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科技期刊编校工作的几点体会

2014-12-10

科技传播 2014年22期
关键词:编校影像学稿件

李 剑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山东济南 250014

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生命,也是学术期刊研究的永恒主题。而在这其中,下面我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校工作实际,就提高期刊编校质量谈几点体会。

1 保持崇高的责任感,克服职业倦怠

编辑工作繁杂、日复一日地重复性劳动易使编辑产生职业倦怠。我刊通过老编辑讲座、加强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学术期刊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做好编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这样的基础性认识之上,进一步引导编辑人员将做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贯穿到编校的全过程。在接收作者来稿时,首先查阅稿件是否存在抄袭剽窃、拆分发表、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重复率较高的稿件直接退稿。在回修、编校过程中沉心宁静、细细修改,对优秀的稿件精益求精,对质量稍差的稿件,加大编校工作力度,反复修改,对每一校次的稿件都做到心无旁骛的审阅[1]。

2 严格落实编校制度,提升编校质量

编校质量的提高与审稿、改稿、校稿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密不可分。为确保编校质量,我编辑部严格落实三审制、三校一读制及作者自校制。责任编辑初审稿件时格筛选,对达不到发表要求的稿件坚决退稿。外审专家审稿时实行双盲法,确保审稿质量并约定审回时间。同时建立了审稿专家激励评价制度,对不能胜任审稿工作的专家及时更换。回修稿件时,将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及编辑发现的细节问题一并发给作者修改、补充,以减少作者回修次数、缩短稿件刊登周期。稿件终审、备用后,编辑进行初步加工,并发给作者自校。之后是将达到“齐、清、定”要求的稿件送印刷厂,进入三校一读环节。三校时由不同编辑交叉阅读校对,以减少编辑的视疲劳,降低差错率,把好每一校次的质量关。在编校中我们注重并把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熟悉和准确运用相关标准。编辑部建立了每月一次的业务讲评制度,将编校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标准及规范作为重要讲评内容,通过持续不断的讲评,使这些标准切实在工作人员中入眼、入脑、入心,确保了相关标准在校对工作中严格执行。

2)注重与作者、审稿专家保持密切联系。编辑虽然是杂家,但不可能样样都精通。所以我编辑部一直高度重视保持与作者、审稿专家的密切联系,在校对过程中遇有不懂的、有质疑的、不清楚的地方,做到多请教专家、多询问作者,勤于查字典、勤于阅资料,注重同事间的交流商讨,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的发生。

3)注重进行内部质量自查。编辑部每年组织一次定期质量自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点、面”两部分:“点”的检查包括选题、文字、公式、图表处理、参考文献处理等;“面”的检查主要抽查部分页码内的内容以及版权页、目次页、版式等。同时还不定期的进行单项编校工艺质量自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在以后编辑工作中。

3 创新学习形式,始终跟上业务的新要求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每时每刻都不断有新的信息涌现。信息的更新、知识的更新是期刊必须面对的挑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期刊永远充满活力。我编辑部通过“三个坚持”,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学习意识,注重工作中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

1)坚持“走出去”,学习编校知识的最新成果。近年来,我编辑部陆续派出业务骨干外出培训,编辑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2)坚持“请进来”,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多年来,编辑部始终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发挥期刊编委会的各位委员和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将编辑部的业务学习会与专家审稿会紧密结合,邀请专家为编辑进行业务授课,大大拓宽了全体工作人员的视野,丰富了影像学、编辑出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有力地提升了全员的业务、思想素质。

3)坚持“向外看”,分享兄弟期刊的先进经验。主要是:始终保持职业的敏感性。安排专人定期浏览本系统期刊及与本刊情况相近的兄弟期刊,学习兄弟期刊的先进经验,包括封面设计、目次页、版权页、内文版式、图表处理、参考文献著录等的标准化、规范化情况,不断提高本刊的编校质量。

4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保持队伍的旺盛活力

要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没有优秀的编辑人才是不可能的。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重点又在青年编辑身上,所以我们一直把培养优秀青年编辑人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严把“两关”,努力在队伍建设上见到成效。

严把人才引进关。注重不断吸纳年轻血液,壮大编辑队伍规模。引进人员时进行严格的挑选,除了要求具有较高的影像学专业知识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应聘者是否热爱文字工作、是否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努力保证其具有从事文字工作的基本素质。

严把学习培训关。 日常工作中,编辑部结合刊物编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地举办不同范围的业务讲座,请老编辑针对具体问题组织集中讲评。主管部门下发的有关质量控制的要求和规范,我们也及时组织学习和贯彻,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另外,加大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投入,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及相关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同时购买相关学习资料,鼓励大家自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等工具书,做到了人手一册,还订购了多种业务报刊,供编辑人员自学之用。

[1]吴健敏.科技期刊编校质量问题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3):372-373.

猜你喜欢

编校影像学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