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枫林不作秋声晚 总倚红霞照暮烟

2014-12-12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诗稿

己丑岁暮,余休致在家,正忙于《黑龙江通鉴》编纂及统稿工作。忽然接到卜奎地方志办主任王奎先生电话,言道他正在阅读余之《长铗文丛》,其中尤对《诗词联语》一卷引起共鸣,并邀余方便时卜奎一晤。余感慨系之,遂成七律一首相赠,以短信发给王奎主任。

诗云:“千里龙沙连碧空,滨江腊月沐春风。电波穿透心扉暖,丹鹤飞来冰雪融。一点灵犀缘史志,满腔热血涌《文丛》。休言退隐无新友,未见犹如相见中。”

嗣后王奎先生则填以《江城子·读柳成栋兄诗集》相赠。词云:“读君大作味绵长。入微茫,韵牵肠。不晓相曾,但已识刘郎。宋韵唐风骚客手,弹璞玉,弄宫商。一腔浩气寄文章。探钩沉,论隋唐。几度芬芳,染墨遍龙江。归去长铗鸣剑处,闲饮里,品诗香。”余遂将该词记入日记之中,而拙诗则一直保存于王奎先生的手机里。诗词情谊由此诞生,但却一直未有相见之机会。

壬辰仲秋,时隔两年,余因公赴卜奎,得以与王奎先生相见。先生于嫩江之滨、红星渔村置酒宴余,颇有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之感觉。对此,余又曾赋诗相赠,对王奎先生盛情表示感谢。诗云:“电话相通整二年,龙沙谋面有前缘。赠诗犹在手机里,把酒终来嫩水边。北大仓中豪情涌,《临江仙》内雅音传。中秋八月金风起,史志新朋对影圆。”

此番相见,虽交谈甚欢,但因职业之关系,所谈多为修志之事,王奎先生满腹诗才并未曾显露。今春,先生欲将其诗词结集出版,将《圭夫斋诗稿》(以下简称《诗稿》)传来,征询意见。接到《诗稿》,捧读一过,只觉苍凉沉郁、冷峻高古之气息扑面而来,珠玑满卷,清词丽句,使我不禁大吃一惊。王奎先生竟有如此之诗才,简直出乎意料,令我敬佩不已。

《诗稿》共分四卷,卷一为格律诗,卷二为古风,卷三为词,卷四为曲。可以说是诗、词、曲兼备,律绝、古风一应俱全。

《诗稿》是作者心灵之路的真实反应。王奎先生少壮入仕,辛勤工作,凡三十载。案牍劳形,濡墨挥毫,近万馀日。其中跻身清流者又有十馀春秋,尽观世事幻化如戏。可以说对宦海沉浮、官场险恶之情形,感慨颇深。正如其《杜鹃血》注释所云:“二十馀年拼搏,仕途征痕累累却七品小吏夙志无成。思之谬哉!我辈循守纲伦竟与俗世如此格格不入也。”

古人云“诗言志”,《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更是心声之所流露也。明宋濂《林伯恭诗集序》“诗,心之声也”。清初著名诗论家叶燮更认为诗歌是作者内心发出的声音,表达内心的情和意。他在《原诗》中说道:“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为此,《诗稿》中有相当的篇幅是作者心声真实流露的咏怀之作。如“不屑权臣临媚语,只仪同道慰相知”;“惯向青天持傲骨,不从低媚买风流。”;“岁寒不肯将军令,骨鲠何求旧日封”;“不寄竹青鸿影瘦,但临污淖剑痕香”;“把酒樽前豪韵在,伏閤宦下厌心生”;“兼怀无垢听尘语,骚垒有容厌去存”等等。特别是借读李白《蜀道难》而写的《悲歌行》更可以看出诗人的风骨与自尊:“古今官场形毕现,欲逢左右刃无锋。一身傲骨难屈己,催眉折腰死不从!天生我才宁无用,金谀买爵万不能。官身无意权作戏,留得自尊润心灵。”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权势谄媚、不向世俗低头,铮铮铁骨、一身浩气、两袖清风的“七品小吏”形象跃然纸上。

