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花子》与婴宁形象

2014-12-08周先慎

蒲松龄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婴宁小说

周先慎

摘要:《山花子》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自由不拘、未经封建礼教浸染的纯真的少女形象。词中所表现的作者对本真的自由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与《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是相通的,词毕竟是抒情文体,虽然渗入了小说手法,但与小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具体地比较了《山花子》与《婴宁》在思想与艺术上的同和异。

关键词:山花子;婴宁;词;小说;少女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聊斋词集》中有一首《山花子》,全词如下:

十五憨生未解愁,终朝顾影弄娇柔。尽日全无个事,笑不休。

贪扑蝶儿忙未了,滑苔褪去凤罗钩。背后谁家年少立?好生羞!

这是一首小词,全词只有几十个字,但却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少女的形象。她天真无邪,自由不拘,显然是一个未经封建礼教浸染的纯真的女性形象。在蒲松龄的笔下,我们对这个形象并不陌生,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婴宁》。我们先看词的内容,然后再与《婴宁》作一比较。

首句点出主人公是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女,这是对描写对象一个总的定位。“憨生”,憨态可掬,其实说的是这个少女虽然不懂世事,却是非常可爱;“未解愁”三个字有比较丰富的含义:年幼,涉世未深,因而天真、幼稚、单纯,不曾受到世俗社会的影响和尘染,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与忧愁。“终朝”一句,是写她的日常生活,写她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不知她是个大家闺秀,还是个小家碧玉,但都好像并未受到封建家教的约束,过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她所关注的,似乎只是在她自己个人身上,顾影自怜,娇媚自赏。她的自由天性的外在表现,就是“笑不休”。按照封建礼教的闺训,年轻妇女在人前应该是不苟言笑的,但她却总是充满欢乐,无所顾忌,整天笑个不停。

从艺术表现来看,以上都还只是比较概括的描述,但已略带一点叙事的性质,而下面则是非常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了。作者捕捉住了少女生活中一个典型的景象:扑蝶。“忙不了”三个字,可以启发我们的想象:在花丛中翻飞的蝴蝶是很难捕捉到的,因而蝴蝶东飞西飞,她也就东扑西扑。一个为扑蝶在花丛中来回奔跑的天真可爱的少女形象,恍如就在我们的眼前。更生动地描写还在后面一句:“滑苔褪去凤罗钩”,她全神贯注只顾扑蝶,一不小心,因为苔滑而跌倒,连脚上的那双凤罗钩都被褪掉了。这是写她乐在其中而忘情,连鞋子跌掉了她也似乎感到很有趣,很快乐。这就以具体的形象,呼应了开头的“十五憨生未解愁”。但毕竟是闺中少女,这一切要是被人看见了,也会觉得有点儿尴尬。可是没有想到,偏偏就真的被人看见了,而且看见的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个时代的少女应该回避的小伙子。“背后谁家年少立?好生羞!”一回头,看见不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是谁家的一个少年,正站在那里看着她呢!于是,满脸通红,羞得简直是无地自容了。

蒲松龄不愧是一个小说家,写作一首几十个字的小词,竟然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其间采用了小说的手法,不仅有叙事,还有细节描写,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词毕竟是抒情文字,虽然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最终的创作目的,还是在于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感情。篇中字字句句,都洋溢着对这位天性自由的少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词的抒情特色还是十分鲜明的。

如果把这首《山花子》与《聊斋志异》中的《婴宁》来作一比较,两者既有同,也有异,而且异的一面还是主要的。相同的一面,主要是都塑造出了一个鲜明的天真无邪,自由不拘,身上没有一丝腐朽的封建礼教气息的少女形象,而通过这个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追求自由无拘的人性的热情赞美。但小说与词终究属于两种文体,就刻画这两个性格相近(只能说是相近,实际并不完全相同)的少女来说,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别的。最大的不同,是小说《婴宁》有着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完整的情节结构,因而作品的内容更加充实,人物的思想性格也更加丰富。单从最表面也是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来看,词中的少女只是爱笑,小说中的婴宁却于爱笑之外还爱花。爱笑只是表现了她的天真无邪、自由不拘、乐观开朗;而爱花(这一细节贯穿于小说的全部情节)则象征着她对美的追求,也象征着她自身的美。

另外,从性格的多层次来看,词所写的显然比较单调,主要突出的,除了爱笑之外,就是少女的害羞;而小说却在爱笑之外,突出的不是她的害羞,而是一般旧时代妇女很少见的泼辣和大方。刚出场不久,就通过她与青年王子服在路上相遇,王生对她“注目不移”时,她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毫不客气地对其厉声斥责,以表现她刚性的一面。临别时却又故意“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又表现了她的聪明和狡黠。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由于有充裕的艺术空间,作者不惜文字,特意为婴宁所居住的山村,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雅洁、充满诗意的环境气氛,以衬托她本人优美的品格和高雅的精神风貌。

更重要的不同,还表现在小说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既表现了王子服的多情,也表现了婴宁的以情报情,写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而这是词所未涉及,也是绝对没有可能涉及的。

词中的少女是一个现实中的人,而小说中的婴宁,却是一个狐仙。幻与实的结合,给小说塑造人物以更大的自由,这也是一首小词不可能做到的。而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小说还充分地揭示了她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世俗人生的美好品格:侍亲孝敬、待人亲切、心地善良。

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同,但作为带有理想化色彩的少女形象,两篇不同文体作品中的人物,其基本的精神品格,还是相通的。这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蒲松龄的生活感受,这是他创作这两篇不同文体作品的现实基础;而另一方面,在这两个形象中,又都寄托了作者在思想上挣脱世俗思想的束缚,追求自由人性的理想和憧憬。

(责任编辑:陈丽华)

猜你喜欢

婴宁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假天真抑或真性情——婴宁形象之我见
成长的宿命
——对《婴宁》的另一种解读
婴宁之美
明代围棋与小说
“乌托邦”中的婴宁——从精神分析学看蒲松龄的“白日梦”
浅析婴宁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