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闻因素在萧乾小说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2014-12-12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萧乾小说人生

徐 舒

(宁夏大学)

翻阅萧乾的人生履历,不难发现,他从创作伊始就在努力做一名“人生采访者”,从而“选中了新闻事业,而且,他自己也承认特别看中了跑江湖的旅行记者生涯。但是,他最终鹄的是写小说”。[1]335作为记者的职业经历,使其能够更多地了解接触、观察体验现实社会和百姓生活,特别是他在新闻写作中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对其后期小说在题材选择、形象塑造以及叙述视角方面意义深远,使其小说内涵和故事寓意方面具有社会现实性和历史观照性,从而给文学创作留下新闻烙印,独具匠心。

一、“以小见大”,就地取材

萧乾后期的小说创作以《皈依》、《道旁》、《矮檐》、《鹏程》为代表,时刻聚焦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对所见所闻的环境和人物进行强调、加工、取舍,以独特的想象力攫取生活场景和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部分抑或是局部加以细致化描写,它既是描写的焦点,也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升华,又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产物,更是简洁文风的刻意追求。

萧乾小说的主题选择往往是就地取材,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虽然篇幅短小精悍,故事情节单一,有的只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或是一个侧面,但是经过合理的艺术手法加工处理和自我探索式的文学追求,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和心灵世界的内省,从而真实地反映出庸碌的人生百态、无奈的生活辛酸以及复杂的人生经验。在他的笔下,刻画的人物大部分都是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和贫民:小摊贩、车夫、弃妇以及经常受压迫的穷人和被歧视的儿童。正如作者本人讲的,“因为那时我接触的是他们,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2]458

《篱下》不仅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给广大妇女造成的不幸命运,还揭示出旧社会妇女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悲剧性原因,同时体现出作家对弱势群体命运的同情和关注。环哥的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她在面对丈夫的抛弃甚至是拳打脚踢之后选择了忍耐与逃避,带着年幼的孩子去投奔自己的妹妹。在环哥看来,被扫地出门的妈妈带着他去投奔住在城里的姨姨家,与住在乡下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环哥认为因为“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3]91何况又能去城里住,对于从没有进过城的环哥来说,自然更具吸引力,于是一路上他 “蹦着闹着”,对妈妈的嘱托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环哥初到姨家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奇和好玩,更不懂城里的规矩。于是一下车就带着表弟去捉泥鳅,一大早又在花园里撒尿,还摘花把表妹逗哭。后来他居然将姨家枣树上的枣打了下来,哪承想这枣子是他姨父送给衙门上司的礼。此时的环哥乖了,不再惹事、淘气,他的心里也由“热恋”城市生活到懂得了狭隘、阴郁才是生活的本质特征。

《矮檐》里的小主人公乐子对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会产生不解和疑惑,特别是他不知道为什么冬天的时候家里没有火炉,原因是现在他不仅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没有足够的钱买火炉;为什么他总是让私塾的老师刻意刁难,经常被罚跪,甚至还被打板子,原因是交不起学费和没送老师生日“寿礼”。作家通过描述乐子的交学费、买火炉等生活小事,勾勒出人物悲剧发生的原因,实质上是世态炎凉的现实社会与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所造成的。还有《吉期》、《黑与白》等小说,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生存真相,甚至是触目惊心、卑鄙龌龊的人类群体的生存状态。

二、群像式的人物设置模式

萧乾笔下的人物形象,承袭了新闻写作对于人物群像化的刻画方式,即塑造一系列人物形象而非某个典型性人物,这些人物性格不仅特点鲜明、生动,而且还各具特色。虽然萧乾小说的人物出场只是简单的几个人物,但却不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人物性格重现,而是群像式的人物设置方式。就其人物类型而言,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牧师群像特征的刻画。

在萧乾的人物世界里,牧师形象是他笔下的常客。在将近十年的教会学校生活里,他深深地感受到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成为了一种强制灌输式的宗教,他每天被强迫一章章地背诵《圣经》,甚至是必须在教堂做礼拜时闭上眼睛开始祷告。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那时《圣经》要一章章地死背,背不下来要挨罚。祈祷时有人监视闭不闭眼。那时,教会及其附设的学校和医院,实权都由外国牧师掌握,因而就出现伪善吃教者。”[4]526当萧乾遭人报复面临被捕入狱时,他身边的宗教精英却袖手旁观,使其认清了伪善者与吃教者的丑恶嘴脸、卑鄙行为以及恶劣言论,所谓的宗教人士其实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打着“耶和华”、“主耶稣”拯救疾苦、传播道义的幌子、招摇撞骗,表面和善待人给人以谦谦君子形象,私底下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都具有宣扬迷信思想、愚昧观念的政治说教,表现出虚伪伪善、自私贪婪等特征,但又各具特点。如《鹏程》里的“灵魂抚慰者”——王志翔,一个崇洋媚外、道德沦丧、不知羞耻的宗教徒,表面上一副虔心向教的嘴脸,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宗教、信念、信仰都只是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与方式,甚至为了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煞费苦心。《参商》中的怀教士为人伪善、刁蛮、奸诈,他总是折腾着萍这个青年,“整整一个下午把他关在一间华丽的客厅里,一下祈祷,说他是罪人,一下唱诗,把这马虎惯了的人逼得快疯了”。[5]162只要是让萍去见怀教士,“他死也不肯再见那个用虚伪笑容骗人‘归主’的洋女人了”。[5]162娴贞被逼而死,这位素来以慈善和祥著称的牧师却发出“一声充满乐观的叹息”,赤裸裸地让我们看到一副居心叵测、险恶用心的嘴脸。在《昙》里的约翰牧师面对弱势群体时总是摆出一副菩萨心肠,在他的学生启昌面前起初都是和颜悦色、好言相对,因为启昌是他的“一只小羊羔”,但当启昌不再听他的管教时,他狰狞、令人厌恶的面孔随即暴露,表面的“慈祥温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一张很难看的脸”。