诗言志,诗亦传情。即所谓“作诗欲以言情耳”。(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这是诗词歌舞形成发生的递进规律,但无论感叹、歌咏、舞蹈,都必须是诗情发自于内心,即有了真情实感,才能形成动人的诗的语言。也就是说诗词因情而发才能感人。如果说,王奎先生因宦海沉浮卅载,误入清流十年,诗作中冷寞悲郁、怀才无寄之情感的律诗及小令、慢词占了不少篇幅,那么酣畅淋漓如行云流水般的几首古风,更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其中《大境歌》可以说是一扫满腹沉闷、一腔愤懑。

“君不见亘古长河瞬息过,芸芸众生复犹来。天下熙攘皆利往,贤良薄厚为名裁。人生立命近百年,百年转瞬临眼前。蓬莱三山隐海间,见谁得道变真仙,皇家疆土阔千里,帝卧只得三尺宽。世上珍馐无穷尽,尊卑亦为日三餐。万牲万物日同抚,月伴人间众生眠。春风杨柳润人寰,严冬天下皆凉寒。须知百年弹指去,转瞬撒手谢尘凡。神思泊渺寻高界,谁人携得名利来。求得大境天地阔,淡泊尽意享安然。”

这一段描写,可以说是王奎先生自己已经彻悟,其与《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又胜之。

再请看《酹天言》:

“修就一生士林血,筑得直脊未轻弯。天成傲骨何辅曲,禀赋难容宦海间。无意曲逢求身进,不持夙节逐波澜。君不见千朝百代直臣死,我辈小吏何道哉仕途廿载梦方醒,身居冷落志弥坚。甘居枝上抱香老,荏苒清堂自高然。只叹此生难为民谋福,不得奉施高略解民悬。常思身边春秋事,晓理百姓苦与酸。天高地旷无知处,万般无奈掩心甘。安得天阙渐意暖,求得福址遍人寰。”

中国社会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千百年来读书人讲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读《诗稿》可以明显感到,王奎先生作为五十年代生人深受传统影响,将人生建功立业之价值取向寄于崇尚先贤,胸怀社稷。也正因如此,先生诗作中很多寄托心声的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心系百姓,情系家国,关注社稷安危的高尚情怀。

《诗稿》是作者行走之路的行程记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文人,特别是诗人创作出好的诗词作品的必经之路,王奎依然也。首先是读书。读书必须读诗,读诗使人灵透。读杜工部诗,“自是佳文多韵处,忧怀问尽是花香”;读李后主词,“伤怯不敢翻后主,恐应垂泪对枯肠”;读稼轩词,“百岁始觉虚事浅,半生久恨负名深”。读书亦须读人。读诸葛亮,“一摇羽扇谋天下,二表出师瘁庙堂”;读吴三桂,“将军徒令千秋耻,只为花嗔一点愁”等等,各有感悟,各有高论。读书更须读史。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梳前理后何须怒,明月清风慰我心”;读《聊斋》亦如读史,“蒲公妙笔戏天下,仙鬼卓然品自高”;读《出师表》更是读史,“茅庐三顾平生事,尽瘁一生汉业功”。

这里要指出的是,读史对于作诗更可以增加知识修养,易于使事用典。《诗稿》中自作《陋室铭》云:“辅曲弃直枉作人,持明屈暗苦为臣。曲生何乐失宽颜,明死纵悲亦慰心。”诗中“直不辅曲,明不规暗”的典故便出自《国语·晋语八》,而“曲生何乐,直死何悲”之典故则出自韩愈《祭穆员外文》。可见作者精于读书,善于用典。《诗稿》中用典之处很多,如“枫林不作秋声晚,总倚红霞照暮烟”中的“秋声晚”就是从唐朝诗人钱起“秋风过楚山,山静秋声晚”得来而不见痕迹,正如明人安磐《颐山诗话》所云:用事“浑然不觉乃为高品也”。这正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个道理。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名山大川留下了王奎先生的足迹。登名山,览名胜,足之所至,目之所及,佳作层出不穷。“秋晚登高处,漫山枫叶红。疏枝夕照浅,古殿暮初浓。”北京香山的晚秋,层林尽染,满山飘红,疏枝斜照,古殿暮色渐浓,萧疏淡雅,境深意远的五言绝句,自然流淌于笔下。登峨嵋山,映入眼帘的是“霞雾悠悠悬玉顶,云涛霭霭绕金禅”;抵达金顶,随着朝阳晨雾袭来的是“峨嵋金顶浮秋韵,光相佛边渡紫烟。”

