率变化

大学生本应就以学业为重,专业课程学习占据大部分课外时间属情理之中,但扣除专业学习时间之后,大学生仍有相对充足的课外时间。据上海理工大学团委的一项调查,大学生课业时间在学习日和休息日分别平均花费6.46和3.56小时,生理需要时间均值分别为9.72和10.87小时,劳动时间均值分别为1.35和1.48小时,空暇时间均值分别为6.47和8.09小时(占学习日时间的27%和休息日时间的33.7%)[3]。另一项关于广州大学城大学生空暇时间的调查表明60.37%的大学生每天拥有至少3小时的空暇时间[6],以上空暇时间是扣除了所有因学业而支出的时间,由此可以认定大学生拥有的空暇时间还是相对充裕的。

既然有相对充裕的空暇时间,为何大学生仍感觉课外阅读时间不够呢?这首先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的是社团活动。调查中平均有36.78%的学生认为阅读时间被它们挤占了。但这一比例在不同年级中并不平衡,大一学生为62.86%,大二接近50%,大三大四却仅为17.21%和9.21%。其原因在于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在经历了大一大二时期对社团、学会的好奇、跟风和“疲倦”后退出了,而留下来的少数人已大多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所以大一大二学生就成为各团、会的主力构成。再加上一些团、很多具体执行的事务都交给了低年级学生,从而导致他们选择该项的比例偏高。

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有不少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问题的根本和实质并不在于阅读时间是否宽裕,而是出在学生主观的阅读意识和阅读情结上。

三、是什么冲淡了天子骄子的阅读意识与情结

喜欢做的事情,即便没有整块的时间,也可以像鲁迅先生讲的那样从空闲时间里像挤海绵一样挤出来。可是,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情境却是,一方面,有一些学生在“闲得疼”中将大把的空闲时间打发给空虚性的玩乐,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确实在挤时间,甚至分秒必争,但挤出的时间全都花在了考研、考公务员,课外兼职赚钱、逛街购物,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和种种“应酬”上,唯独没有一点空闲施舍给课外阅读。

在“娱乐至死”的娱乐消费年代,一些大学生对于课外经典阅读的兴趣大多被网络消遣和娱乐给冲淡和稀释了。一些受访学生坦陈,课余时间,他们都在追韩剧(如《爱在哈弗》、《来自星星的你》)、美剧(《越狱》、《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等)和好莱坞大片,甚至泰国剧也在追捧之列。另外,他们也是大量国内青春偶像剧(如《爱情公寓》等)、微电影和遍地开花的“全民娱乐”节目(如《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等)和恶搞八卦类节目(如《屌丝男士》等)受众的急先锋和绝对主体。一些学生熬夜上网玩手机,既影响了白天正常的学习,又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和消费方式便捷化(特别是网络消费的强势崛起)的强大影响,某些大学生日益成为物质享乐主义的主力军之一,他们是各种品牌的铁杆粉丝,如智能手机中的“果(苹果)粉”、“星(三星)粉”,花诸多时间研究如何消费、如何秒杀心仪的“宝贝”。甚至在课堂上,上网淘宝、看电影、刷微博、刷人人、刷贴吧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今天,某些大学生要么忙得不亦乐乎中,要么闲成宅男宅女,但不论“忙”还是“闲”,阅读大都被“放逐了”。

上述情况的出现,部分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出现心浮气躁、拜金主义症状,再加上就业形势等方面的压力,使得“读书无用论”(这里的“书”是指通识类,不包括“谋职”类)在部分大学生中仍颇有市场,导致他们阅读意识不强,阅读热情不高。因此,社会环境是造成部分学生逃避阅读、沉迷娱乐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的主观认识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有14.47%的同学认为经典文学对他们而言没有积极影响。其中工科学生的这一比例高达25%,大三男生的比例也达到24.44%。颇有些讽刺意味的是,57.02%的同学认为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发时间而非充实提高自己,比例最高的大二达到60%。可见,大学生对阅读作用的认识不足,阅读态度冷淡。诚然,客观条件对课外阅读确实产生很大影响,但内心缺少对阅读的渴望才是问题根源。没有这种渴望,即使身边毫无诱惑,阅读也不会深入人心。学生阅读情结的严重流失,同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对课外通识读物如饥似渴的阅读形成鲜明对照。

四、阅读的性别之别

网络对男生的阅读影响更大。在阅读时间方面,40.24%的男生认为网络游戏挤占了其阅读时间,位居影响因素第三。女生的这一比例仅有11.22%,位居影响因素倒数第一,与男生形成鲜明对比。网络信息时代,较之男生而偏于内敛的女生在适应这样一个时代时似乎稍慢。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热衷于追求刺激的男生在融入网络时代的同时也常常改变了对阅读媒介的选择。图5显示,56.80%的男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而女生只有42.86%。54.08%的女生仍青睐传统纸质书籍,而55.62%的男生偏好电子书。

