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员如何取得群众公认

2014-12-12胡月星

决策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作作风官员干部

■胡月星

对于官员来说,能力、业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应当是取得群众公认。群众公认作为群众对官员自身素质、效绩的公众认可性评价,表现的是群众对官员的肯定、赞同、褒扬及其程度的态度倾向。

通过在国家行政学院学员中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以下六大因素对官员取得群众公认具有重要影响。

政策理论水平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但理论学习依然是少数官员党性修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调查中,对于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25.39%的人认为“主观世界的改造重在教育与实践,学习只是一个方面”,13.77%的人认为“讲学习很重要,但是实在挤不出时间来”,14.61%的人认为“没有工作成绩,空喊理论不管用”。此种模糊的认识和态度,投射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会使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衍生以会代学、以干代学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倾向,致使部分官员理论修养欠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问卷调查中,18.1%的人认为,目前理论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认识不深入,重视不够,党员和群众参与热情不高”;32.9%的人认为,中心组学习的最大困难是“时间难保障,总是受到各种事务的干扰”;59.3%的人反映,学风上最突出的问题是“喜欢作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不是踏踏实实刻苦地学,而是做给别人看”;14.73%的人表示,如果没有组织上的要求和规定,“基本上没有主动地学”;21.26%的人采取“用得着就学,用不着就算了”的实用主义态度;还有16.85%的地县级官员对于理论学习只是“偶尔翻翻,不想深究”,认为“这主要是理论家们所操心的事情”。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实用主义现象的存在,缺少系统深入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研究,将使一些官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贯彻执行不力,直接影响到群众公认的程度。

职业品德

职业品质是官员区别于一般群众的基本界线,也是官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一个人职业品德不好,就会出现滥用权力、贪污腐化、弄虚作假、公德意识差等种种不良现象,就不被群众所公认。在调查“取得群众公认最重要的工作作风”中认为是干部“廉洁自律”的人的比例,仅次于认为是“公道正派”的人的比例,居第二位。在调查“有些内在品质对于领导干部取得群众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请您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时,在9个候选品质中认为“为政清廉”最重要者位居首位,达45.09%。

工作作风是官员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取得群众公认最主要的工作作风有哪些”时,回答排序依次为:办事公正,原则性强,公道正派(占36.46%);廉洁自律,不贪不占,自我要求严格(占20.20%);埋头苦干,不畏困难和挫折,有实干精神(占 17.56%);勤劳敬业,管理有方,成绩显著(13.72%);思想解放,观念新,政策水平高(占 8.88%);关心群众,问寒问暖,富有同情心(占2.84%)。从官员的工作作风品质对群众公认的影响程度看,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公道正派、原则性强已成为影响群众公认程度的最重要工作作风;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实干精神、勤劳敬业已成为影响群众公认程度的主导工作作风。

领导能力

调查中,对群众公认影响较大的领导能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筹划和决断能力。官员具有战略头脑,善于深谋远虑,运筹全局,遇到事情能够拿出主意,点子多、办法多,处理问题冷静而果断,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二是组织指挥协调能力。表现在精于运用组织力量,能够把各种不同才能的人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配合默契、步调一致的集体行动。三是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关心人、理解人、说服人的本领。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平易近人、善与人和。四是改革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对环境变化的探测,及时提出新观念、新方案和新办法。善于捕获信息、加工出新观念、新设想,在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在此,意志品质对领导能力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群众对那些回避矛盾,害怕困难、遇到困难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精神不振的官员,绝对不会拥戴。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艰苦地区、落后地区、基层的群众,更期盼那些不畏挫折与失败、百折不挠、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官员担当重任,带领群众奋发图强、脱贫致富、建功立业。

业务知识

官员自身的业务才能是其业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调查情况看,群众对官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和重视比以前明显提高。当问及“您认为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什么”时,回答依重要性排序为:能力(51.87%);品格(34.86%);职位(7.03%);知识(2.49%);资历(2.19%);情感(0.65%);身份(0.30%)。 其中,能力、品格、知识、情感等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占89.87%,而职位、资历、身份等权力性影响力因素仅占9.52%。

在官员实际知识构成类型中,有人是“通才”,有人是“专家”。二者没有绝对的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取决于其所负责的工作以及在班子知识结构中的位置。相对来说,一般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群众,对“专家”型干部较易于公认;而党政部门的群众,对“通才”型干部较易公认。

观念倾向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官员是守成还是进取,是封闭还是开放,是忍耐还是开拓,是懒散还是勤勉,是固着还是创新,其倾向不同,工作的效绩也不同,因而对群众公认的影响也不相同。在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要想干一番事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时,回答依重要性排序依次为:真抓实干精神,发奋图强的志气(48.33%);胆略、气魄和开拓进取的能力(27.88%);靠上级领导支持,依靠大量资金投入(11.22%);经济环境上的宽松,自然条件上的优越(8.23%);政策上的倾斜照顾(2.14%)。

可见,在群众看来,在成就事业上,真抓实干的精神、发奋图强的志气、开拓进取的气魄等因素 (合计为76.21%)远比领导支持、资金投入、经济环境宽松、自然条件优越、政策倾斜等因素(合计为21.59%)重要。在调查地区经济发展迟缓的最主要原因时,有31.82%的人认为是“思想观念落后,跟不上形势”,位居六大因素之首。

精神状态

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官员要完成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官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勤奋工作,自觉奉献,总的精神状态是奋发向上的,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公认。

但是也应看到,也有一部分干部精神状态不佳,事业心不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怨天尤人;有的精神颓废,不读书,不看报,不研究政策,不做调查研究,沉溺于麻将、扑克、舞厅、酒场,甚至向迷信活动寻求寄托;有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奢侈浪费。这不仅损害了党的干部形象,而且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影响群众公认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工作作风官员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建设管理工作的研究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弘扬焦裕禄精神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