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绿色矿山建设——以山西省晋城市矿山为例

2014-12-08盖达妮

绿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瓦斯矿井矿区

盖达妮

(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1 引言

国土资源部近日发布了《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1》,提出将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300个以上的示范试点矿山,树立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和矿山环境生态化的先进典型,通过探索有效途径,引导和带动更多矿山企业开发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并确定2020年基本建立绿色矿山格局的战略目标。

山西省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该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铁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10种矿产资源。特别是煤、铁的储量十分可观,有“煤铁之乡”之称。2010年采矿业工业总产值达535.4亿元,占晋城市GDP 的73.2%。但由于矿山开发工程活动引发了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侵占土地、土壤污染、尾矿库溃坝、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矿坑突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这已引起了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目前晋城市正在大力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启动了多项矿山恢复治理项目,并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重点包括“三废”的防治、矿山土地复垦及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防治,许多矿山正在率先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成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此,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两座正向建设绿色矿山目标努力的矿山为例,探讨了绿色矿山建设的有效途径及重要举措,以为推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2 长平煤矿绿色矿山建设

2.1 矿山概况

长平井田是一座大型矿井,井田面积43.5099km2,境界位于太行山山西缘南段,沁水煤盆地之东缘,距高平市17km,隶属高平市寺庄镇管辖。地貌形态属于丹河流域侵蚀低山-丘陵区,丹河为井田及附近主要河流,属沁河支流,黄河水系。该地区交通方便,太焦铁路和207国道紧靠井田东侧通过,长晋二级公路和长晋高速公路从东侧约20km 处通过。主要含煤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与下二叠统山西组,主要可采煤层如下:3号煤层,厚4.60~6.35m,平 均 厚5.58m;5 号 煤 层,厚2.20~5.75m,平均厚4.18m。含硫量特高,夹矸一般2~3层,结构较复杂。

根据矿井开拓布置,目前全井田共划分为东、西两个盘区,在一盘区组织生产,设计一井一面,实行放顶煤回采。矿井地质储量31263.1万t,可采储量20875.7万t。矿井由主斜井、副斜井、釜山进风立井、釜山回风立井构成中央并列式通风生产系统,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开采工艺为综采放顶煤。

2.2 绿色矿山建设目标

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愿景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改革创新,协调发展;内涵集约,转型发展;提高企业运营质量效益,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煤炭主业发展思路:改革创新采煤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扩能改造、完善系统,提高矿井产能保障能力;稳定煤质,实现煤炭销售效益最大化。

企业转型发展思路:以打造“本质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发展型”矿山为目标,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机制创新,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做强做优主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多种经营发展实行“四轮驱动”,即原有项目做大做强,新上项目快速发展,抓住机遇整合重组,改组改制增强活力;围绕煤机、电梯、矿用材料、煤炭深加工、现代物流、广告印刷、餐饮服务、工业旅游等项目,推动非煤产业与煤炭主业并驾齐驱。

2.3 绿色矿山建设举措

2.3.1 推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矿山

该矿山确立以煤为本,相关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搭建矿区闭合循环的产业链与产品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探讨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并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2.3.2 实施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矿山

该矿山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节能减排当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节能降耗、综合利用、保护环境、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各级责任,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推进,做到舆论宣传、组织领导、管理机制三方面强化。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积极组织科技项目的开发,实施重大循环经济项目,推动了低碳绿色矿山建设。

(2)改革创新采煤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煤炭资源是煤矿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既是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最有效、最大程度上的节能减排措施。因此,采取规范矿井设计、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可以有效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寿命。

(3)对矿区水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矿井水,传统的处理办法是将矿井水直接外排,这不仅浪费了水资源,又破坏了土地。为此,在各个矿区对矿井水进行分级处理,开展综合利用:一是建立矿井水净化处理站,对外排矿井水进行分级处理,用于居民生活和矿区绿化,使矿井水变废为宝;二是提高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实现选矿废水一级闭路循环、零排放。

(4)加大矸石处理力度,实现减排增效。首先,加强煤矸石治理及投入力度,提高土地复垦率。其次,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变矸石为发电、建筑等企业的原料,减少矿山矸石排放量。

(5)加强用电管理,推行节电节能。对矿井主要能耗设备进行节能监测,促进节能技改工作,加快高耗能设备的淘汰步伐,建立电能检测监控信息系统,对电能进行了实时监测,实现电能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依靠科技推进节能减排。

2.3.3 实施精煤战略,开展美化工程

该矿山实施精煤战略,推进洁净煤生产。精煤战略的核心就是将开采出的原煤全部进选煤厂入洗。目前矿井已有配套的洗煤厂,设计选洗能力达到300万t,基本达到煤炭产品全入洗,实现了煤炭产品的洁净生产。此外,改革了传统洗煤工艺,采用新工艺使全部洗煤水做到厂内闭路循环,实现洗水零排放。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煤炭生产、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而且将原煤全部入洗进行深加工,使原煤变成了工业所需的适合煤种,提高了售价,增加了企业效益,并有效改善了煤炭消费地的环境质量。

