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父亲形象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以班纳特先生为例

2014-12-12王秋芳

参花(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班纳特奥斯丁伊丽莎白

◎王秋芳

从父亲形象看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以班纳特先生为例

◎王秋芳

简·奥斯丁(1775—1817)是英国文学史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位小说家以其六部作品享誉世界文坛。尤其是这位大师刻画人物的技艺之高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她作品中不合格的父亲形象来说明简氏文本中存在着一种文化弑父意识,也说明了简氏是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

简·奥斯丁 父亲形象 女性意识

一、简·奥斯丁简介

简·奥斯丁于一七七五年十二月生于英国汉普郡的史蒂文顿,兄弟姐妹八人。父亲在该地担任了四十多年的教区长。她终身未婚,死后被安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她的六部作品——《理性与感性》(1795)、《傲慢与偏见》(1796)、《诺桑爵寺》(1798)、《曼斯菲尔德庄园》(1812)、《爱玛》(1814)、《劝导》(1816),初出版时,销量也不算很大。可是她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却随时间的过去而日益显得重要,以致竟有批评家认为:“作家当中其手法最接近于(莎士比亚)这位大师的,无疑就要数简·奥斯丁了,这位女性堪称是英国之骄傲。且根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简·奥斯丁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她的作品)反映了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喜剧,显示了‘家庭’文学的可能性”。本文拟通过简·奥斯丁的几部作品来分析和解剖这些乡绅家庭中的父亲形象,并将这些不合格的父亲与传统的父亲原型作比较来探讨文本中反映出来的文化弑父意识,说明奥斯丁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

二、玩世不恭的父亲——《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先生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小说以班纳特一家的日常生活为描写对象,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以男女主人公达西——有钱有势的公子与伊丽莎白——班纳特家二女儿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四对公子小姐的婚姻,分别是:达西和伊丽莎白、彬格莱和简,克林斯和夏洛蒂,韦翰和丽迪雅。

小说的焦点集中在班纳特家里,班纳特一家住在郎泊恩村,班纳特夫妇的五个女儿出生在一个没有多少家产的家庭,纳特先生拥有年进两千镑的地产;班纳特太太嫁给他时有四千镑的嫁妆;班纳特家五位小姐结婚时每人只能从母亲方面得到“年息四厘的一千镑存款”。地产限定继承权加上又有一些地位低微的亲戚,这无疑是她们的一大不幸。然而,她们有这样的父母则是更大的不幸。班纳特太太是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而且喜怒无常的女人,一碰到不称心的时候,就自以为神经不好。她平生的慰藉,是访亲拜友和打听消息。而她的愚昧使她积了二十三年时间也没有摸清她丈夫的性格。她没有什么思想,是个很平常的女人,她这辈子做得最聪明的事情就是带着一笔小嫁妆成功地嫁给了中产阶级的班纳特先生,让她的后半生衣食无忧。从此成天唠叨、大惊小怪、愚蠢而又粗俗。由于限定继承权,她必须在班纳特先生去世之前把女儿都嫁出去,否则,全家将会陷入困境。在她看来能够把五个女儿都体面地嫁出,她便是一个成功的母亲。班纳特先生是一家之主,他聪明、含蓄、幽默、洒脱、又怪癖,看不起愚钝无知的妻子,常拿她开玩笑,挖苦她,使她在孩子们面前很没面子。唯一使他欣慰的是妩媚、聪颖、活泼的二女儿——伊丽莎白。班先生不断地关心和指引伊丽莎白,至少对二女儿来说,他绝不是一个坏父亲。然而,抛开他对二女儿的关心和爱,抛开他有限的一些才智,班先生远非一个理想的丈夫,合格的父亲。在他的财产限定要传给外姓之后,他竟不做丝毫努力来保障自己身后家人的温饱,由于怠惰和疏忽,他也无力防止丽迪雅与人私奔的丑闻玷辱清白的门风。和他那位在伦敦经商的内弟加德纳相比,他不仅缺乏男子气概,也缺乏绅士派头。班先生虽说有些优秀的品质,却掩盖在极其懒散和冷漠的态度下面,以致于他从来不对他的妻子和女儿的缺点和愚蠢行为加以规劝或者约束,只愿意拿它们来诙谐打趣、讽刺挖苦。我们不能因为他的诙谐的才智而原谅他的毫无责任感和玩世不恭。班家的女儿们就是在这样的父母亲的教养下面长大的,家里五个女儿他都没有教育好,都有性格缺陷,例如,简太容易对人们产生好感;玛丽虚荣心强,一副迂腐形象和自负派头;丽迪雅和吉蒂头脑简单,不懂得要保持良好的品行,一味热衷于跳舞、出风头和逛妇女帽饰店;即使是伊丽莎白也继承了父亲那玩世不恭的性格。其实,他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职,当丽迪雅与人私奔伊丽莎白为他感到难过时,他回答:“……这是我自己造成的,就应该由我来承受。”“……我多么应该受到责备。我不怕这种想法会把我压垮。事情很快就会过去的。”他不仅意识到自己逃避为父的责任而于心有愧,而且进一步有了一点自知之明。由此可见班先生不是一位好父亲。