黄山,乃三山五岳中之奇峰也,是诗人先后两次登临之地。可以说是晨晖夕照、云雾雪雨,各得其妙。“夕阳古刹染流霞,遍岭杜鹃红雾斜。北海坐观悬瀑壁,南峰伫望吐奇葩。峦崖青黛倏猿影。星月银白渡晚鸦。仙境尘间梦幻里,悠然深谷有人家。”晚霞流紫,杜鹃吐丹,观涛听瀑,猿啸鸦鸣,一幅黄山夕照图跃然纸上,悬挂眼前。而黄山登临之后,又于慈光寺中品茗谈禅,观景吟诗,拾得妙句。“蕉柳风摇珠尽落,芍棠雨润蕊方红。燕幽斜剪金檐下,山远浮痕碧水中。”寺中之景,山中之情,交相辉映。情浓境幽,动静结合。黄山的美景,难以观尽,夜宿云谷山庄,晨起之后又于云谷寺品茗谈禅。“一行白鹭幽林落,几点梅红淡雨残。有度清风疏惑处,无痕甘露润心田。高师呼我亭中坐,谷雨浓烹伴韵谈。”禅茶、禅境、禅诗、禅意交融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涉江游湖,先生也留下了不少佳作。船过瞿塘峡,见到的是“千嶂峰峦天地间,一舟浮曳巨波衔。弥川碧雾惊鸿落,泼壁琼珠冷袖寒。”;游七星岩,泛舟七星檀湖,感觉的是“廊曲临桥夕照里,扁舟扶榭碧波间。天光一色悠然处,讨作三分岁月闲。”至若秦淮河夜坐,九曲溪乘筏,三峡观景,都江堰思怀,以及晋祠谒古,大观楼赏联,江南贡院忆旧,武侯祠览胜,岳王庙祭拜,草堂赏梅,黄鹤楼、岳阳楼登高,西湖寻芳,都写下了感情浓郁不甚枚举的山水诗篇。

《诗稿》又是王奎先生与诗朋文友结交友谊的具体见证。王奎先生是性情中人。其中所交之友中一见如故者有之,相见恨晚者有之,交后成莫逆者亦有之。旧友重逢,知己新交,品茗谈禅,饮酒赋诗,敞开心怀,促膝谈心,皆有佳作。上个世纪80年代,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与挚友同登北京香山,写下了“香山盟愿杜鹃血,燕岭题诗红叶情”的著名诗句。而心气相投之友常聚于居所把盏品茶,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则写下了“斗室檀香卷绣帘,酒酣韵友煮茗谈……君仪淡水人生遇,自有赓飏聚众贤”的佳篇,品出了人情世故、是非清浊,君子之交淡如水。茶与诗,茶与禅、诗境与茶韵相互交映。诗友相聚,“楼台尽意三杯酒,玉案临诗半盏茗……但闻故友相邀在,流水桃花诵韵声。”这里以“桃花流水”比喻诗友的深情,诗友的真情厚谊全在融于金杯玉盏之中。

王奎先生喜于交友,重于交友,善于交友,且相仪之友情深意笃。交友是应该讲究原则的。孔子认为“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其中友直,就是不邪曲、没有私心、正直耿直;友谅,则是守信用、诚实不欺骗;友多闻,是指学问广博,见识丰富,生活阅历渊博的朋友。《诗稿》中可以看到,王奎先生交友“三不交:“无德之人不交;无信之人不交;无义之人不交。”先生在其《交友铭》中写到:“媚态威姿非座客,仁德道义奉尊宾。平生不屑佞奸是,只慕书香佩剑人。”就是说谄媚、奴颜卑膝者不交,不守信用、心术卑谲者不交,好耍威风、不讲仁义道德者不交。而结交就要交诚实守信、讲求道德、学识渊博者。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恰恰说明了交讲求道德、学识渊博朋友的重要性。“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更说明了交友、读书,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意外收获。先生十分注重与朋友的交往,因为这样可以开阔视野,相互砌磋,更可以采长补短,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但缘诣客书知少,轻赋心弦对月弹。这便是交友的收获。

