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4-12-13邵新梅

决策与信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全球化学科信息化

邵新梅

江苏省启东市经济信息中心 226200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分析

邵新梅

江苏省启东市经济信息中心 226200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面临着诸多新情况和新需求,为了应对新形势对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带来的影响,学科研究者们必须不断充实和调整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思想、知识和内容,强化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使其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状态。本文从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发展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几点促进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应对策略。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经济与管理学科

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对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化、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使得全球一体化不仅覆盖经济领域,更涉及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具体体现在资源配置、生产、消费等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促使全球资源相互弥补、相互流动,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在此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投资、通信、运输、服务等领域逐步打破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融入了全球市场运行体系之中,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既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又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在近几年里,国外经济呈现出停滞不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致使一些重工业产业的经济很难像以往一样高速增长。为此,认真分析经济下滑的原因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经济都是依靠投资来支撑,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的影响,使得国家最近几年出现了资金不足的情况,并且外资方面也相对比较缺乏,国民的经济情况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级分化,经济条件富足的人,将很多资金用于购买奢侈品,普通的消费品很难引起他们的购买兴趣,而经济条件一般的普通百姓,却连基本的消费品也没能力购买,从而制约了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消费品的需求实质上就是用于有购买力的需求,经济与管理就是要解决这种需求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在加强经济与管理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扩大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知识内容,使经济与管理学科能够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

二、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本土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学术研究

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虽然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日趋本土化,但是这却并不意味着在研究过程中以及相关研究内容上不需要涉及国外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国内的管理者通过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能够与从中获取到很多有价值的借鉴,并以国外成熟和完善的方法来解决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实际性问题。就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而言,他们在对国外先进的管理实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了解从国外学者如何从相关的管理实践当中提炼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构建相关的管理理论,进而发展出相应的分支学科。在对国外的研究实践进行关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理论导向,要尽可能熟悉经济与管理学科现有的分支学科,并了解这些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总之,对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应当立足于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并将其引为己用,借此来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发展。

(二)建构均衡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

经济与管理学科包含多个分支学科以及边缘分支学科,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我国应当建构起均衡化发展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首先,树立“大学科”意识,将所有涉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研究对象的学科都纳入到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视域,使经济和管理学科涉及公共、教育、科学技术、军事等方方面面。经济与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结构复杂的学科门类,必须建立起联系各分支和各边缘学科的交汇点,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者应从工商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公共经济与管理等角度向普通经济与管理学这个交汇点聚焦,力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其次,合理创建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缺位”学科。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研究者既要促进哲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同经济与管理学科之间的交汇融合,又要根据研究成果积极创建管理思维学、管理美学、管理教育学等“缺位”学科。再次,加强经济与管理分支学科的相互交融,如可利用管理社会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的边缘杂交优势,促进这些学科与公共经济与管理学、工商管理学等分支学科相互交融。

(三)培育精锐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想要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的经济与管理学科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培育出一支精锐的研究队伍,这既是前提也是基础。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才的培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在营造这个环境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人才规划、人才管理制度以及人才政策等。其中人才规划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该方面,不但要对实践类的经济与管理人才进行合理规划,而且还要做好理论类人才的规划,同时还要特别关注该专业学科教师的培养,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在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看,大部分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教师都来源于该学科的专业教育,尽管如此,学院也不能忽视其他专业来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也才能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了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人士来源的多元化,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与渗透,这对于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背景下,中国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必须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明确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积极开展本土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构建均衡化的经济与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培育一大批精锐化的学科研究人才,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与管理学科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1]常修泽,曾铮,顾严.信息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J].工程研究,2013(6).

[2]宝全.乌云毕力格.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4(2).

[3]孙志宏.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学科开放型网络实验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09(2).

[4]阎一渡.尹恩山.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学科教学整合若干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全球化学科信息化
【学科新书导览】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