图5 阅读媒介的差异

在读物类型的选择上,女生的感性和男生的理性也在细微处体现出来,在女生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报纸杂志、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而男生中则是中国现代文学、报纸杂志、新闻刊物。较为休闲的报纸杂志、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的感性与新闻刊物的理性区分还是很明显的。但从整体来看报纸杂志、网络小说、中国现代文学等休闲类读物占据了读物类型的半壁江山。此外,从图6中可以清楚地发现,除了专业读物外,女生对各类型读物的热情都略高于男生,特别是“言情小说”更是高出一倍。

图6 读物类型及阅读偏好的男女差异

偏于感性的女生更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图7显示,39.12%的女生认为身边阅读氛围冷淡是导致阅读频率下降的原因,大二女生甚至达到58.33%,而男生仅有28.40%。但面对新鲜和海量的娱乐消遣诱惑,男生的抵抗力又似乎不如女生,58.58%的男生认为娱乐消遣导致阅读频率下降,而女生则为44.56%。

图7 导致阅读频率下降原因的差异

五、阅读偏好的差异

对读物类型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偏好,对之加以分析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当前精神状态。本研究为调查对象提供了西方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西方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新闻、明星八卦、杂志、专业读物、网络小说、言情小说10类,并允许多选。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最主要的课外读物类型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报纸杂志,分别为51.97%和50.11%,新闻刊物、网络小说及中国古典文学则减至35%以下,从西方现代文学开始跌破25%,最低的专业性读物只有18.14%。有意思的是,在上文关于“是什么占用了你的阅读时间”的调查(图3)中,认为专业学习占用了课外阅读时间的学生最多(55.51%),但在此处关于“课外的主要读物类型”调查中,专业性学习读物却是大学生阅读最少的,学生在两次调查中答案的矛盾性更进一步验证了认为专业学习挤占了课外阅读时间只是一些大学生的借口而已。

图8 课外的主要读物类型

在十个选项中,西方古典和现代文学并未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对象,而是分别排在倒数第五(25.05%)和倒数第三(20.95%)的位置,远远低于中国现代文学(50.11%)和中国古典文学(33.91%)。不难看出,读物的中西分化明显,西方作品处于劣势,这与全球化趋势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现状并不相符。其中,中国的翻译危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

优秀的西方作品想要在中国得到认可,需要的不仅仅是它原有的精彩故事情节,更需要译者精湛的翻译技术,深厚的文字功底,其价值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目前中国的翻译事业形势却不容乐观。早在1994年,季羡林先生就以《翻译的危机》为题撰文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的翻译存在危机,但多年过去,这种危机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善。特别是“高端翻译面临一将难求的窘境,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翻译作品泛滥。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列举说,霍金著《时间简史》(插图本)‘经专家对照后,差错率至少达万分之十,更有甚者,《骑兵军日记》‘每页错译高达两位数,‘6月3日的日记,1500字中就有16处错译。《杰克·韦尔奇自传》38.5万字中,全错780多处,与原意有距离的千余处”[7]。诸类状况导致中国市场上西方经典作品质量不高,对于对文献可读性要求极其苛刻的大今日学生而言,让其在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中占有一席之地比较困难。

六、总结与建议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从多角度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其中阅读意识不强、阅读热情不高、阅读时间偏少、频率下降、读物的类型结构不合理等是主要问题;阅读受到以网络等新兴媒质为载体的消遣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经典特别是文学经典的阅读情结逐步淡化,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生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对此大学应采取治本之策,为切实加强大学的精神文明和美丽校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营造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我国大学教育的重心发生了一些偏移,即过于强调成才,相对忽视成人,过度实施智育,相对缺失德育,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和市场需要,相对弱化社会效益和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总之,人之作为手段的教育相对压抑了人之作为目的的教育。但是,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大学经义在育人。阅读是立德树人的一个简洁、高效而又灵活的方式,因而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加大对此工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目前,在江苏省一些高校,特别是一些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如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已在此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它们每年举办形式和主题不同的“读书节”,定期开办读书沙龙,开展阅读心得比赛和各种辩论赛(如关于“读书无用论”)等多种形式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学生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举办“人文大讲堂”邀请人文社科类学科和专业的大师学者与学生面对面,重温经典,探秘人生,放飞心灵,取得了积极效果。此外,高校图书馆在引入外国经典的译本时应严格筛选,防止粗制滥造的译本影响大学生对阅读西方经典的热情。还应摒除只把翻译当做学外文的一种附属,似乎学了外文就自然会翻译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多负责任、高质量的翻译人才,从根源上解决中国翻译危机。

