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分娩90例临床分析

2014-12-08李海霞

中外医疗 2014年23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卡因孕产妇

李海霞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吉林长春 130061

孕产妇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长期、剧烈的疼痛会使孕产妇感到烦躁、 痛苦,继而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效益,从而对胎儿和分娩过程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分娩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更希望可以减少分娩过程中的痛苦。该研究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无痛分娩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与同期未采用镇痛而进行自然分娩的孕产妇90 例进行比较,证实无痛分娩具有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无痛分娩的孕产妇90 例作为试验组,年龄22~39 岁,平均28.4 岁,均为初产妇、头位、单胎、足月分娩;选择同期条件相仿、未采用镇痛而进行自然分娩的孕产妇90 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人数、年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试验组在宫口开大3 cm 时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选k 向上置管3~4 cm,穿刺后注入0.2%的罗哌卡因或0.25%的布比卡因。首剂量为8~12 mL,试探剂量为5 mL,5 min 后若无异常反应情况,则将剩余剂量注射完毕,并将平面控制在TI 以下。在分娩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追加用药,至近开全即停药。试验组中顺产69 例;改行剖宫产21 例,其中因宫缩乏力者3 例,因羊水III 度污染者3 例、因头盆不对称者6 例,因持续性枕后位者9 例。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性药物,当产妇的宫口开到3 cm 左右开始进入产程观察。分娩后按孕产妇主诉对疼痛进行分级[1],并比较分娩方式、产后1 min Apgar 评分情况、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等情况。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

两组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分级比较结果如表1 所示,其中I 级为无痛或略有不适,II 级为可以忍受的轻度疼痛,III 级为难以忍受的中度疼痛,IV 级为不能忍受的中度疼痛,可见试验组镇痛效果要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n)

2.2 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情况及产程时间的比较

试验组剖宫产21 例(23.3%),对照组剖宫产51 例(56.7%),试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胎儿心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后1 min Apgar 评分情况、产后出血、及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等情况比较如表2 所示,其中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产后1 min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及第二、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情况及产程时间的比较(±s,n=90)

表2 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情况及产程时间的比较(±s,n=90)

?

3 讨论

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无痛分娩以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痛苦,是国内外产科医生及麻醉医师共同关注的课题[2]。孕产妇在临产后由于害怕宫缩痛而要求行剖宫产,使得剖宫产率越来越高。而剖宫产与顺产相比,对母体伤害较大,且恢复慢。而无痛分娩法可以减少对母体的伤害,同时,有助于消除孕产妇临产时心理上对疼痛的恐惧,从而减少剖宫产率。针刺麻醉、氯胺酮静脉注射、宫旁神经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气体吸入、骶管阻滞等麻醉方法由于较多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且止痛效果不稳定,目前已经较少使用[3]。而连续性硬膜外阻滞因其较少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确切的镇痛效果、作用持续、可控性好等优点,在分娩镇痛中广泛应用。其中最常用的如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0.125%~0.2%)或布比卡因(1.125%~0.25%)辅以小剂量芬太尼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同时多项研究表明,其对宫缩及产程无明显影响,该方向目前已被公认为无痛分娩的首选方法[4]。目前,分娩镇痛中开始应用硬膜外阻滞(CSEA),当孕产妇分娩时先以快速起效的脊麻镇痛,然后采用硬膜外导竹法维持镇痛,用小剂量、低浓度的局麻药根据孕产妇产程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处理[5]。该方法属于区域性镇痛,孕产妇可保持一定程度的安全活动,从而使产科护理和尿潴留相应减少。由于该方法具有运动阻滞较轻,用药量少,起效更快,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反应等诸多优点,因此也称为可行走的硬膜外镇痛[6]。

常丽英等[7]人通过对300 例单胎足月初产妇的无痛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发现硬膜外分娩镇痛作用较好,可完全消除产痛,产妇早期就可以自主排尿及下床活动,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较配合;同时,有助于提高顺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第一产程时间。而通过该研究进一步证实,采用无痛分娩后,试验组剖宫产率(21 例,23.3%)显著低于对照组(51 例,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237.8±67.3)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191.4±5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徐博等[5]采用硬膜外麻醉法对30 例孕产妇开展无痛分娩,并选择同期未进行无痛分娩的孕产妇30 例作为对照,发现无痛分娩对产后1 min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二、三产程时间均无明显影响。而本研究也表明,试验组产后1 min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产程中胎儿心率及第二、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王霞等[8]人的研究结论相符,因此,该研究的结果是可信的。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无痛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同时具有降低剖宫产率、促进第一产程活跃期进展及减少分娩对母体伤害的作用,且对母婴相对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 刘伶俐, 王成刚,吕良勤,等.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 2013, 25(12): 1849-1851.

[2] 文伟名.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5):195-196.

[3] 潘峰.罗哌卡因联合瑞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6): 1205.

[4] 朱芹娟.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400 例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3): 118-119.

[5] 徐博,詹玮玮,李媛媛,等.无痛分娩3O 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718-4719.

[6] 陈玉文.连续硬膜外阻滞自控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 2013(8): 65-66.

[7] 常丽英, 梁宇杰.几种无痛分娩方法的临床效果对照[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13(7): 921-922.

[8] 王霞.无痛分娩120 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17): 116.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卡因孕产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