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分证论治治疗糖尿病的84例疗效观察

2014-12-08曹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4期
关键词:论治西药病情

曹明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发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酸碱平衡失常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以高血糖为共同特点, 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心、脑、肾、眼、神经及周围血管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于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 中医学防治糖尿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1], 作者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进行分证论治治疗糖尿病的8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1年6月~2013年6月作者在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84例, 男30例, 女54例, 年龄43~69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2例, 其中男12例, 女30例, 年龄43~68岁;对照组42例, 其中男18例,女24例, 年龄46~6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首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相应药物,一般情况下可首先考虑口服降糖药, 如二甲双胍片500 mg,t.i.d., 必要时加服拜糖平(通用名:阿卡波糖片)。治疗组进行分证论治, 分成上消、中消、下消三个轻重不同的阶段。上消:烦渴多饮, 口干舌燥, 尿频量多, 舌质红少津, 苔薄黄,脉洪数。治宜: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药用:麦冬15 g, 生地、石斛、天花粉各15 g, 五味子10 g、黄芩10 g、玄参10 g、玉竹15 g、生石膏10 g等。中消:多食易饥, 形体消瘦或大便干结。舌苔黄干, 脉滑数。治宜:清胃泻火, 养阴健脾。药用:生石膏30、知母、党参、黄连、玄参各15 g、栀子10 g、白术、茯苓、苍术各15 g、川连6 g等。下消:尿频量多, 混浊如脂膏,尿甜, 口干, 头晕, 腰腿酸痛。舌质红少津, 脉细数, 病情已趋严重。治宜:培本固元, 滋阴益肾。药用:山药15 g, 山茱萸、丹皮、菟丝子、覆盆子各15 g, 五味子10 g, 女贞子30 g, 生地黄20 g, 茯苓15 g, 泽泻 10 g, 五味子6 g, 黄柏12 g, 知母 10 g等。若阴损及阳, 肾阳亦虚者, 可加熟附子10 g, 肉桂5 g, 菟丝子、巴戟天各12 g。气虚者, 加黄芪、党参各20 g。上消、中消、下消如出现血瘀之证, 可加丹参20 g, 桃仁、红花各10 g。

两组患者分别应用药物治疗 3 个月, 同时合理调整饮食,日常选择低糖低脂食物,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劳逸结合, 利于病情恢复[2]。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随时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 遇到紧急情况需紧急处理,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参照如下标准[3],显效:空腹血糖基本降到7 mmol/L, 餐后2 h血糖在10 mmol/L以下, 糖化血红蛋白亦有明显的改善, 生活基本不受影响。好转:血糖有所降低, 但空腹和餐后均未达标, 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消失, 血糖水平没有降低, 偶有低血糖出现。患者的病情呈现加重的趋势, 生活质量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行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所有患者病情均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治疗组显效20例, 好转17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显效18例, 好转1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西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其优势在于快速而准确地降低血糖, 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特别在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时, 胰岛素起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而口服降糖药大多见效快, 服用方便,价格较便宜, 糖尿病患者易于接受, 这是西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优势虽多, 但也有其弊端, 易引起低血糖症或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同时也会对血管神经造成进行性损害及其他毒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亦死于此, 而对此目前尚无有效防止措施。长期口服降糖药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中医分证论治治疗糖尿病是我国中医特有的治疗方式,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对本病的治疗, 远远长于西药。虽然中医药治疗的可重复性低, 临床普及差, 但中医药安全、毒副作用少、不易出现低血糖, 能够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疗效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 中药剂型的改善, 临床可重复性增加, 中医药必将代替西药全面介入糖尿病治疗。

[1]马纲.构建“治未病”IGT干预模式和评价体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32(5):586.

[2]胡华娟, 詹锐文.治未病与糖尿病预防.辽宁中医杂志, 2008,35(9):1332.

[3]谢激扬.“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5):2291.

猜你喜欢

论治西药病情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不寐的病情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