《诗稿》中几首送友人西行的诗词,感人至深。“渭水灞桥扶玉柳,滩头函谷看胡麻。京腔古韵秦风曲,书迹龙蛇戈壁沙。我欲羌笛和朔月,漫川烟碧染夕霞。”从诗中我们读到了渭水河边,灞陵桥下,玉柳扶疏,羌笛萦耳;读到了函谷关上,大漠深处,朔月斜挂,胡麻遍地。这一个个具象鲜明的西北风物,伴随秦风古韵一起飘来,形成了一幅地域特色浓郁的《友邀西行笔会题诗图》,足见友情至真。另一友人西行,则以词相赠:“燕岭饯行云渐显。西眺阳关,知晓山高远。……千里君行情寄短,孤鸿长隐夕天晚。”依依不舍之情溢于字里行间,颇有唐宋词人意蕴。

最令人动容的《烛影摇红·芳草天涯》一词:

芳草天涯,潇潇雾雨寒江畔。相逢非易叹别难,京冀湘人院。叹尔萍踪聚散,几何时,眉疏黛浅。怎须知我,未弃相知,平沙落雁。烛影摇红,问君此去归何岸。残红仍作旧婵娟?终了无凭断。人世多言绪乱,梦无痕,何如莫见。笛声凄切,酒润书笺,依依离散。

从该词作者注释得知这是在北京临郊一个湖南风味餐厅,送别年及天命仍旧独身不婚的朋友的词作,可以看出这是写给旧时相知女友的。人聚散无常,华颜渐老,但却未能忘却旧时相知。长亭握别,笛声凄切,离愁别绪,一起涌上心头。梦里无痕,何时相见,难以得知。依依惜别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读之几欲凄然泪下。

友情深厚与否,表现出对亡友的怀念。西安友人逝去,先生悲痛馀以诗悼之。“昨日披缄诗友去,阳关三月寄悲声。清怀正壮忽卸甲,渭水长流问去程。未助心高一世苦,难承素愿半生清,知君傲骨多遗恨,泪韵高吟送友行。”悼亡诗哀而不怨,悲而不伤,足见友情之深。

《诗稿》亦是家乡美景写真图集。“卜奎建城,龙沙永戍,三百年都会遂成北疆重镇;江桥抗战,嫩水高歌,六十载不忘西满英灵。”这是1991年齐齐哈尔建城300周年,江桥抗战60周年我写的一副对联,同时也正说明了齐齐哈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霜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是每个人最易流露最难以忘怀的感情;对于家乡美景的赞誉也是每位诗人必须反映和描绘的重要题材。龙沙公园,望江楼台,劳动湖畔,黄沙滩头,明月岛上,督军府中,扎龙湿地,老友旧屋,王奎先生笔下都留下了很多有特色的诗篇。扎龙鹤乡的“霜雁寻高离碧水,丹红野渡戏寒塘”;劳动湖畔的“绕堤青蒲烟波翠,隔岸花香柳色新”;黄沙滩头的“半岛临台孤影处,长河横碧寂滩头”;督军府中“惟是泥巢廊下,疏影处,雨燕斜檐。”特别是《题故园黄昏》一诗“柳绿桃红石径横,寻芳夕下晚霞明。平湖映柳初弦月,半岛归巢晚鹊声。深寺檐高昂兽角,浅塘荷底隐蛙鸣。边关仲夏黄昏色,难忘故乡不了情。”写出了龙沙公园盛夏之际的黄昏美景,有动有静,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令人读之入景,难以忘怀。