三、父亲形象反映作者的女性意识

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文学形象的个别性、生动性、可感性,是文学形象外在的、感性方面的特点;同时,文学形象也反映了生活的客观内容。这些形成文学形象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文学形象既然是实际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又必须带着作家的主观因素。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绘,来表现他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表现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一般说来,文学形象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与客观事物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的统一物。一方面奥斯丁笔下的父亲形象是当时实际生活中的父亲模样在她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另一方面,她笔下的父亲形象又带有作家本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按照神话原型批评的创始人之一荣格的观点,父亲原型是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比较常见的原型之一,它象征着权威、力量和尊严。大多数时候,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父亲是威严的象征,和理性、责任、能力、遵从、功利、权威等字眼连在一起,是专横、冷酷、残暴、势利的代名词。“父亲”象征在社会文化中所拥有的一切特权:强壮、威严、理性、荣耀、社会中的中坚和对女性的占有。总之,一句话,“父亲”是男权文化的代理人和执行者。《傲慢与偏见》中的班纳特先生沉湎于书中,对家庭妻儿不闻不问。《爱玛》中的伍德豪斯先生不但体质虚弱,为人也软弱无能。而《劝导》中的瓦尔特爵士虚荣愚蠢、挥霍无度,是奥斯丁笔下最恶劣的父亲形象。这些父亲们全都缺乏原则和坚定的精神,他们感情脆弱,缺乏一付严厉和冷漠的心肠,因而很难树立起父亲的形象,无责任感、软弱、胆小是父亲原型的反面。从她几部作品来看,她的女性意识越来越明显,从《傲慢与偏见》的亲近父亲发展为《劝导》中的敌视父亲,反对父亲的自私与骄横。只可惜这位作家在人世间只有四十一个年头,否则的话,她会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也许会更深刻地揭露父亲的嘴脸,从而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作出更大的贡献。总之,通过对简氏笔下父亲形象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她的文本中有一种文学弑父的倾向,这对后来的女性作家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英国文学史上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1]简、奥斯丁著 武崇汉译《傲慢与偏见》 2002年9月第一版 时代文艺出版社

[2][英]简、奥斯丁著 裘因译 《劝导》 1991年一月第一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3] [英] Christoper Gillie 著 《奥斯丁导读》A Preface to Austin 2005年3月第一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4]朱虹编选 《奥斯丁研究》1985年9月第一版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班纳特奥斯丁伊丽莎白
英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肖像绘画的回归——伊丽莎白·佩顿
做真正的自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秒破命案
秒破命案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教会读者什么
简·奥斯丁:别样的“文化研究”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语义学与语用学在《傲慢与偏见》话语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