第二,疏堵并用,多管齐下,防范各种不利因素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干扰。在某种意义上,阅读经典既是一种心灵净化和意义感提升的过程,又是一次获得愉悦和享受的精神之旅,但在今天全媒体时代,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正经受全方位的快感信息源的狂轰滥炸,精神需要逐步被感官满足取代,对于“三观”正在育成中的大学生而言,除极少数自制力极强的人,很少能逃脱现代全景式娱乐监狱的控制。所以,防范各种诱惑对阅读兴趣的干扰,重塑大学生的阅读情结确有必要,而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又可以反过来从源头上治疗一些大学生精神空虚、沉迷网络的问题。近来,一些高校陆续对教学区和学生住宿区实施了分时间段的限网政策,这为将学生目光重新吸引到阅读经典上提供了机会,但仅此,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高校更应着眼源头和长远,通过创建形式活泼、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体系和活动机制,调动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另外,学校应对大学生团、会等组织加强指导,规范相应制度,对其活动予以合理化,防止学生在过量的团、会活“动”中忘记在阅读中寻找心灵沉“静”。

第三,开设相应的经典阅读或通识类课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和爱护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大学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大学,应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比如,可以积极适当开设与经典阅读相关的通识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内容和形式应尽量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比如可以将经典转化为影视文本,通过经典影视欣赏课,引导学生读原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热映带动了原作的阅读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大学还应树立差异化意识,比如,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兼顾不同的阅读需要,形成灵活机智的差异化阅读环境和制度供给。

“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而读书与后者有关”。我们相信,通过有计划、有力度的阅读措施,高校的心灵美建设将获得更持续的动力资源,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篇华章。

参考文献:

[1]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意林出版社,2012:4.

[2]http://lib.ujs.edu.cn/intro/introduction.asp.

[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

[4]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fzzx/qwfb/201108/t20110819_31141.htm.

[5]http://www.shyouth.net/html/yanjiushi/yjs_dycg/2013-01-09/Detail_157027.htm.

[6]庄少琼.大学生闲暇状况调查与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7]张强,季明.反思中国翻译业.记者观察:上,2006(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大学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201310299097W)的最终成果。

第三,开设相应的经典阅读或通识类课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和爱护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大学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大学,应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比如,可以积极适当开设与经典阅读相关的通识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内容和形式应尽量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比如可以将经典转化为影视文本,通过经典影视欣赏课,引导学生读原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热映带动了原作的阅读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大学还应树立差异化意识,比如,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兼顾不同的阅读需要,形成灵活机智的差异化阅读环境和制度供给。

“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而读书与后者有关”。我们相信,通过有计划、有力度的阅读措施,高校的心灵美建设将获得更持续的动力资源,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篇华章。

参考文献:

[1]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意林出版社,2012:4.

[2]http://lib.ujs.edu.cn/intro/introduction.asp.

[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

[4]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fzzx/qwfb/201108/t20110819_31141.htm.

[5]http://www.shyouth.net/html/yanjiushi/yjs_dycg/2013-01-09/Detail_157027.htm.

[6]庄少琼.大学生闲暇状况调查与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7]张强,季明.反思中国翻译业.记者观察:上,2006(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大学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201310299097W)的最终成果。

第三,开设相应的经典阅读或通识类课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改善大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和爱护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大学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大学,应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体系,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比如,可以积极适当开设与经典阅读相关的通识类课程,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内容和形式应尽量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比如可以将经典转化为影视文本,通过经典影视欣赏课,引导学生读原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热映带动了原作的阅读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大学还应树立差异化意识,比如,要考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兼顾不同的阅读需要,形成灵活机智的差异化阅读环境和制度供给。

“要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而读书与后者有关”。我们相信,通过有计划、有力度的阅读措施,高校的心灵美建设将获得更持续的动力资源,让“美丽校园”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一篇华章。

参考文献:

[1]伊塔洛·卡尔维诺,著.黄灿然,李桂蜜,译.为什么读经典.意林出版社,2012:4.

[2]http://lib.ujs.edu.cn/intro/introduction.asp.

[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qsnbg/201406/t20140611_47215.htm.

[4]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fzzx/qwfb/201108/t20110819_31141.htm.

[5]http://www.shyouth.net/html/yanjiushi/yjs_dycg/2013-01-09/Detail_157027.htm.

[6]庄少琼.大学生闲暇状况调查与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7]张强,季明.反思中国翻译业.记者观察:上,2006(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江苏大学学生课外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201310299097W)的最终成果。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大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