该矿山还实施了矿区美化工程,建设园林式单位。围绕建设园林式单位,绿化矿区、美化矿区,一是建立了专职的矿区卫生清洁队伍;二是建设了绿化主题长廊、休闲广场等公共美化工程,整修了矿区道路、建筑物,整个矿区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对矸石山进行绿化,通过梯田平整,填土植树或复土造林,恢复生态;四是进行矿区绿化,增加矿区植树种草面积。

2.4 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

该矿山从制度建设、组织管理、投资力度等方面为建设绿色矿山提供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1)制定了《管理转型方案》、《科学数量业务流程》,完善了单位部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2)充分利用已经搭建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把业务过程控制的关键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的闭合循环中。

(3)以效益最大化为主题,广泛开展开源节流、节支降耗活动,积极改变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由简单型、粗放式增加产能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增加效能的发展方式转变。

(4)完善煤质管理制度,坚持从井下源头抓起,针对长平矿井3号煤水分高的情况,在采掘过程中安设临时排水系统,严格控制水煤入仓、上井,实施提块保质增效,优化商品煤品种,提升经济效益。

(5)不断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机械设备,提高装备和管理水平,以科技引领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生产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 寺河煤矿绿色矿山建设

3.1 矿山概况

寺河煤矿位于沁水煤田东南边缘,工业场地在沁水县嘉峰镇殷庄村。矿井交通便利,矿区西侧紧邻侯月铁路,距离该铁路最大的编组站嘉峰站仅有1km,距离晋城市45km。井田面积76.5903km2,地质储量8.1922亿t,服务年限81年,其中3号煤可采储量2.5855亿t,服务年限46 年。全井田可采煤层为3 层,总厚度10.32m,平均厚度6.31m,结构简单,开采条件良好,煤种为低硫、低中灰、高发热量、高机械强度的无烟煤,为优质化工原料和动力用煤。

2002年投产后寺河煤矿投入大量资金,对通风、供电等主要方面进行技术和环节改造,大大提高了矿井安全生产能力,2006年核定批准生产能力为1080万t。

寺河煤矿是一座高瓦斯矿井,矿区瓦斯储量为250亿m3,可开发量为89 亿m3。吨煤瓦斯含量东区为18.16m3,西区为28.97m3,瓦斯含量大、涌出量大。为此,自建矿以来寺煤河矿始终把“三通一防”和瓦斯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井下实施大规模瓦斯抽放,使煤层瓦斯降至到了8m3/t以下,变高瓦斯矿井为低瓦斯开采,确保了生产安全。

3.2 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与重点

根据创建绿色矿山的指导思路,围绕该矿年底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验收的总体目标,其任务及举措有以下几方面。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量,提高瓦斯综合利用效果,年抽采瓦斯量要突破4亿m3,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

(2)煤炭资源产出最大化。要发挥好工作面大采高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回采率,全年工作面回采率要达到98%以上,同时对煤炭运输环节进行改造,不断降低块损失率。

(3)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最大化。进一步通过加强采煤、洗选等各生产环节的工艺改造,通过加强对矿区水、电、油的日常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节能减排指标。

(4)建设文明矿区。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和谐寺河达标工程,进一步强化职工文明行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营造和谐的矿区氛围。

3.3 绿色矿山建设的保障措施

(1)锁定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寺河煤矿提出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目标明确,信心十足。对此,该矿要成立了以矿长、书记为组长的绿色矿山建设领导组,成员由各副矿长组成,办公室设在地测科,成员由地测、总工办、行政办、党办、宣传部、生产技术室、机电科、安监科、调度室等单位组成。

(2)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有效指导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管理是科学、制度是精髓。由地测科牵头,制定创建了绿色矿山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了责任和目标,并严格考核奖惩,做到目标分解层层落实,人人头上有指标。

(3)将绿色矿山建设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具体措施有: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高瓦斯抽采能力;②大力抓好清洁生产。做到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③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了种植防护林、区域绿化、治理矸山、修筑拦坝、土地复垦等多项先进合理的防治措施,使矿区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病改善了生态环境;④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工程,要通过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绿色矿山建设家喻户晓,增强全矿员工家属认知度和支持力度,以为早日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做出应有的贡献。

[1]潘志龙.建筑石料矿山绿色开采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2(2).

[2]杨 玲.发展矿业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矿山[J].经济界,2006(5).

[3]余 龙,齐莉丽.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绿色矿山[J].中国井矿盐,2009(2).

[4]杨 玲.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J].中国矿业,2006(4).

猜你喜欢

瓦斯矿井矿区
美准备将矿区转变为清洁能源中心
煤炭矿区耕地土壤有机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估测
矿井建设中的现场施工管理
逐级降压解吸过程中解吸瓦斯膨胀能变化特性
高温矿井制冷降温技术应用与分析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1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控制瓦斯涌出、防止瓦斯积聚和煤层自燃措施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评价及其作用
我国矿区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