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耳村”的冠军梦

2014-12-15张伟关羽淳杨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12期
关键词:群英正方黑木耳

张伟+关羽淳+杨雪

走进桦南县孟家岗镇群英村,当记者一眼看到矗立在村党支部门外展示板上“打造三江平原黑木耳第一村”这12个大字时,心里不禁打了一个问号:三江平原上种木耳的村屯何其多,一个只有300多户人家的小村靠啥争第一?

面对记者的疑问,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方笑着回应:“不怪你起疑心,过去我们也没这个底气。”由于地处半山区,群英村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比较差,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家家有限的几亩地出不了几个钱儿,1992年时,全村三分之二的家庭是困难户。

“现在敢争第一,是因为有实力了!”张正方指着新建成的11万平方米标准化木耳生产基地,信心满满地说。

基地里,3500万个木耳菌袋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地里,木耳像绽放的花瓣一样,一朵连着一朵,放眼望去,好似一片盛开的墨色花海。正在采摘秋耳的村民们笑意写在脸上,可“木耳村”艰难的发展历程却印在党支部成员的心里。

1993年,群英村“两委”班子参加了镇政府举办的一个食用菌培训班。听完木耳栽培技术讲座,他们引导村民致富的思路被打开了:木耳喜阴凉,最易在山区生长;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看好。种植木耳,简直就是为群英村量身定制的致富路!

回到村里,已经达成共识的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木耳。可村民们听归听,很少有付诸行动的。许多人心里犯嘀咕:“这木耳不是大苞米,谁也没种过。轻易往里投钱,赔了咋整?”

眼见村民不搭拢,党支部经过商议拍了板:“党员干部带头,给村民做示范。赔本就自己扛,成功了再推广!”

时任村委会主任张正方、妇联主任赵剑荣、党员孙建民和温庆宝成为群英村率先试种木耳的开路先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木耳获得了大丰收,每家平均获利近万元。

在21年前,近万元可是相当大的一笔钱啊!这令人羡慕的收入大大激发了村民种植木耳的积极性,转年就有15户村民加入到种植木耳的行列中——“木耳村”的“地基”垒成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994年的气候极为反常,连续40多天高温无雨,严重影响了木耳的收成,导致木耳种植户几乎血本无归,其中一户为了还贷款不得不卖掉新盖的砖瓦房。

党支部大会上,党员干部们的心里就像落了一层霜:“村民信任咱,才跟咱一起干,可今年却让大伙儿失望了。”党员们在检讨的同时也达成了新的共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出去请教高人,破解木耳种植的技术性难题。

为了与木耳栽培的新技术接轨,张正方和孙建民腊月天顶着严寒,用三轮车从尚志市苇河镇推回全村第一台蒸菌锅;为了研究出最适宜本地环境的木耳种植方法,党员干部们在地头搞起了科学实验。有的村民说他们是“瞎折腾”,可没多久就不吱声了,因为党员们还真“折腾”出了成果——用苫布围盖、自来水喷浇,可以营造一个适合木耳催芽的小气候。技术瓶颈突破后,木耳种植重现生机。满地油亮的黑木耳让村民们看到希望,种植木耳的队伍也不断壮大。

2003年,“木耳村”已经初具规模。村党支部适时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并建立了协会党小组。从此,木耳种植由少数党员单打独斗变成了种植户联结在一起的“联合舰队”。协会还建立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订单、统一销售价格的“四统一”机制,“木耳村”形成了闯市场的整体优势。到2009年,全村木耳种植户发展到15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一半。“木耳村”真正建起来了!

现在,群英村已不是从前那个“养牛为耕田,养鸡为吃蛋,养猪为过年,种地还陈欠”的落后村了,木耳种植户的户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群英村还激发了全镇21个村的木耳种植热情。

“木耳村”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村党支部挑大梁、做表率。2012年,群英村的木耳获得了黑龙江省无公害食品产品证书,并在今年受邀参加哈尔滨中俄博览会——群英黑木耳闯出去了!

群英村“打造三江平原黑木耳第一村”的冠军梦,就是带领村民走向美好新生活的致富梦。

猜你喜欢

群英正方黑木耳
会“变身”的黑木耳
寻找缺失的一角
我的机器人在哪里
了不起
黑木耳成为扎赉特旗农民致富新产业
减肥秘方
坚持4年种蓝莓 3个月卖300万元
数字骰子
“比例尺(一)”导学案
体坛“群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