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因学分析及诊治进展

2014-12-08许淑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4期
关键词:过性心率发作

许淑静

晕厥是大脑血液供应不足, 一过性脑缺氧所致的短暂性、自限性意识障碍, 同时伴有自主肌张力的丧失[1]临床诊断的VVS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3年在本院接受临床诊治的82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7例,女45例, 年龄5~16岁, 平均年龄(9.6±4.2)岁。所有患者在晕厥发作前出现不同晕厥先兆。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直立倾斜试验(HUTT)[2]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VVS的主要方法, 一般分为基础直立试验和药物激发直立试验。

1.2.2 治疗方法 ①物理疗法:患儿出现晕厥前兆时应进行四肢肌肉对抗压力动作, 可增强骨骼肌的泵血、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而改善心输出量。另一种为倾斜训练, 重复进行倾斜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对直立体位的耐受力, 并有可能恢复患儿异常的压力反射活动。②盐及液体疗法:饮食中增加盐和液体的摄入量是治疗VVS的基础。③药物治疗:反复发作患儿可采用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VVS的最常用药物。其他还可用氟氢可的松、α-受体激动剂、5-HT前摄抑制剂等。

2 结果

82例患儿中, 疾病诱发病因分布如:持久站立(31.2%),剧烈疼痛(26.7%)、情绪激动(15.3%)、体位改变(12.1%)、过度疲劳(10.5%)、运动(4.2%)。晕厥持续时间5~25 min。发作时间最长时间5 min, 最短时间50 s。

3 讨论

3.1 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 晕厥是指维持觉醒的脑干网状激动系统血流量一过性的减少或能量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和姿势性肌肉张力降低或丧失, 不能维持正常姿势[3]。VSS是儿童晕厥最常见的原因, 最常见的诱因为持久站立, 持久站立时由于重力因素可导致患儿血液蓄积于下肢,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致心室腔内压降低, 心急收缩力增加,刺激左室的C纤维, 传入脑干后通过神经反射使交感神经张力下降而迷走神经张力增强, 继而出现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心动过缓、肌无力、脑血流量减少、意识丧失导致站立不稳而摔倒。本文中的82例VSS患儿, 因持久站立引发的占31.2%, 符合相关报道。

3.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治进展 HUTT试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检查方法, 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和评估起决定性作用。其诊断机制为直立倾斜时导致血液淤积与下肢, 颈静脉回流降低, 直立位正常代偿反应是反射性心动过速, 心室和血管强烈收缩, 使心室相对排空, 激活心脏机械感受器, 触发反射性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发生晕厥。儿茶酚胺类药物可诱导直立倾斜试验期间的阳性反应。常用方法:①基础倾斜试验;②多阶段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③单阶段异丙肾上腺素试验;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加强试验。结果判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阳性:①晕厥;②晕厥先兆伴血压下降(或)和心率减慢;③晕厥先兆伴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心率、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长达3 s的心脏停搏[4]。在本组试验中, 患儿倾斜开始时心率加快, 但血压变化不大, 当继续倾斜一段时间后, 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与心率下降。晕厥患儿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是预防患儿发生心血管疾病不良事件的关键。VVS的治疗包括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对于仅发作1~2患儿, 可通过倾斜训练及健康教育进行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者可采取物理治疗加药物治疗。

[1] 金红芳, 杨锦艳, 陈丽, 等.改良Calgary评分在儿童心源性晕厥和血管迷走性晕厥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中华儿科杂志, 2012,50(20):117.

[2] 周湘忠.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7, 4(3):240.

[3] 文川, 王成, 李雯, 等.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0, 12(9):723.

[4] 田莉莉.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刊,2010, 42(1):37.

猜你喜欢

过性心率发作
心率多少才健康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肝左叶一过性灌注异常与肝动脉变异的MSCT相关性研究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小卒中 大问题
吓一跳真能止打嗝吗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