另外,寄居友人田舍老屋的两首律诗写的也颇为地道。

地润百草浮紫烟,春晖尽染古屋边。

鹤锄一柄修桑蔌,琴曲三叠品玉弦。

夜雁佐酒扶韵去,晨霞衔梦洗足还。

藤凉柳下烹香碧,宽衿摇蒲见南山。

——《古墅闲吟》

夕雨盈檐临日晓,眉笼轻挂柳珠摇。

霞光半壁疏槐叶,紫影一双剪草巢。

韭绿东畦隔远陌,芹黄北亩掩弯桥。

塘前稼舍烟初起,崖畔青溪雾渐消。

——《稼院夏晓》

两首诗清新谈雅,悠然自得,田园风光,历历在目,读之令人神往。

纵观《诗稿》诗词作品多以情胜人,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深得一切景语皆情语之三昧。咏怀之诗如“难为斗米折青戟,岂受半金负素名”;“一行白鹭霜林落,几点梅红淡雨残”;“长虬瘦骨凌寒处,冷蕊华蓉映雪时”等等,颇有老杜遗风。而有些则意境深邃高远,语言凄美典雅,对仗工稳的律句,如“风生袖底露痕冷,月照江心桅影长”;“初冠皎月青丝去,晚岁残阳白发收”;“冷露流痕烛渐浅,暖衾衔玉梦初深”等等,又颇有玉溪生风韵。

《诗稿》词占一卷,170馀首,数量不小,质量很高。从中可以看出,王奎先生深得填词之法,亦深深领悟“词别为一体”的特点,以及填词须注重意境的重要原则。另外,作者亦注意在填词过程中注重自铸新词。“一抹秋霜起。倚轩窗,枯荷残卧,鹭痕悄举。西榻闲读辛公句,润了悲心无语。”便是典型的代表之一。词中代表作品小令如《南歌子·剪雕栏》《蝶恋花·西送故友》《鹧鸪天·西安旧事》《卜算子·芳心赋》(七首)等,清新明快,含蓄宛丽,颇有晏殊遗风。王奎先生与我交谈曾道:最欣赏柳永慢词的婉约和柔美。从《诗稿》诸多长调之词,可以看出他深受柳永影响。

玉榭词坛高韵,青楼柳巷泼书。红牙歌板尽享孤,填取婉约无数。尘世长吟未已,沧桑旧恨难疏。平生风韵写狂夫,遍寄井台歌处。

——《西江月·念柳永》

这首《西江月》是王奎先生学习柳词的真实记录。《诗稿》中如《水调歌头·闲步湖雨》《水调歌头·侬可知我旧时情》《水调歌头·扶籁望谯门》《雨霖铃·尺素谁系》《烛影摇红·青衫谁惹旧初怜》《转调满庭芳·冷月青岚》《八声甘州·落照苍烟》等等,每每皆可看出先生继承柳永词的风格和特点。

柳永词最重要的贡献是成熟地运用了长调词适于铺叙、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特点,为后人在词中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容纳更复杂的内涵,开拓了新路。《诗稿》中长调占了大多数,特别注重起承转合和景物的描写与铺陈。有些词含蓄婉约,深沉细腻;有些词,凄清悲壮,雄浑豪放,然均意境深远,耐人品读。试看先生的两首慢词:

盈年尘忆,红笺词曲,尺素谁系。遥知旧岁痕浅,帘台下柳香疏凝碧。从此衷肠一曲,暮深每弹去。问岁月馀恨牵思,暮霭犹堪作花季。西窗偶付伤情句,便惊秋,冷落思无力。寒凉觅恨何处,心底事,谁堪传意。怎度经年,恨是心香未剪初寄。露乍起,添角青霜,把酒夕阳里。

——《雨霖铃·尺素谁系》

风雨临阁路。挽尘缘横鞭无渡,旄头多绌。谁算圣贤寒窗事,扶手中流砥柱。问柄本长河如故。宦海孤舟烟雨渡,是从来险处愚忠误。相遇到,此生付。红尘梦断悲无訴。那时节分合天下,乾纲无助。未领经年尘心去,万里江山谁顾?时未到苍天何恕!惯见书生伤怀泪,又何须空把不甘吐。归去也,种桑蔌。

——《贺新郎·孤舟烟雨》

“露乍起,添角青霜,把酒夕阳里。”夕阳下,孤舟烟雨,书生伤怀,我们可以一同重温柳词,品味先生的匠心词作。

写到这里,篇幅已经很长,然意犹未尽。作为好朋友,我由衷地为《圭夫斋诗稿》付梓在即感到高兴。也真心希望王奎先生笔耕不辍,有更多更好的诗词作品问世。

猜你喜欢

诗稿
大杯、少冰、微糖
清明种树
春读
渔家傲·闻省诗词学会诸诗友游白石河水库次韵
步行街
焚诗记
王铎诗稿浅析
章士钊诗稿书札将结集出版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杜甫《秋兴》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