二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群像化设置。

《落日》描绘了许多场景:洋人的无耻盘剥、师傅们的蛮不讲理、孩子急于想领到工钱而回家看望临终前的母亲的渴望之情……当孩子兴高采烈拿着靠自己努力挣来的钱买回的东西看望即将垂死的母亲,最后母亲还是没能吃上孩子用自己辛勤努力得到的工钱给她买的水果,就离开了她最疼爱的儿子。对于一个失去母亲的小男孩来说,仿佛一切都是暗无天日,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丧失、人情的冷漠以及世态的炎凉与无奈。

《昙》里的教会学生启昌无论是面对牧师约翰的威逼利诱,还是忍受同学们的嘲讽和戏弄,他内心激荡的爱国情感与民族大义使其毅然坚定地加入反帝示威游行活动,并最终因为与牧师发生冲突而辞去擦地板的工作。《雨夕》对于中国社会底层妇女悲惨命运的书写让人黯然神伤,讲述一个被抛弃、并遭人强奸而发疯少妇的凄惨故事。故事在讲述弃妇遭遇与经历的同时,特别是对弃妇的外貌、神态、行为作了近距离的交代,这其中最突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疯女人的歌声:“东厢房呵,西厢房呵,可叹奴家住车房呵。”[6]113这样的结局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疯女人的命运将如何?未来的生活将会是怎样?

对于作家而言,小说的叙述既不是站在一位说教者的立场来点评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也不是从评论者的角度出发来达到价值评判的目的,而是通过个人的笔触还原人物生存的世界,为读者展现人物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

三、冷静而客观的叙述角度

在民族危亡之际,因他深知 “时代的沉闷和野蛮”,不能再留恋“叹息人生灰色的诗”,故从自己的小天地走出来,注重社会人生和现实社会的主题挖掘,以记者冷静而客观的叙述角度对黑暗现实批判的眼光关注人生和社会,对人性闪光点的召唤走向对现实人生的深层次思考,以此达到探求和思考现实人生的意义。

因其童年寄人篱下、矮人一头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爆发,民族救亡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萧乾的小说创作始终以一种犀利的笔锋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反映老百姓悲惨的命运和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以及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而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作家又在努力淡化历史背景中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冲突,用平静的眼光注视着平凡人家的日常生活,着意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平庸、阴暗和无奈,特别是那种沉重而又无所不在的沉闷氛围对人的灵魂和生命的窒息,还有社会压迫、经济剥削和生活烦恼对普通百姓的围困和煎熬。

《栗子》是为纪念“一二·九”抗日先驱而完成的作品。故事讲述在国家危难之际,爱国女青年于若箐在“爱情”与“革命”的两难抉择之下,突破感情世界与传统思想的束缚,毅然选择勇敢地奔向革命的怀抱,开始主宰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最后革命遭到反动势力的镇压,但于若箐投身爱国救亡运动的行为,还是得到作者的认可和称赞。作为故事的旁观者,萧乾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平静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一切,勾勒出人物悲剧发生的原因:世态炎凉的现实社会与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

《吉期》、《黑与白》等小说都真实地展现了社会的生存真相,甚至是触目惊心的卑鄙人性的生存方式。面对人情冷漠的社会,萧乾不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细致而完整的描述,对于自己眼中的世界保持一份冷静和客观的叙述态度,特别是在同情的眼神里自觉地保持一种对现实和人生的理性审视的思考,虽然在其作品里没有直接地探究病态社会的本质,但在深沉、压抑的情感基调中融入个人客观的真实感受,避免因个人感情的渗透,影响对客观世界的真实认识,通过对生活的客观体验与感悟抒发个人情感。

从萧乾的小说叙述角度来看,他十分擅长运用平静而客观的叙述角度描述看似惊心动魄但却平凡无常的故事,除了秉承新闻记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之外,更是在社会急遽变化的时代下,通过对现实社会、人生的认识与解析,带给读者新鲜的感受与深刻的思考,揭示民族、社会以及人生悲剧的根源。

[1]萧乾.《人生采访》前记[A]//萧乾全集(第六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A]//萧乾全集(第五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3]萧乾.篱下[A]//萧乾全集(第一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4]萧乾.在十字架的阴影下[A]//萧乾全集(第五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萧乾.参商[A]//萧乾全集(第一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6]萧乾.雨夕[A]//萧乾全集(第一卷)[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萧乾小说人生
“直肠子”萧乾
萧乾初见林徽因
自知
自知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